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PRP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体外合成胶原与透明质酸的影响
    常毅,邓辰亮,屈悦,郑江红,万伟东,杨松林
    2012 (2):  61-6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01
    摘要 ( 410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s)增殖、体外合成胶原与透明质酸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用含不同浓度PRP(1%、5%、10%、20%、30%、50%)的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无血清培养液为阴性对照,含10%新生小牛血清的培养液为阳性对照。培养第3、5、7天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应用RT-PCR测定胶原蛋白表达情况,ELISA测定透明质酸功能变化。结果 MTT检测发现所有不同浓度的PRP均有明显促进HSFs增殖的作用,与阴性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且随着时间递增,增殖效果也明显增强;RT-PCR测定50%PRP浓度组及阴性、阳性对照组中目的基因COL1及COL3均显著表达,但组间差异不明显;ELISA测定实验组透明质酸功能均增强,与阴性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PRP浓度在30%~50%时表达效果明显增强。结论PRP对HSFs的增殖、合成胶原与透明质酸的功能有明显促进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17-BMP2多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李佳滨,张文杰,崔福斋,杜晓岩
    2012 (2):  65-6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02
    摘要 ( 370 )  
    目的探讨P17-BMP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BMSCs,分4组培养:对照组(A组)、成骨诱导组(B组)、成骨诱导+P17-BMP2组(C组)、单纯P17-BMP2组(D组)。A组:采用普通DMEM培养基培养;B组:含地塞米松10-7mol/L、Vit C 10 mg/L及β-甘油磷酸钠(β-sodium glycerophos-phate,β-GP)10 mmol/L的DMEM培养基培养;C组:成骨诱导液+P17-BMP2(10μg/mL)培养;D组:含P17-BMP2(10μg/mL)的DMEM培养基培养。CCK-8法检测培养第1、3、5、7天时细胞增殖情况;培养1周后,碱性磷酸酶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ALP),实时定量PCR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转录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mRNA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D组对大鼠BMSCs增殖无影响,而B组对BMSCs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C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各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均为阳性,但染色强度有差异,C组>B组>D组>A组;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A相比,B组和C组中所有检测基因的表达均显著提高。结论 P17-BMP2能协同成骨诱导剂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质形成细胞PAR-2基因SIRNA的筛选
    袁磊,金蓉,张艳,张余光
    2012 (2):  69-7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03
    摘要 ( 349 )  
    目的设计并筛选能高效抑制人角质形成细胞膜上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基因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方法根据人PAR-2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3对针对靶基因的不同siRNA。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2000转染试剂,将3对siRNA转染人角质细胞,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PAR-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R-2蛋白表达,以评价干扰效果。结果设计合成的3对PAR-2 siRNA中有2对siRNA可有效抑制PAR-2基因表达,以第2对siRNA效果为佳。结论成功设计合成特异且高效阻断PAR-2表达的siRNA,为进一步应用RNAi技术沉默PAR-2基因奠定实验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丹参酮ⅡA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实验研究
    陈刚,梁奕敏,李青峰
    2012 (2):  73-7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04
    摘要 ( 300 )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予含有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的培养液(分别为0μg/mL、50μg/mL、100μg/mL和200μg/mL)进行干预。不同时间点以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和不同时间干预,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早期凋亡率、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00μg/mL组干预效果最明显。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且干预效果存在浓度依耐性及时间依耐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软骨表型的实验研究
    马晓飞,张艳,柴岗,朱明
    2012 (2):  78-8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05
    摘要 ( 280 )  
    目的应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DPM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探讨其作为烧伤后耳软骨缺损修复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瘢痕切除术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提取瘢痕成纤维细胞,CDPM1诱导培养(2%胎牛血清F-12培养液,CDMP1终浓度为100 ng/mL),设阴性、阳性对照组。Image Plus图像软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诱导前后的软骨相关Ⅰ、Ⅱ型胶原、Sox9、Aggrecan的表达;对第4代细胞行Micromass法培养诱导,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Safranine-O染色对诱导结果进行检测。结果诱导后瘢痕成纤维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角形转变,Image Plus软件分析示诱导后细胞长宽比例为(1.48±0.21):1,与诱导前的(7.21±1.5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软骨细胞的(1.31±0.1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诱导后瘢痕成纤维表达软骨相关指标Ⅱ型胶原、Sox9、Aggrecan。Micromass诱导后行HE染色显示,诱导后部分细胞出现软骨特征性陷窝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Ⅱ型胶原阳性染色,Safranine-O染色显示微团块诱导后细胞基质红染。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诱导下可以向软骨细胞分化,有望成为烧伤后耳软骨缺损修复的种子细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红斑的自然病程及其与葡萄酒色斑的鉴别研究诊断
    陈晓东,陈辉,马刚,叶肖肖,金云波,胡晓洁,林晓曦
    2012 (2):  84-8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06
    摘要 ( 422 )  
    目的探索新生儿红斑的自然病程,及其与葡萄酒色斑的鉴别要点。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来我科就诊的36例面颈部红斑患儿进行随访,观察红斑的发生特点及转归,分析并总结新生儿红斑与葡萄酒色斑的鉴别诊断依据。结果本组36例患儿中,诊断为新生儿红斑21例,多部位累及者15例(71.4%),其中累及前额及眉间者有16例(38.1%)、项部有13例(31.0%)、眼睑有9例(21.4%)、人中有3例(7.1%)。随访至2岁时,18例消退或减淡(85.7%);其余3例随访至5岁,红斑无减退倾向,遂诊断为葡萄酒色斑。本组中另15例患者诊断为葡萄酒色斑,其中颞区2例(13.3%),面颊区8例(53.3%),下颌区3例(20%),多区累及者2例(13.3%)。随访至2岁时,90%患儿无明显改变,其余2例有轻微加深。结论新生儿红斑与葡萄酒色斑在形态学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发生部位及自然病程存在明显差异。当难以鉴别时,加强随访是减少误诊及防止错误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溃疡性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马刚,林晓曦,陈辉,陈晓东,叶肖肖,李伟,胡晓洁,金云波,仇雅璟,陈锦安
    2012 (2):  88-9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07
    摘要 ( 473 )  
    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治疗溃疡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创面清洁的溃疡性血管瘤患儿,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波长585 nm,脉宽0.45 ms,光斑5 mm,能量密度6.0~6.5 J/cm2),治疗间隔时间2~3周。治疗后随访观察溃疡完全再上皮化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溃疡创面的出血、感染等情况。结果本组共15例溃疡性血管瘤患儿,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均未接受其他治疗。14例(93.3%)仅接受1次PDL治疗,1~2周内溃疡创面完全再上皮化;1例(6.7%)接受2次PDL治疗后,溃疡创面再上皮化。溃疡的平均完全再上皮化时间为(1.68±0.23)周。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后1~2 d内疼痛得到缓解。治疗后无一例出现溃疡创面扩大,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DL能加快溃疡性血管瘤的创面愈合,缓解疼痛,治疗后无出血、感染及溃疡加重等并发症,可作为溃疡性血管瘤早期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足底内侧动脉分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闫少清,邹剑
    2012 (2):  91-9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08
    摘要 ( 386 )  
    目的探讨以足底内侧动脉各分支为蒂的皮瓣设计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以足底内侧动脉的深支和浅支为血管蒂,设计足内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5例手掌和6例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0 cm×7 cm,最小3 cm×3 cm。供区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11例皮瓣完全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供区1例植皮后少量坏死,换药后痂下愈合,其余均成活。10例成功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无明显臃肿,两点辨别觉7~9 mm。患手经功能康复训练后,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例,良3例,可2例。结论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外形和质地良好,是修复手掌和指腹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60例疗效观察
    张志强,张洪美,荆琳
    2012 (2):  94-9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09
    摘要 ( 522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60例,观察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变化。结果 60例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较术前平均降低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比较
    张一鹏,刘伟新,梁献会
    2012 (2):  96-9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10
    摘要 ( 558 )  
    目的比较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对31例和30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手术,通过关节稳定性试验、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和术后满意度来评价疗效。结果双束组和单束组Lachman试验阳性分别为1例和7例(P<0.05);边对边差异<3 mm分别为27例和19例(P<0.05);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双束组优于单束组。结论双束重建符合正常膝ACL的空间结构,更能满足膝关节伸直位和扭转位时的生物力学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钟华,刘建纯,夏威,苏罡
    2012 (2):  99-10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11
    摘要 ( 358 )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及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腰椎滑脱患者,均予以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行植骨融合术,其中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36例(A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42例(B组),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40例(C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种植骨融合术的融合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但C组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7.8%、83.3%和95.0%,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减少并发症;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椎间融合面积大、融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额肌瓣悬吊术重建上睑下垂矫正不佳者的眼部美学单位
    周栩,颜薇
    2012 (2):  103-10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12
    摘要 ( 386 )  
    目的探讨运用额肌瓣悬吊术重建上睑下垂矫正不佳者眼部美学单位和三维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对7例单侧上睑下垂矫正不佳患者,运用额肌瓣悬吊术重建眼部美学单位。术后针对上睑部凹陷、上睑皮纹增多、患侧眉毛代偿性上移、上睑轻度下垂等情况进行随访,并据此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6例患者效果明显,1例患者认为手术效果可以接受。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运用额肌瓣悬吊术可以有效地恢复上睑下垂矫正不佳患者的眼部美学单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移植在自体脂肪填充中的应用进展
    杨懿爱,郑丹宁,李青峰
    2012 (2):  106-10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13
    摘要 ( 359 )  
    脂肪移植广泛应用于软组织的充填,但是其局部存活率不稳定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各类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能够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缺血组织新血管的生成,对促进移植脂肪的存活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脂肪移植中应用细胞辅助移植可以提高远期疗效,降低移植后脂肪组织液化吸收,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因子在颅缝早闭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唐冬生,韦敏
    2012 (2):  110-11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14
    摘要 ( 309 )  
    颅缝早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颅面畸形,表现为一条或多条颅缝过早闭合。多种因素可以在胚胎期及出生后影响头骨的发育,从而导致不同类型的颅缝早闭。目前研究表明,生长因子与颅缝闭合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生长因子在颅缝早闭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动力学治疗皮肤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昕,李伟
    2012 (2):  114-11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15
    摘要 ( 302 )  
    光动力学治疗是通过光照,激活光敏剂,产生光化学反应,进而对治疗组织产生杀伤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上皮性肿瘤。近年来,在非肿瘤性疾病的治疗中也被证实具有良好治疗。本文就光动力学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皮肤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药释放系统治疗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研究进展
    刘琛,阳青松,苏佳灿
    2012 (2):  117-12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2.02.016
    摘要 ( 218 )  
    自1970年发明了第一个人工骨替代品-PMMA,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现如今,PMMA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髓炎。临床治疗结果及研究结果表明,PMMA在治疗骨髓炎和降低病死率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根据材料的降解性质,载药系统常常可以分为生物降解性材料和不可降解性材料。两种载药系统作为人工骨材料都需要在药物释放上达到局部最小抑菌浓度。本文将就载药系统类型、制作方法、载药系统性质、药物释放动力学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