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16, Vol. 16 ›› Issue (03): 81-82.
梅朝阳
出版日期:
2016-05-28
发布日期:
2021-11-05
作者简介:
梅朝阳,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外语教育。电子邮箱:meizhaoyangxu1031@126.com
Online:
2016-05-28
Published:
2021-11-05
中图分类号:
梅朝阳. 《中国话语研究》评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3): 81-82.
Fairclough, N. 1992.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M].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van Dijk, T. A. 1993. Elite Discourse and Racism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van Dijk, T. A. (ed.) 1997. 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Vol 1 & 2)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施旭. 2010.文化话语研究:探究中国的理论、方法与问题[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1] | 徐斌.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中的国家意识培育[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4(4): 35-41. |
[2] | 苗兴伟. 新文科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4(4): 72-81. |
[3] | 屈文生. 新文科理念下的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意象——以“大外语”等命题为中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4(4): 82-91. |
[4] | 常辉. 新文科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4(4): 92-96. |
[5] | 纪秀明, 曾春葙. 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改革的几个平衡点与适度性问题[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4(4): 97-102. |
[6] | 徐鹰, 毕宇, 章雅青. 《词汇和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定量和定性视角》评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3(3): 104-108. |
[7] | 郭鸿杰, 张达球, 丁冬. 一体三通,融创合一: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3(3): 35-44. |
[8] | 潘海英, 刘淑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外语课程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3(3): 45-52. |
[9] | 马炳军, 常辉. 汉语二语句法加工研究:理论与实验[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3(3): 61-70. |
[10] | 陶继芬. POA“读说”模式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3(3): 96-103. |
[11] | 李建波, 张格堃. 文化观念和文学典籍交相辉映——《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评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2(2): 106-110. |
[12] | 田秘, 赵永峰. 概念整合理论的批评认知语言学阐释——以“the *ly challenged”委婉构式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2(2): 84-95. |
[13] | 杨港, 彭楠. 数字时代高校外语教材研究的自传式叙事范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2(2): 96-105. |
[14] | 黄立鹤. 多模态范式与后疫情时代的外语教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1(1): 75-85. |
[15] | 郑咏滟. 后疫情时代的多语研究:反思与展望[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1(1): 64-7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