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1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2-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淋巴瘤分子诊断的临床意义
    高春记,
    2012 (02):  93-95.  DOI: 10.16150/j.1671-2870.a1249
    摘要 ( 218 )  
    淋巴瘤是来源于不同分化阶段细胞形成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异质性很大。近年来随着分子标志的发现,分子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新的淋巴瘤分类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特点的淋巴瘤定义为不同疾病。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沈志祥, 王黎,
    2012 (02):  96-99.  DOI: 10.16150/j.1671-2870.a1250
    摘要 ( 246 )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淋巴瘤是一类NK细胞恶性增殖的克隆性疾病。NK细胞是人体内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毒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其可攻击自体的异常细胞,如感染了细菌、病毒的细胞和异常突变的肿瘤细胞等,是人体的一道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获2011年度上海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优秀
    2012 (02):  99.  DOI: 10.16150/j.1671-2870.a1248
    摘要 ( 170 )  
    2012年1月5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公布了《关于2011年上海开展期刊编校质量检查情况的通报》,瑞金医院期刊社《外科理论与实践》、《诊断学理论与实践》、《内科理论与实践》分别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中获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文
    超声在浅表器官结外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詹维伟, 宋琳琳,
    2012 (02):  100-104.  DOI: 10.16150/j.1671-2870.a1251
    摘要 ( 210 )  
    淋巴瘤是由淋巴系统发生的一组恶性肿瘤,且高达40%的淋巴瘤出现在结外位置[1]。结外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占结外淋巴瘤的[2]诊断结外淋巴瘤的最严格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巴瘤的CT定位下活检
    陈克敏,
    2012 (02):  105-107.  DOI: 10.16150/j.1671-2870.a1245
    摘要 ( 178 )  
    淋巴瘤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而有关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明确其病理类型以对患者进行合理和规范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FDGPET及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李彪, 张敏,
    2012 (02):  108-110.  DOI: 10.16150/j.1671-2870.a1252
    摘要 ( 259 )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根据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恶性淋巴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及疗效评估。近十年来大量临床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002例分析
    李小秋, 李甘地, 高子芬, 周小鸽, 朱雄增,
    2012 (02):  111-115.  DOI: 10.16150/j.1671-2870.a1253
    摘要 ( 1636 )  
    目的:采用国内多中心性合作,回顾性分析10 002例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探讨我国淋巴瘤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合作研究,选择来自24家有代表性的医学机构的10 002例淋巴瘤病例,复习其病理切片和临床资料,并作总结分析。结果:10 002例淋巴瘤患者中,男性6188例,女性3814例,男女比为1.6∶1;中位年龄54岁;活检标本取自结外部位相较淋巴结活检略为多见,结内与结外病变比例为1∶1.2。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占所有淋巴瘤的33.27%),滤泡性淋巴瘤较西方人群相对少见,而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在我国人群相对多见(占所有淋巴瘤的21.38%),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构成比为8.54%,且最常见的亚型为混合细胞型和结节硬化型。结论:我国淋巴瘤亚型分布有其独特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脱氧-D-葡萄糖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和SU-DHL-4糖酵解通路的干预研究
    庞淯阳, 王婷, 陈芳源, 钟华, 钟济华,
    2012 (02):  116-120.  DOI: 10.16150/j.1671-2870.a1254
    摘要 ( 270 )  
    目的:研究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对人类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SU-DHL-4的作用效应及机制。方法: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D-葡萄糖[HK法]检测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浓度,乳酸测试盒检测糖酵解途径终产物乳酸含量,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糖酵解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健康人外周血梯度离心法分离所得的淋巴细胞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和SU-DHL-4中糖酵解相关基因HK1、LDHA、GLUT1、HIF-1α在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DG能抑制淋巴瘤细胞株葡萄糖消耗,减少乳酸生成,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致使细胞增殖受抑。结论:淋巴瘤细胞株Namalwa、SU-DHL-4存在糖酵解异常,2-DG通过抑制淋巴瘤细胞株糖酵解通路,可干扰细胞能量代谢,阻断细胞周期,使细胞增殖受抑,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杨帆, 赵维莅,
    2012 (02):  121-124.  DOI: 10.16150/j.1671-2870.a1255
    摘要 ( 221 )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组织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ATG3、ATG5和ATG7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3个基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及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在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0例患者中,结合临床信息,分析不同表达水平与淋巴瘤分期及患者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相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ATG5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TG3 P=0.9046;ATG5 P=0.0336;ATG7 P=0.4376)。与ATG5基因高表达患者相比,ATG5基因低表达患者中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为中-高危分期者较多见(P=0.046)。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瘤肿瘤组织存在自噬减少的现象,这可能是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及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霍奇金淋巴瘤microRNA34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闫子勋, 姜晓星, 施若非, 沈志祥, 赵维莅, 王黎,
    2012 (02):  125-129.  DOI: 10.16150/j.1671-2870.a1256
    摘要 ( 227 )  
    目的:探讨microRNA34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行microRNA34a的实时定量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icroRNA34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呈显著低表达,尤其是在中高危及高危患者中其表达更低。多因素分析显示,microRNA34a的表达情况是患者治疗后能否缓解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icroRNA34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低表达,且其表达情况可作为一个预示患者对常规化疗方案是否有反应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妥昔单抗和RAD001对弥漫大B细胞株SUDHL-4和DB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王文方, 徐子真, 王爱华, 诸江, 李军民,
    2012 (02):  130-135.  DOI: 10.16150/j.1671-2870.a1257
    摘要 ( 306 )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RAD001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SUDHL-4和DB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靶蛋白mTOR及该信号通路上下游分子、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分子的变化。结果:RAD001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弥漫大B细胞系SUDHL-4和DB细胞的增殖;利妥昔单抗可促进SUDHL-4和DB细胞凋亡,RAD001对SUDHL-4和DB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但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蛋白印迹法显示,联合用药可使靶蛋白下游分子活性下降,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及抗凋亡蛋白,上调凋亡相关蛋白。结论:利妥昔单抗与RAD001联合用药可协同抑制弥漫大B细胞系SUDHL-4和DB细胞的生长,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促进SUDHL-4和DB细胞的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脏血氧水平依赖MRI的初步应用
    徐学勤, 李晓, 林晓珠, 朱晓雷, 倪根雄, 陈克敏, 严福华, 方文强, 徐耀文, 陈楠,
    2012 (02):  136-140.  DOI: 10.16150/j.1671-2870.a1246
    摘要 ( 201 )  
    目的:探讨肾脏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BOLD)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正常志愿者70例(无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病史及肾功能损害危险因素)和57例慢性肾病患者进行GE 1.5THD MRI冠状面BOLD成像,分别测量其肾脏皮质及髓质的自旋弛豫率(R2*)值,并作对比分析。其中10例正常志愿者在1~6个月内进行了相同参数的冠状面BOLD成像检查。结果:T2*图像上,正常肾脏的结构清晰,皮质和髓质分界清,皮质和髓质R2*值分别为(12.63±1.40)/s和(18.14±2.51)/s,双侧肾脏皮质间(t=-1.333,P=0.186)、髓质间(t=0.958,P=0.341)的R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志愿者间肾脏皮质、髓质R2*值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0例志愿者重复BOLD成像肾脏R2*值无统计学差异。T2*图像上,慢性肾病患者的皮髓质分界不清。正常志愿者与慢性肾病患者间肾髓质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预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的意义
    张芳, 李本尚, 王翔, 马亚妮, 薛惠良, 潘慈, 叶启东, 江华, 周敏, 汤燕静, 陈静,
    2012 (02):  141-144.  DOI: 10.16150/j.1671-2870.a1258
    摘要 ( 321 )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者化疗全程检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观察其在预测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我中心291例B-ALL患儿在化疗第19天、第35天、第55天(中高危组)、第14~17周、第28~36周、第52~54周、第78~83周、第102~107周、停药及停药后分别进行MRD检测。结果:①291例患儿中MRD1%分别有169例、35例、44例和43例,其7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4.1%、17.1%、29.5%和62.8%。4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②各时间点MRD阳性组复发率均高于MRD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19天,P=0.0021;第55天,P=0.0008;停药后,P=0.0025,余P均<0.0001)。③第35天MRD阳性在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患儿中均常见;14~17周MRD阳性对预测早期复发意义较大;停药后MRD阳性对预测晚期复发意义较大。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阳性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白血病复发。各时间点MRD阳性与复发均有一定相关性,且预测复发的意义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冷冬妮, 王海, 刘英娜, 周航波, 陆珍凤, 石群立,
    2012 (02):  145-148.  DOI: 10.16150/j.1671-2870.a1267
    摘要 ( 487 )  
    目的:探讨DOG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光镜下观察GISTs的组织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DOG1在65例GISTs中的表达。结果:48例肿瘤来源于胃的GISTs中DOG1、CD117、CD34、α-SMA、Des和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89.6%、79.2%、68.8%、33.3%、10.4%、14.6%;17例来源于肠道,其中DOG1、CD117、CD34、α-SMA、Des和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88.2%、64.7%、70.6%、35.3%、11.8%和11.8%。16例CD117阴性的GISTs病例中有13例表达DOG1,7例DOG1阴性的病例中有3例表达CD117。42例(65%)患者随访3~33个月,其中26例病情缓解或无变化,12例肿瘤发生复发或转移,4例死亡。结论:DOG1是诊断GISTs的有用标志物,尤其对CD117阴性的GISTs患者有较高辅助诊断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_nTAA多态性分析及其与血清胆红素关系
    陈群蓉, 孙顺昌, 彭运生, 王清,
    2012 (02):  149-152.  DOI: 10.16150/j.1671-2870.a1247
    摘要 ( 419 )  
    目的:对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进行研究,探讨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与血清胆红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5名深圳地区健康汉族个体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UGT1A1基因的启动子区,经DNA测序确定启动子区A(TA)nTAA多态性并采用偶氮反应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结果:在研究对象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A(TA)6TAA和A(TA)7TAA 2种多态性,UGT1A1基因启动子区A(TA)6TAA单倍型频率为93.2%,A(TA)7TAA单倍型频率为6.8%,携带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占86.8%,携带A(TA)7TAA纯合多态性个体占0.5%,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占12.7%。携带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2.4±6.0)μmol/L,游离胆红素为(8.9±4.2)μmol/L;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为(15.6±5.9)μmol/L,游离胆红素为(11.9±4.7)μmol/L;携带A(TA)7TAA纯合多态性个体血清总胆红素为19.2μmol/L,游离胆红素为15.1μmol/L。携带A(TA)6TAA/A(TA)7TAA杂合多态性个体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A(TA)6TAA纯合多态性个体(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实验研究
    宋琦, 刘玉, 胡曙东, 黄蔚, 王忠敏, 陈克敏, 严福华, 田建明,
    2012 (02):  153-158.  DOI: 10.16150/j.1671-2870.a1268
    摘要 ( 287 )  
    目的:探讨采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评估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疗效的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当瘤体直径长至8~10 mm时进行干预,共16只成瘤大小合适的裸鼠用于实验,分别植入125I粒子(8只,实验组)和空载粒子(8只,对照组),在粒子植入前及治疗后2周及2个月行MRI常规扫描及DCE-MRI成像,并对肿瘤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肿瘤细胞坏死明显,而对照组肿瘤细胞无明显或有少量坏死。所有裸鼠的心、肝、肺、肾及脾脏等组织均无明显放射炎症表现。常规MRI评价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疗效的价值有限。实验组肿瘤实质与坏死交界区的Ktrans值最高,其次为整个肿瘤组织的Ktrans值,再次为肿瘤实质,最后是肿瘤坏死区。实验组治疗后2周及2个月裸鼠的整个肿瘤组织Ktrans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整个肿瘤组织的Ktrans与肿瘤坏死率有间一定的相关性(r=-0.518,P=0.01);而肿瘤坏死率与肿瘤体积间有一定相关性,坏死随着肿瘤体积增加而增加(r=0.641,P=0.001)。结论:125I粒子治疗人胰腺癌裸鼠可导致移植瘤内坏死,且对周围脏器较安全。用常规MRI及DCE-MRI对裸鼠皮下移植瘤成像是可行的。常规MRI对治疗疗效的评估作用有限,而DCE-MRI则可定量分析125Ⅰ粒子治疗后肿瘤血管灌注特性的改变,对疗效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集合管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史丽芸, 印洪林, 夏春, 马恒辉, 余波, 陆珍凤, 周晓军,
    2012 (02):  159-162.  DOI: 10.16150/j.1671-2870.a1263
    摘要 ( 549 )  
    目的:分析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9岁,平均51岁;肿瘤直径4.0~13.5 cm。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以呈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表现为片状生长,肿瘤细胞表现为靴钉样改变,其中特征性变化为间质纤维增生及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集合管上皮的异型增生;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19、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34βE12、CK7、Ksp-cadherin和P504S,而均缺乏CK20、CD10、TFE3、CEA、Villin及CD117表达。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其诊断时应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髓质癌等鉴别,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椎管内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及文献复习
    张晓娟, 朱燕, 杨其昌, 刘宏斌, 沈屹, 陈彤,
    2012 (02):  163-166.  DOI: 10.16150/j.1671-2870.a1265
    摘要 ( 237 )  
    目的:探讨椎管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椎管内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80岁。因"反复颈部疼痛1年,加重伴四肢麻木乏力2个月余"入院。CT示颈3至颈5平面椎管内髓外硬膜下3.0 cm×1.5 cm×1.0 cm占位。结果考虑为脊膜瘤行手术。镜检可见肿瘤由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排列成束状、漩涡状,富于胶原纤维,部分区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4个/10 HPF)。免疫表型检查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CD34弥漫阳性,CD99、bcl-2阳性。病理诊断,颈3至颈5椎管内低度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论:椎管内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非常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应与椎管内其他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醛酮还原家族1B10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查琼芳, 刘斌, 李燕芹,
    2012 (02):  167-171.  DOI: 10.16150/j.1671-2870.a1269
    摘要 ( 251 )  
    目的:研究醛酮还原家族1B10(AKR1B10)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AKR1B10的表达。结果:AKR1B10在肺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5%(23/38),在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3%(2/46),而在癌旁非肿瘤组织中无表达。肿瘤组织中,AKR1B10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及肿瘤病理类型有关(P0.05)。结论:AKR1B10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考虑其可能在肺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支气管肺鳞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探讨
    陆秋芬, 俞洁霏, 刘晓红, 孙健, 王君,
    2012 (02):  172-175.  DOI: 10.16150/j.1671-2870.a1259
    摘要 ( 197 )  
    目的:探讨不同的起搏QRS波时限与N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及左心功能间的关系。方法:将90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根据起搏的不同QRS波时限分成3组,即180 ms组。对3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血浆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与基线作比较,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以QRS波时限为自变量,术后3个月NT-proBNP、EF、LVEDD与术前的差值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起搏QRS波0.05);160~180 ms组患者术后1、3个月,其EF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3个月的NT-proBNP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01);术后1个月的LVEDD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个月的LVEDD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80 ms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NT-proBNP、EF、LVEDD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术后3个月的血浆NT-proBNP、EF、LVEDD水平与术前的差值与其QRS波时限密切相关(P均<0.001)。结论:过宽的起搏QRS波时限是起搏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良恶性结节鉴别价值的探讨
    杨志芳, 詹维伟,
    2012 (02):  176-181.  DOI: 10.16150/j.1671-2870.a1262
    摘要 ( 417 )  
    目的:探讨在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和56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共172个结节(每例患者重点评估1个结节)的超声表现特征,包括甲状腺实质背景回声类型、结节个数、结节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回声分布、有无声晕、有无钙化、后方回声、血供程度及分布。结果:1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67.4%的结节为良性(116/172),其中假结节56.0%(65个),增生结节或腺瘤为40.5%(47个),纤维化2.6%(3个),淋巴上皮囊肿0.9%(1个);32.6%的结节为恶性(56/172),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单发(64.3%比40.5%),低回声(92.9%比50.9%),不规则形(60.7%比26.7%),边界不清(73.2%比27.6%),内部回声分布不均(92.9%比38.8%)。良性结节多无钙化(62.9%比19.6%),恶性结节更易发现点状钙化(58.9%比16.4%)及后方回声衰减(46.4%比19.0%);良性结节易多发(54.3%比17.9%),部分为高回声(29.3%比0),具有低回声晕(12.1%比0)。良恶性结节发生的甲状腺实质背景类型构成比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彩色多普勒特征分析中,多数良恶性结节均表现为少许血流信号(44.0%比71.4%)。结论: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灰阶超声表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灰阶超声对其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进展
    郑重, 赵维莅,
    2012 (02):  182-185.  DOI: 10.16150/j.1671-2870.a1244
    摘要 ( 201 )  
    细胞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细胞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转导通路是其中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诸多刺激因素如肿瘤、感染等均可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产生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B病毒相关miRNA与淋巴瘤进展
    闫子勋, 赵维莅,
    2012 (02):  186-190.  DOI: 10.16150/j.1671-2870.a1260
    摘要 ( 274 )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5万的淋巴瘤新发病例,而每年因其死亡人数则超过20万。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发患者约4.5万人,因其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发病率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9位,占女性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姜璐, 赵维莅, 陈赛娟,
    2012 (02):  191-195.  DOI: 10.16150/j.1671-2870.a1261
    摘要 ( 222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通常指原发于中线面部且有特殊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生物行为的肿瘤[1],是一类来源于T细胞或NK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因其瘤细胞表达T细胞分化抗原和NK细胞相关抗原,且多原发于鼻部故而得名。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曾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进展
    贺娜英, 陈克敏,
    2012 (02):  196-197.  DOI: 10.16150/j.1671-2870.a1266
    摘要 ( 193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system lymphoma,PCNSL)常见于免疫缺陷患者。近年来其在免疫健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5%,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多见于成年人,高发年龄为30~65岁。目前对于PCNSL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仍不完善,淋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部淋巴瘤的CT与MRI诊断进展
    孙琨, 陈克敏,
    2012 (02):  198-200.  DOI: 10.16150/j.1671-2870.a1270
    摘要 ( 244 )  
    淋巴瘤概述淋巴瘤是起源于人类免疫系统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每年新发病例约20 000例,年平均死亡率约为1.46/100 000,居全国恶性肿瘤排序的第11位[1]。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在我国,HL患者仅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10.9%,而NHL占89.1%。国际癌症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微小RNA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颖, 宁光,
    2012 (02):  201-204.  DOI: 10.16150/j.1671-2870.a1271
    摘要 ( 161 )  
    微小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非编码RNA,由20~22个核糖核苷酸组成,调控上游基因表达和下游蛋白翻译过程。miRNA在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近年来,在体液中发现了稳定存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胎儿心脏功能进展
    郑芳媛, 周毓青,
    2012 (02):  205-208.  DOI: 10.16150/j.1671-2870.a1264
    摘要 ( 238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概述一、背景定量评估胎儿心功能以明确其生理、病理情况一直是个难点。在定量评估成人心功能方面,通过缩短分数、射血分数、射血量等参数计算已可基本实现,但这些参数都有明显的前负荷和后负荷依赖性,重复检查的结果变化较大。同时,胎儿心脏运动存在心率过快,易受胎动、胎位、母体的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