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3, Vol. 23 ›› Issue (4): 106-112.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4.012
出版日期:
2023-08-28
发布日期:
2023-09-28
作者简介:
殷海红,博士,广东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术翻译、翻译批评。电子邮箱:基金资助:
Online:
2023-08-28
Published:
2023-09-28
摘要:
学术翻译在我国引进西方先进知识成果、促进现代学科发展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学术”一直以来是较为笼统的概念,致使“学术翻译”具体的对象与范围不明确。对此,本文首先考察“学术”的中、英文辞源、概念及其演化过程,分别从中、西学术发展史视角分析现代学术的区别性特征,并厘清学术翻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最后对学术翻译概念进行广义与狭义的界定与区分。本文旨在为深入、系统地展开学术翻译研究提供概念基础,以期对进一步建构学术翻译理论体系起到一定奠基性与推动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
殷海红. 从“学术”到“学术翻译”概念考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06-112.
YIN Haihong. A Textual Research from “Academic” to “Academic Translation”[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3, 23(4): 106-112.
[1] | Haynes A. 2010. Writing Successful Academic Book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 | McClellan Ⅲ E. E. James & H. Dorn. 200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orld History: An Introduction[M].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
[3] | Pfeiffer R. 1968. 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the Hellenistic Ag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
[4] | Sandys J.E. 1903. A 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 From the Sixth Century B.C. to the End of the Middle Ages[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5] | 陈生梅. 2011. 中国学术翻译研究20年[J]. 兰州大学学报(4):149-154. |
[6] | 黄发玉. 2015. 学术论[M]. 深圳: 海天出版社. |
[7] | 卡尔·皮尔逊. 2017. 科学的规范(李醒民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8] | 克拉克. 2013. 象牙塔的变迁:学术卡里斯玛与研究性大学的起源(徐震宇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9] | 梁启超. 1989. 学与术[A].林志钧.饮冰室合集第3册[C].北京:中华书局.12-13. |
[10] | 吕埃格. 2013. 欧洲大学史: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大学.张斌贤、杨克瑞译[M]. 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
[11] | 桑兹. 2010. 西方古典学术史(张治译)[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2] | 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 2017.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13] | 宋琳. 2017. 科学社会学.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4] | 孙周兴. 2013学术翻译的几个原则——以海德格尔著作之汉译为例证[J]. 中国翻译(4):70-73. |
[15] | 谭载喜. 2004.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6] | 严复. 1986. 严复集·按语[M]. 北京: 中华书局. |
[17] | 叶继元. 2016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概念辨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1):21-29. |
[18] | 袁曦临. 2017. 学科的迷思[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
[19] | 张国刚、 乔治忠. 2006. 中国学术史[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
[20] | 张立文. 2004. 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总序[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1] | 章学诚. 1985. 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
[22] | 周领顺. 2008学术翻译研究与批评论纲[J]. 外语研究(1):78-84. |
[1] | 唐玮, 林正军. 语言学方向英文硕士论文中引语使用的元功能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122-130. |
[2] | 宋炳辉. 比较文学专业期刊如何因应新文科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5-11. |
[3] | 陈众议. 文学学科话语原理及其历史资源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5-12. |
[4] | 康铭浩, 沈骑. 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新进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6): 19-29. |
[5] | 尚文博.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学术翻译文本逻辑关系的显化特征——以Handbook of Social Justice in Education的翻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5): 110-120. |
[6] | 刁克利. 学者的视野与世界——论黄源深著《澳大利亚文学史》[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5): 16-22. |
[7] | 曲卫国. 中国特色学术能走向世界吗?[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4): 13-26. |
[8] | 张荔.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学术英语写作与演讲教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2): 61-71. |
[9] | 沈骑. 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学科责任与学术担当[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1): 26-30. |
[10] | 刘芹, 可庆宝. 数据驱动学习在学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1): 58-67. |
[11] | 娄宝翠, 王亚丽. 学习者英语学术写作介入标记语使用特征[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4): 58-69. |
[12] | 郑珺, 林大津. 从广义修辞学视角看英语专业救赎[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25-31. |
[13] | 阮炜;. 何为英语文学专业?[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4): 22-24. |
[14] | 张荔. 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设计与评估——基于留美中国学生的证据[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3): 17-22. |
[15] | 王婷. 民国时期我国高校学术英语教学的现代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3): 28-3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