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常辉. 新文科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454(4): 92-96. |
[2] |
蔡基刚. 疫情之下,反思高校英语教学的科学素养缺失[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446(2): 39-47. |
[3] |
蔡基刚. 再论新时代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纪念《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发表22周年[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445(1): 44-57. |
[4] |
贾爱武. 基于大类招生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6): 37-42. |
[5] |
龚晓斌. 英语专业就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吗?——兼谈英语专业的“大文学”视野[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3): 61-69. |
[6] |
孔令翠, 李孝英. 兼听则明,英语专业需要在反思与改革中前行[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2): 13-17. |
[7] |
崔启亮. 语言服务需求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教育杂谈[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2): 8-12. |
[8] |
蔡基刚. 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危机及其出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1-9. |
[9] |
查明建. 英语专业的困境与出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10-15. |
[10] |
孙毅. 英语专业究竟哪一点对不起良心?[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19-24. |
[11] |
何三宁, 张道振, 李翠英, 陈宁阳, 石冠辉, 杨承松, 范娜, 李廉, 黄赛芳, 晏刚, 张健, 范鹏华, 吴慧坚. 英语专业:对不起“良心”吗?[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32-45. |
[12] |
张和龙, 严世清, 幸君珺, 赵宏, 姜学龙, 王亚光, 侯明华, 杨蕾, 陈彦旭, 蕈江华, 高雪松, 杨京鹏. 英语专业的属性:工具还是人文?[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46-60. |
[13] |
杨永林, 张文茹, 朱波, 柴湛涵, 黄立鹤, 魏耀章, 焦丹, 余苏青, 张玉双, 王霞, 刘江, 张慧玉, 许环光, 杨一铎, 林克难, 顾静. 多视角看新时代英语专业发展方向[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61-80. |
[14] |
简功友;. 新导向新机遇新挑战新思路——试论国家标准视阈下民族地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6): 79-83. |
[15] |
李清华;宾科;. 互动协同的读写教学模式[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4): 45-5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