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6, Vol. 5 ›› Issue (06): 468-470.doi: 10.16150/j.1671-2870.a0978
梅长林, 汪刚,
出版日期:
2006-12-25
发布日期:
2006-12-25
Online:
2006-12-25
Published:
2006-12-25
梅长林, 汪刚,.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方法及其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6): 468-470.
[1] | 李啸扬, 陈玮, 龚震晔. 基于结构性发明理论的创新思维与方法在临床医学生创新实践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5): 655-658. |
[2] | 杜艳萍, 程群. 骨质疏松症使用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和双膦酸盐序贯治疗的机制及策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3): 219-224. |
[3] | 司晨晨, 徐步芳, 樊为民, 张爱军. 不同稀释介质对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雌二醇浓度的影响[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4): 448-453. |
[4] | 黄洁雯, 李擎天, 卫蓓文, 宋珍, 陈福祥.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课程的整合初探[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5): 620-622. |
[5] | 娄加陶, 张宸梓. 外泌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2): 141-146. |
[6] | 朱巍巍, 万颖蕾, 刘锦燕, 张华, 陈华, 项明洁. 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6): 668-671. |
[7] | 卫蓓文, 李擎天, 黄洁雯, 宋珍, 陈福祥. 临床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探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5): 564-566. |
[8] | 郑鹏茜, 刘立根,.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5): 479-482. |
[9] | 孙爱华, 陆怡德, 马蔚芸,.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系统的方法学评价和量值溯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3): 280-283. |
[10] | 潘祥林,. 诊断疾病的程序与方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5): 499-500. |
[11] | 何沂峰, 王新文, 陈克敏,. 肺实质含血量的异常改变及其测量方法的相关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5): 564-566. |
[12] | 巩云霞, 庞小芬, 高丽红, 王颖,. 上海老年男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状况调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1): 34-37. |
[13] | 王贵年, 马进强, 苏艾云,.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4): 458-460. |
[14] | 孟红旗, 朱凡特,.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探索[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4): 461-462. |
[15] | 张佳年, 于颖彦, 计骏, 刘卫仁, 吴建林, 陈雪华, 刘炳亚, 朱正纲,. 低温冻存时间对肿瘤组织生物大分子的影响[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1): 38-4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