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4): 32-39.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4.003
出版日期:
2024-08-28
发布日期:
2024-08-13
作者简介:
韩淑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翻译实践、对外话语译介与传播。电子邮箱:303598393@qq.com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8-28
Published:
2024-08-13
摘要:
马建忠的《拟设翻译书院议》在晚清翻译思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别于当时“采西学”“译西书”的观点,首次明确提出设立翻译书院以专门造就译才,形成了系统化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翻译职业化教育思想的雏形。通过阐释晚清民族救亡语境催生出的现代性国家意识,解析在此背景下马建忠基于国家意识的翻译教育构想,从培养缘起、培养导向、培养机制三个方面阐释国家意识的具体体现,并从历史参照视角论述了该构想对当下我国翻译教育中培养国家意识的三点启示:“为国译”的翻译人才培养指向、“伦理导向”的译者评价标准、“国家主导”的翻译教育机构建设。
中图分类号:
韩淑芹. 马建忠翻译教育构想的国家意识解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32-39.
HAN Shuqin. Interpretation on the State Consciousness of Ma Jianzhong’s Conception of Translation Education[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4): 32-39.
[1] | Chesterman A. 2001. 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J]. The Translator 7(2):139-154. |
[2] | 阿诺德·汤因比. 2005. 历史研究(刘北成、郭小凌译)[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3] |
陈法春. 2023. 国家形象意识与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几个选词[J]. 当代外语研究(5):7-15, 9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5.001 |
[4] | 陈福康. 2000.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5] | 陈廷湘. 2011.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断裂与现代性国家意识的形成及其变异[J]. 史学月刊(5):52-67. |
[6] | 陈锡祺. 1985. 林则徐奏稿、公牍、日记补编[Z].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
[7] | 程平. 2012. “善”译的伦理阐释[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110-113. |
[8] | 黄德先、 杜小军. 2010. 翻译的职业化反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 上海翻译(1):73-77. |
[9] | 黄友义. 2022. 强化国家对外翻译机制,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J]. 英语研究(1):12-19. |
[10] | 李鸿章. 1998. 李鸿章全集[M]. 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 |
[11] | 李怀印. 2019. 全球视野下清朝国家的形成及性质问题——以地缘战略和财政构造为中心[J]. 历史研究(2):49-67, 190. |
[12] | 马建忠. 1960. 适可斋记言[M]. 北京: 中华书局. |
[13] |
潘艳艳. 2021. 国家翻译实践视角下的国家意识及其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5):67-72, 10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5.007 |
[14] | 权赫秀. 2004. 马建忠留法史实辨误二则[J]. 江苏社会科学(1):129-131. |
[15] | 任东升、 高玉霞. 2015. 国家翻译实践初探[J]. 中国外语(3):92-97. |
[16] | 孙溯源. 2003. 集体认同与国际政治——一种文化视角[J]. 现代国际关系(1):38-44. |
[17] | 谭华. 2020. 翻译标准研究新视角:“善译”伦理阐释[J]. 外国语文研究(2):77-86. |
[18] | 王洪涛. 2005. 中国传统译论基本理念的嬗变与衍化——马建忠“善译”理论之现代诠释[J]. 外语学刊(1):89-94. |
[19] | 夏东元. 2014. 郑观应集[M]. 北京: 中华书局. |
[20] | 辛红娟、 马孝幸. 2011. 马建忠翻译思想之文化阐释[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14-119. |
[21] | 杨枫. 2019. 高等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跨学科精神及应用理念[J]. 当代外语研究(2): 1-2 |
[22] | 杨枫. 2020.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文化政治学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6):1-2. |
[23] | 杨枫. 2022. 国家意识的外语教育话语实践[J]. 当代外语研究(2):1-2. |
[24] | 曾纪泽. 2005. 曾纪泽集[M]. 长沙: 岳麓书社. |
[25] | 张华. 2009. 对国家意识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J]. 哈尔滨学院学报(6):40-45. |
[1] | 车思琪, 陈静凡, 蒋昭瑜.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国家意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73-82. |
[2] | 房洁.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三维考察——基于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共轭培养的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70-80. |
[3] | 林玉珍. 数据库平台驱动下的翻译实践课程思政与国家意识强化[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58-69. |
[4] | 孙延永. 战后冲绳文学中冲绳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90-96. |
[5] | 李昀, 周娉娣. 于美美与共中求大同:外国文学教育与国家意识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97-105. |
[6] | 薛荷仙, 李昀. 回归国家意识的价值教育和课程思政本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11-19. |
[7] | 王俊菊, 魏鲁鸿. 外语教育视野下的国家意识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68-75. |
[8] | 王银泉.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学科跨学科融合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27-46. |
[9] | 曲卫国. 国家意识与学科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8-26. |
[10] | 王靖潭. 国家话语能力视阈下外语学科国家意识教材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93-102. |
[11] | 潘艳艳. 国家翻译实践视角下的国家意识及其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67-72. |
[12] | 陈新仁, 杨金龙. 新时代外语研究者的国家意识构建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22-28. |
[13] | 徐斌.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中的国家意识培育[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35-41. |
[14] | 刘爽. 国家意识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体系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29-3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