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2, Vol. 22 ›› Issue (1): 93-102.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07
出版日期:
2022-02-28
发布日期:
2022-01-27
作者简介:
王靖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电子邮箱: Online:
2022-02-28
Published:
2022-01-27
摘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教材观建设却严重滞后。新时代的外语教育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如何增强外语人才的国家意识,提高以教材为载体的国家话语能力,彰显外语教材的国家意识,成为教材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提出“国家意识教材观”,从国家话语能力阐释其内涵特征,并深入探讨新时代外语学科建设中,国家意识教材观是如何服务于国家话语能力。经探讨指出,国家意识教材观体现为国家价值阐释力、国家话语建构力和国家文化传播力三个重要维度。最后,基于国家意识教材观,文章为建构以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为目的的教材体系提出建议。
中图分类号:
王靖潭. 国家话语能力视阈下外语学科国家意识教材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93-102.
WANG Jintan. View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National Awareness in the New Era[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2, 22(1): 93-102.
[1] | Halliday M. A. K. 2001.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 | Matthiessen, C. M. I. M. 2006. Educating for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capacities: exploring the meaning-making resources of languages systemic-functionally[A]. In H. Byrnes (ed.). Adv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he Contribution of Halliday and Vygotsky[C]. New York: Continuum. 31-57. |
[3] | Posner G. J. 2004.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M].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
[4] | 鲍敏、 陈坚林. 2019. 国家意识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第二届“一带一路”外语教育规划圆桌会议述评[J].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 (1):93-97. |
[5] | 布鲁纳. 1989.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邵瑞珍等译)[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6] | 陈柏华. 2009. 教师教材观的三种取向[J]. 教育发展研究 (10):74-78. |
[7] | 陈柏华、 高凌飚. 2010. 教材观研究:类型、特点及前瞻[J]. 全球教育展望 (6):63-69. |
[8] | 陈汝东. 2011. 论国家话语能力[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66-73. |
[9] | 陈汝东. 2014. 我国语言教育的国家战略意义及发展趋势[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197-203. |
[10] | 陈新仁、 杨金龙. 2021. 新时代外语研究者的国家意识构建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4):22-28. |
[11] | 丁云亮. 2019. 社交媒体时代国家话语能力的建构逻辑[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109-116. |
[12] | 赫琳. 2021. 国家话语能力建设的四个维度[J].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7):39-48. |
[13] | 李桂东. 2021. 首届“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研讨会”综述[J]. 当代外语研究 (3):109-112. |
[14] | 李虹、 罗熊. 2019. 更新“教材观”助力“双一流”[N]. 中国科学报 (04-17):4. |
[15] | 李宇明. 2018. 语言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J]. 外语界 (5):2-10. |
[16] | 麦蒂森、 韩礼德. 2009.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之初探[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7] | 潘文国. 2021. 中国传统文化话语体系再认识[J]. 当代外语研究 (1):16-28,37,1. |
[18] | 裴嵘军. 2011. 我国教材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从杜威教材观入手[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4):4-6. |
[19] | 任丹凤. 2003. 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
[20] | 沈骑. 2019. 中国话语规划: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语言规划的新任务[J]. 语言文字应用 (4):35-43. |
[21] | 沈骑. 2021. 语言规划视域下的国家话语能力建设[J].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4):58-66. |
[22] | 孙吉胜. 2017. 传统文化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J]. 外交评论 (4):1-31. |
[23] | 孙吉胜. 2020. 当前全球治理与中国全球治理话语权提升[J]. 外交评论 (3):1- 22,165. |
[24] | 唐青叶. 2015. “中国威胁论”话语的生成机制与国家话语能力的建构[A]. |
[25] | 施旭.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第七辑)[C].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 |
[26] | 王越芬、 张世昌. 2016. 文化强国视域下国家话语能力的建构[J]. 中州学刊 (12):81-86. |
[27] | 王越芬、 张世昌. 2017. 价值自信:国家话语能力提升的精神支点[J]. 学术交流 (3):71-76. |
[28] | 文秋芳. 2017. 国家话语能力的内涵——对国家语言能力的新认识[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66-72. |
[29] | 文旭、 文卫平、 胡强、 陈新仁. 2020. 外语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路径[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1):17-24. |
[30] | 习近平. 2016.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 [2021-10-10].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9/c1024-28361447.html. |
[31] | 约翰·杜威. 2004. 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32] | 杨枫. 2019. 高等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跨学科精神及应用理念[J]. 当代外语研究 (2):1-2. |
[33] | 杨枫. 2020.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文化政治学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4):1-2. |
[34] | 杨枫. 2021. 国家翻译能力建构的国家意识与国家传播[J]. 中国翻译 (4):15-19. |
[35] | 曾天山. 1997. 教材论[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
[1] | 薛荷仙, 李昀. 回归国家意识的价值教育和课程思政本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11-19. |
[2] | 许钧.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高校外语教师职责与外语学科建设[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5-8. |
[3] | 王俊菊, 魏鲁鸿. 外语教育视野下的国家意识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68-75. |
[4] | 曲卫国. 国家意识与学科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8-26. |
[5] | 王银泉.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学科跨学科融合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27-46. |
[6] | 赵蓉晖. 新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集成治理模式——以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6): 5-12. |
[7] | 潘艳艳. 国家翻译实践视角下的国家意识及其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67-72. |
[8] | 陈新仁, 杨金龙. 新时代外语研究者的国家意识构建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22-28. |
[9] | 刘爽. 国家意识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体系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29-34. |
[10] | 徐斌.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中的国家意识培育[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35-41. |
[11] | 郭鸿杰, 张达球, 丁冬. 一体三通,融创合一: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35-44. |
[12] | 胡壮麟. 对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若干认识[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1): 5-8. |
[13] | 李维屏. 关于新时代我国一流外语学科建设的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1): 32-34. |
[14] | 沈骑. 外语学科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略论许国璋外语教育思想三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11): 11-14. |
[15] | 姚振军, 郑旭红. 中国外语学科的“本体论”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13(02): 41-4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