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胃癌扩大切除术的几点新认识
    陈峻青
    2005 (05):  389-391.  DOI: 10.16139/j.1007-9610.a1468
    摘要 ( 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外科综合治疗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朱正纲,尹浩然,林言箴
    2005 (05):  395-397.  DOI: 10.16139/j.1007-9610.a1470
    摘要 ( 2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胃癌的临床筛查及治疗
    吴云林
    2005 (05):  401-403.  DOI: 10.16139/j.1007-9610.a1472
    摘要 ( 2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燕敏,严超,朱正纲,于颖彦,计骏,纪玉宝,刘炳亚,尹浩然,林言箴
    2005 (05):  404-408.  DOI: 10.16139/j.1007-9610.a1473
    摘要 ( 235 )  
    目的:研究胃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及其蛋白在5株胃癌细胞株和3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的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此外,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胃癌标本的淋巴管密度(LVD)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C mRNA和蛋白高表达于3株胃癌细胞,而VEGFR-3 mRNA和蛋白在上述3个细胞株中均呈弱表达。VEGF-C和VEGFR-3 mRNA均表达于3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和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但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肿瘤组织。VEGF-C蛋白在66.3%(57/86)的病例中呈阳性表达。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VEGF-C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显著(P<0.001),其表达与淋巴管浸润(P<0.001)和TNM分期(P<0.01)均密切相关,但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位置、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LVD则与VEGF-C蛋白表达(P<0.001)、淋巴结转移(P<0.01)、淋巴管浸润(P<0.01)、TNM分期(P<0.05)及组织学类型(P<0.05)密切相关,但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肿瘤大小、位置、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在胃癌中,VEGF-C可能通过VEGFR-3信号通道促进淋巴管生成,从而增加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因此,肿瘤淋巴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一个新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底部间质瘤
    柯重伟
    2005 (05):  409-412.  DOI: 10.16139/j.1007-9610.a1474
    摘要 ( 543 )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底楔形切除术治疗胃底部间质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4孔法。手术主要步骤为肿瘤定位、网膜游离、胃底和脾上极分离、食管贲门连接处(esophagocardiac junction,ECJ)显露以及用内视镜切割吻合器楔形切除胃底间质瘤。结果:7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60.1±6.6)min;术中平均出血(56.2±6.7)ml。无病灶遗漏,也无并发症和手术中转。术后平均住院(4.6±0.5)d。78.5%病人于术后36 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开始进食和下床活动。结论:腹腔镜胃腔外胃底楔形切除术对胃底,尤其是对后壁近ECJ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是安全、简便和有益的,可以避免腹腔污染、脾脏损伤以及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同时,胃的切除范围也不受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展期胃癌CT征象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严超,朱正纲,燕敏,陈克敏,陈军,项明,陈明敏,刘炳亚,尹浩然,林言箴
    2005 (05):  413-418.  DOI: 10.16139/j.1007-9610.a1475
    摘要 ( 188 )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CT征象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对91例经活检证实的胃癌病人行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分析肿瘤之CT征象(强化程度、瘤周低密度带厚度、CT轴位图像上肿瘤最大径及厚度,以及临床TNM分期)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强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P<0.01)、TNM分期(P<0.05)、组织学类型(P<0.001)及性别(P<0.001)均密切相关;而与浸润深度、远处转移、病人年龄及肿瘤部位无关。瘤周低密度带厚度与淋巴结转移(P<0.01)、组织学类型(P<0.001)及肿瘤部位(P<0.001)。CT轴位图像上肿瘤最大径与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TNM分期(P<0.05)、组织学类型(P<0.01)及性别(P<0.05)均密切相关,肿瘤厚度与淋巴结转移(P<0.05)和TNM分期(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分析及临床诊治
    曹晖,倪醒之,汪明,凌伟,庄捷,沈志勇,吴志勇,陈治平,殷晓璐
    2005 (05):  419-424.  DOI: 10.16139/j.1007-9610.a1476
    摘要 ( 200 )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学分析和临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确诊87例GIST并分析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位于胃者59例(67.8%),小肠23例(26.4%),结肠1例(1.1%),其他部位(系膜、网膜及后腹膜)4例(4.6%)。87例GIST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波形蛋白阳性者为87例(100%),CD117 87例(100%),CD34 75例(86.2%),SMA 11例(12.6%),结蛋白8例(9.2%),S-10017例(19.5%),NSE 13例(14.9%)。诊断为良性GIST者11例(12.6%),潜在恶性18例(20.7%),低度恶性28例(32.2%),高度恶性30例(34.5%)。总的随访率为76/87(87.4%)。通过病史及随访发现复发或转移的病例共12例(13.8%)。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3例有术后复发/转移的病人接受了格列卫治疗。结论:GIST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肿瘤大小和细胞核分裂数是判断良、恶性GIST的重要指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GIST的关键;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治疗无法切除或者复发/转移的恶性GIST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对GIST病人术后的长期随访是必要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淋巴结转移为主的晚期胃癌的FLEP法新辅助化疗
    李国立,鲍阳,李宁,黎介寿
    2005 (05):  425-428.  DOI: 10.16139/j.1007-9610.a1477
    摘要 ( 446 )  
    目的:研究采用经动静脉联合给药的FLEP化疗法,对以淋巴结严重转移为主而不能切除的胃癌进行新辅助化疗,使病人能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方法:对14例以淋巴结转移为主的晚期胃癌,以FLEP法进行新辅助化疗。内9例系未经治疗的初诊病人,术前CT检查发现第3、7、9、12组及14、16组淋巴结严重转移,难以手术治疗;5例为术后淋巴结转移性复发,或因淋巴结严重转移而进行过剖腹探查者。FLEP方案为:5-FU 370 mg/m2,iv,第1~5天;Leukovorin 30 mg,第1~5天;CDDP 70 mg/m2与Epotoside 70 mg/m2,ia,第6、20天,每5周重复1次。每一病例视病情进行2~3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症状都明显改善。初次就诊的9例CT评价无变化(NC)1例,未行手术;部分缓解(PR)8例,均进行了胃次全、全胃或联合脏器切除,淋巴结清扫采取了D2加重点淋巴结、D3加第16组淋巴结手术,手术切除率为88.9%,手术治疗的病例均生存至今,最长者已达26个月。在3例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性复发者及2例因淋巴结严重转移初次手术未能切除者影象学评价PR 3例,病变进展PD 1例,均未再手术治疗。其中2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的8、15个月死亡,另3例至今已生存3~15个月。结论:FLEP新辅助化疗法对于以淋巴结严重转移为主的胃癌具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使严重或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重新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病人之血浆金属蛋白酶和组织抑制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葛成华,王世伟,叶古祥,潘芳芳,孙国娣,赵宜宝,范珍妮,林言箴
    2005 (05):  429-432.  DOI: 10.16139/j.1007-9610.a1478
    摘要 ( 231 )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胃癌病人之血浆MMP-2、MMP-9及TIMP-1水平与病人个体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不同分期的胃癌病人、良性胃病病人和健康志愿者血浆中MMPs/TIMP水平,逐例随访胃癌病人。结果:胃癌病人血浆MMP-2、MMP-9及TIMP-l的水平分别为(21.7±6.3)ng/ml(、17.9±9.2)ng/ml和(39.5±13.3)ng/ml;较良性胃病病人和健康志愿者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尤其是Ⅳ期胃癌病人。胃癌病人血浆中MMP-2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转移(包括淋巴结和远处)相关,T1MP-1与转移相关,MMP-2水平也与病人生存期相关。结论:血浆MMP-2可以作为预测胃癌病人预后的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脆性三联组氨酸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柴琛,方国恩,侯旭东,罗天航
    2005 (05):  433-436.  DOI: 10.16139/j.1007-9610.a1479
    摘要 ( 208 )  
    目的:探讨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胃癌、21例正常胃黏膜、31例萎缩性胃炎、27例异形增生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并分析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3年生存期的关系。结果:FHIT基因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8.4%,早期胃癌中为27.3%(3/11),均低于异型增生(55.6%,15/27)、萎缩性胃炎(74.2%,24/31)及正常胃黏膜(100%,P=0.000)中的表达。FHIT基因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高于中、晚期胃癌(P=0.001);在高分化组中低于中、低分化组(P=0.022),无淋巴结转移者与淋巴结转移者表达无统计学差别(P=0.065)。随访的49例胃癌资料中,FHIT基因表达阴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表达阳性者(Log rank=5.06,P=0.0245)。结论:FHIT基因的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FHIT水平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种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短支对接困难的处理
    陆清声,景在平,赵志青,包俊敏,冯翔,赵君
    2005 (05):  437-440.  DOI: 10.16139/j.1007-9610.a1480
    摘要 ( 245 )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术中短支对接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本中心自1997年3月至2004年6月间施行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进行回顾性研究。共有51例出现短支对接困难。其中,出现导丝进入主体短支产生困难的50例次,对侧单支导入主体短支产生困难的12例次。术中采用了多角度透视法、对侧导丝导引法、左肱动脉穿刺近端漂流法、导丝上下贯通法、球囊扩张法、超硬导丝回撤法和导丝牵张法。结果:多角度透视法应用于50例病人,对侧导丝导引法14例,左肱动脉穿刺近端漂流法10例,导丝上下贯通法3例,球囊扩张法2例,超硬导丝回撤法10例,导丝牵张法5例。51例病人均获成功对接,使分叉型移植物成功地隔绝了腹主动脉瘤。结论:短支对接是放置分叉型移植物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难点,短支对接困难会造成手术的时间延长甚至失败。利用多种血管腔内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筛查门肺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花荣,吴志勇,廉滢,曹晖,孙勇伟
    2005 (05):  441-444.  DOI: 10.16139/j.1007-9610.a1481
    摘要 ( 200 )  
    目的:调查门肺高压症在国内的发病情况,评估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作为筛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于7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术前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算肺动脉收缩压和肺加速时间以筛查门肺高压症病人;并和标准诊断法右心导管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样本人群中的门肺高压症发病率为3.9%,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筛查试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7.8%,真实度88.3%,阳性预测值为25%,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国内的门肺高压症发病情况与国际上报道的相似。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筛查法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阴性结果有助于排除门肺高压症,而阳性结果必须经右心导管法确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ukes A、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汤睿,王兵,唐思聪,刘炳亚,朱正纲
    2005 (05):  445-450.  DOI: 10.16139/j.1007-9610.a1482
    摘要 ( 213 )  
    目的:探讨Dukes A、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和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前瞻性研究31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A、B期大肠癌病人,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清除的398枚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20 mRNA的表达以检出微转移;经5年以上的随访,探讨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和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结果:在31例Dukes A、B期大肠癌病人的398枚淋巴结中,有15例(48.39%)共46枚(11.56%)淋巴结检出微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微转移的淋巴结数量、位置及肿瘤生长方式与术后复发有关;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提示,3枚以上淋巴结发生微转移与复发紧密联系。结论:CK20 RT-PCR是检测Dukes A、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灵敏而特异的方法。3枚以上淋巴结发现微转移是预示复发的独立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许志伟,韩天权,张圣道
    2005 (05):  451-454.  DOI: 10.16139/j.1007-9610.a1483
    摘要 ( 281 )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生成和血管侵犯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6例胰腺癌切除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C)的表达;通过CD34染色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析MVD、VEGF、VEGF-C表达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的MVD为44.04±12.80,VEGF阳性组MVD(49.95±9.57)显著高于阴性组(30.6±18.24)。VEGF的阳性率为69.4%(25/36),发生胰外侵犯组的阳性率为83.3%(20/24),UICC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阳性率为92.9%(13/14)。VEGF-C的阳性率为55.6%(20/36),淋巴转移组的VEGF-C阳性率为83.3%(10/12),UICC临床分期Ⅲ~Ⅳ组阳性率为85.7%(12/1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VEGF、VEGF-C阳性组的预后较差(P<0.05)。结论:胰腺癌的MVD显著升高,VEGF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可反映肿瘤微血管生成状况,与胰腺癌的胰外侵犯及UICC临床分期之间有显著意义,故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VEGF-C与淋巴转移和UICC临床分期相关,也是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生素E琥珀酸酯促进Fas表达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张伟,王强,张军初,徐昕昀,朱大乔,张玲珍
    2005 (05):  455-458.  DOI: 10.16139/j.1007-9610.a1484
    摘要 ( 309 )  
    目的:检测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胰腺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诱导作用,并分析其对凋亡诱导分子Fas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用VES刺激人胰腺癌Bxpc-3细胞12、24或48 h,所用VES浓度分别为5、10或20 mg/L;以MTT法测定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表面的Fas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VES对Fas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VES对胰腺癌细胞具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表现呈剂量与时间依赖关系。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结果,未经VES处理的Bxpc-3细胞的凋亡率为1.3%;5、10及20 mg/L VES作用48 h后,凋亡率分别为10.6%、24.2%和68.7%。VES作用后,胰腺癌细胞Fas蛋白水平和细胞表面的Fas表达升高。结论:VES对胰腺癌细胞具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促进细胞表面Fas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溶血卵磷脂开放胰腺炎大鼠血脑屏障的实验研究
    钱祝银,刘小丰,苗毅
    2005 (05):  459-461.  DOI: 10.16139/j.1007-9610.a1485
    摘要 ( 218 )  
    目的:探讨胰腺炎时胰酶的作用产物之一溶血卵磷脂(LPC)对胰腺炎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将SD大鼠用Aho HJ法制成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模型,随后实验组从大鼠的尾静脉注入LPC;对照组1在制成胰腺炎模型后从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2为非手术组,单纯对其进行尾静脉注入LPC。其后7~10 d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HRP-DAB)显色法检测3组大鼠BBB的通透性,同时应用马根维显行磁共振造影检查其BBB的通透性。结果:HRP-DAB法显示实验组大鼠的BBB通透性明显升高,对照组BBB升高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表现为HRP局部血管外渗出;磁共振检查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BBB均无开放。结论:LPC能开放胰腺炎大鼠的BB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大剂量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B的影响
    杜卫东,袁祖荣,沈达明,乔伟伟,黄春锦,唐健雄,程爱群,张赣生,王一倩,于晓峰,竺越
    2005 (05):  462-465.  DOI: 10.16139/j.1007-9610.a1486
    摘要 ( 249 )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核因子-!B(NF-!B)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kg。B组: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C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0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8 h和24 h处死8只大鼠,采血测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C(P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大鼠处死时分别取胰头组织3份,一份组织HE染色,行光镜检查,按Kusske的方法,对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分别评分;一份制成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另一份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的表达。每组另外8只大鼠观察3 d内存活情况,计算3 d成活率。结果:各组大鼠3 d内的生存率为正常对照组100%(8/8),A组0%(0/8),B组12.5%(1/8),C组50%(4/8),C组的3 d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B组(P<0.05)。透射电镜检查示C组中分泌颗粒较少,其包膜完整、内质网轻度肿胀、线粒体清晰,未见大片坏死。SAP大鼠体内淀粉酶、脂肪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OD和P-VC降低,胰腺组织中NF-!B活化阳性胰腺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低于A、B组(P<0.05),SOD和P-VC水平高于A、B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A、B组(P<0.05),胰腺组织NF-!B活化水平低于A、B组(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根治术中对第6组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其意义
    李国立,李宁,黎介寿
    2005 (05):  466-467.  DOI: 10.16139/j.1007-9610.a1487
    摘要 ( 1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淋巴结清扫与血管鞘的关系
    何裕隆
    2005 (05):  470-472.  DOI: 10.16139/j.1007-9610.a1489
    摘要 ( 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层医院行胃癌联合脏器切除的可行性探讨
    梁民军,金晓昌,周新林,奚洪和,蒋丰强
    2005 (05):  473-474.  DOI: 10.16139/j.1007-9610.a1490
    摘要 ( 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肠软斑的诊断和治疗(附一例报道)
    崔喆,陈锦先,王少华,王平治
    2005 (05):  474-476.  DOI: 10.16139/j.1007-9610.a1491
    摘要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十二指肠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处理
    徐泽宽,蒋奎荣,钱祝银,戴存才,吴竣立,刘训良,苗毅
    2005 (05):  480-481.  DOI: 10.16139/j.1007-9610.a1494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化治疗肝癌64例报道
    蒋鸥,张瑜,刘乾俊
    2005 (05):  482-483.  DOI: 10.16139/j.1007-9610.a1495
    摘要 ( 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nt信号传导与胰腺癌
    邵丽春,徐建华,郭晓钟
    2005 (05):  490-492.  DOI: 10.16139/j.1007-9610.a1499
    摘要 ( 2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统计描述与实验设计错误辨析(1)
    胡良平,刘惠刚
    2005 (05):  500-504.  DOI: 10.16139/j.1007-9610.a1501
    摘要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