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1, Vol. 21 ›› Issue (4): 29-34.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4.004
出版日期:
2021-08-28
发布日期:
2021-10-19
作者简介:
刘爽,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电子邮箱: 基金资助:
Online:
2021-08-28
Published:
2021-10-19
摘要:
外国文学课程是高校人文学科和外语学科的教学研究重要领域。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它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文科建设给外国文学课程带来学科融合的广度,使之在语言、文学、文化层面力求“通事”与“通心”并举;“课程思政”又赋予外国文学课程以价值重构的深度,使之力求政治方向性、价值导向性和文化引领性贯通融合。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应当提升到国家意识的理论高度,在教学实践中树立借鉴中的立场意识,坚守比较中的忠诚意识,张扬开放中的热爱意识,从而推动外国文学课程理论体系、认知体系和践行体系的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新文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图分类号:
刘爽. 国家意识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体系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29-34.
[1] | 樊丽明. 2020. “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 中国大学教学(5): 4-8. |
[2] | 李润洲. 2018.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知识结构的视域[J]. 教育发展研究 38(Z2):43-49. |
[3] | 刘建军. 2017. 外国文学经典中的人生智慧[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
[4] | 刘建军. 2020. 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理论卷)[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5] | 孟旭琼、 汤志华. 2021. 改革开放以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历史演进[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51-156. |
[6] | 派纳等. 2003. 理解课程(张华译)[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7] | 王学典. 2020. 何谓“新文科”?[N]. 中华读书报(06-03):5. |
[8] | 王卓. 2020. 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J]. 当代外语研究(4):66-72. |
[9] | 习近平. 2016.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0] | 雅斯贝尔斯. 1991. 什么是教育(邹进译)[M]. 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1] | 杨枫. 2020.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文化政治学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6):1-2. |
[12] | 于海. 2004. 民族精神意涵: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意识[J]. 思想理论教育(12):3-9. |
[13] | 张良. 2019. 深度教学“深”在哪里?--从知识结构走向知识运用[J]. 课程·教材·教法 39(7):34-39,13. |
[1] | 薛荷仙, 李昀. 回归国家意识的价值教育和课程思政本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11-19. |
[2] | 王俊菊, 魏鲁鸿. 外语教育视野下的国家意识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68-75. |
[3] | 吕洪灵. 新文科背景下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的融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22-129. |
[4] | 曲卫国. 国家意识与学科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8-26. |
[5] | 王银泉.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学科跨学科融合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27-46. |
[6] | 王靖潭. 国家话语能力视阈下外语学科国家意识教材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93-102. |
[7] | 潘艳艳. 国家翻译实践视角下的国家意识及其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67-72. |
[8] | 陈新仁, 杨金龙. 新时代外语研究者的国家意识构建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22-28. |
[9] | 徐斌.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中的国家意识培育[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35-41. |
[10] | 刘建军. “新文科”还是“新学科”?——兼论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21-28. |
[11] | 金莉. 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1): 8-15. |
[12] | 彭青龙. 艰辛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之路——访谈黄源深教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5): 1-8. |
[13] | 王卓. 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4): 66-72. |
[14] | 王守仁. 走中国特色美国文学研究道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5): 4-11. |
[15] | 王立新;. 处境、问题与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对话意识[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4): 15-1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