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
    任汝静, 殷鹏, 王志会, 齐金蕾, 汤然, 王金涛, 黄强, 李建平, 谢心怡, 胡勇博, 崔诗爽, 余小萍, 朱圆, 刘馨雅, 朱怡康, 林绍慧, 王怡然, 黄延焱, 胡以松, 王学锋, 王鸿利, 褚敬申, 王颖, 李春波, 周脉耕, 王刚, 代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编写组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 (04): 317-33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1.04.001
    摘要7759)   HTML416)    PDF (3337KB)(72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成功老龄化对应的老年性疾病对国民的影响日益突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izheimer's disease,AD)及相关认知障碍尤为突出和显著。目前,中国AD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仍持续增高,AD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第5位,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专家联合编撰了本报告。本报告动态跟踪报道我国的AD流行趋势,综合评价我国的AD疾病经济负担,全面揭示我国的AD诊疗现状以及现有的相关公共卫生资源,旨在为AD的防治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政府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专业支持依据,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信息平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眸过去30年全球和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1990年至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报告解读
    施仲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 (04): 349-355.   DOI: 10.16150/j.1671-2870.2021.04.004
    摘要625)   HTML17)    PDF (766KB)(1107)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2022》解读
    梁晨, 于佳佳, 唐神结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 (01): 21-30.   DOI: 10.16150/j.1671-2870.2023.01.004
    摘要186)   HTML13)    PDF (1105KB)(641)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发布了新的《全球结核病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加重了结核病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全球结核病控制的进程。2021年,WHO共批准6项用于结核病诊断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的分子诊断技术,推荐3种用于筛查结核病的基于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新型皮肤试验。为减轻患者和医疗系统的负担,WHO推荐了“4个月方案”治疗药物敏感结核病和4套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rifampicin resistant-tuberculosis,MDR/RR-TB)短程方案,治疗耐药结核病。目前有26种抗结核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至少有22项临床试验在开展治疗结核感染的药物和方案的评估。我国的结核病疫情仍十分严重,2021年,我国结核病新发患者数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第3位。2021年,全国共报告肺结核病例639 548例,死亡1 763例,报告发病率为45.3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13/10万,MDR/RR-TB患者例数居全球第4位。WHO推荐治疗耐药性结核病方案是否适合我国,尚需验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燥综合征的诊治现状、挑战和思考
    汤建平, 龚邦东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 (03): 291-298.   DOI: 10.16150/j.1671-2870.2022.03.001
    摘要230)   HTML15)    PDF (864KB)(45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银屑病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进展
    黄丹, 陈崑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 (01): 48-52.   DOI: 10.16150/j.1671-2870.2021.01.007
    摘要225)   HTML18)    PDF (590KB)(33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一例报道
    丁燕飞, 陈平, 罗方秀, 吴云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 (06): 584-58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1.06.014
    摘要286)   HTML12)    PDF (1068KB)(286)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预后评估及相关指南解读
    范秋灵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 (02): 130-13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1.02.003
    摘要81)   HTML1)    PDF (827KB)(27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张莉莉, 朱洁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 (04): 396-402.   DOI: 10.16150/j.1671-2870.2018.04.008
    摘要401)      PDF (1209KB)(24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0卷第2期目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0, (): 117-.  
    摘要377)      PDF (317KB)(24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16、Ki-67双染在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
    石克, 吕新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 (06): 602-607.   DOI: 10.16150/j.1671-2870.2016.06.011
    摘要191)      PDF (1163KB)(236)   
    目的: 探讨p16 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双染在子宫颈(以下简称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检测15例子宫颈不成熟鳞状化生(immature metaplasia,IM)、3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Ⅰ,CINⅠ)、9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即CIN Ⅱ和CIN Ⅲ患者的病理组织中p16 和Ki-67蛋白的共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上皮内病变临床病理诊断及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在单染切片中,p16在IM组织中呈阴性;在CIN Ⅰ组织中呈不连续、片状或斑片状分布,阳性强度弱,阳性细胞分布于鳞状上皮层下1/3;而在CIN Ⅱ和CIN Ⅲ组织中呈鳞状上皮中下2/3甚至全层连续、弥漫强阳性,p16在IM及CIN Ⅰ~Ⅲ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62.50%、88.89%、95.5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IM组织中主要表达于鳞状上皮基底层和旁基底层;在CIN Ⅰ组织中则主要表达于鳞状上皮层的下1/3;在CIN Ⅱ、CIN Ⅲ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可分布于鳞状上皮的中下2/3甚至全层,IM及CIN Ⅰ~Ⅲ组织中Ki-67指数均值分别为7.21%、16.41%、33.54%、50.3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染切片中,双染不会导致Ki-67阳性信号的缺失,p16阳性区域中,Ki-67指数均值为36.47%;p16阴性区域中,Ki-67指数均值为10.53%,且随着宫颈上皮内病变级别增加,p16和Ki-67共表达的例数逐渐增多, 在IM、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组织中共表达率分别为0、51.35%、85.45%、99.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Ki-67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共表达与 CIN 级别呈正相关,免疫组化双染对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和分级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靶向治疗时代议自身免疫病的感染挑战
    李佳, 吕良敬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 (03): 299-30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2.03.002
    摘要159)   HTML11)    PDF (544KB)(22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0年版《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解读
    杨文洁, 严福华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 (03): 239-244.   DOI: 10.16150/j.1671-2870.2021.03.003
    摘要123)   HTML6)    PDF (584KB)(22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腺黏液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对照及误诊分析
    闫冰, 王海飞, 曹云云, 牛建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 (04): 386-390.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12
    摘要189)   HTML2)    PDF (528KB)(22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并分析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共70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6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4.5±23.3岁)(30~86岁),其中40例(58.8%)患者为50岁以上。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单纯型黏液腺癌占57.4%(39/68),混合型占42.6%(29/68); 16.2%(11/68)的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本组共70个病灶中,位于右侧乳房的占41.4%(29/70),位于左侧乳房的占58.6%(41/70),病灶位置以外上象限多见41.4%(29/70)。单纯型黏液腺癌患者中,病灶形态不规则形占76.9%(30/39),混合型患者中病灶呈不规则形占80.6%(25/31);与混合型黏液腺癌相比,单纯型黏液腺癌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中呈分叶状者较多(25例比7例)(P<0.05);单纯型黏液腺癌病灶边界欠清者占48.7%(19/39),混合型黏液腺癌病灶则以边界不清为主77.4%(24/31);单纯型及混合型病灶均以后方回声增强最为多见,分别为74.4%(29/39)、48.4%(15/31)。单纯型病灶探及血流信号者占71.8%(28/39),混合型病灶探及血流信号占80.6%(25/31)。单纯型及混合型黏液腺癌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分类为可疑恶性者分别占87.2%(34/39)和93.5%(29/31),误诊率分别为12.8%(5/39)、6.5%(2/31),均是因肿块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尚清晰、后方回声无改变等类似良性病变特征而被误诊。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超声表现与病理分型间有一定相关性,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病灶多呈分叶状,边界欠清,后方回声增强,有时与良性肿瘤难以鉴别;混合型黏液腺癌则常有浸润性生长的影像学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0年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指南解读
    周建桥, 詹维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 (04): 350-35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0.04.005
    摘要195)   HTML7)    PDF (409KB)(209)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皮肤型红斑狼疮的诊治进展
    邓丹琪, 杨滨宾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 (01): 1-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1.01.001
    摘要121)   HTML7)    PDF (996KB)(202)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人工智能的结构影像分析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测及精准诊断研究进展
    唐静仪, 余群, 刘军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 (01): 12-17.   DOI: 10.16150/j.1671-2870.2022.01.004
    摘要132)   HTML6)    PDF (507KB)(20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2020版)解读
    史玉玲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 (01): 37-42.   DOI: 10.16150/j.1671-2870.2021.01.005
    摘要153)   HTML4)    PDF (765KB)(197)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阿尔茨海默病重在预防——《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解读
    付朝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 (01): 8-11.   DOI: 10.16150/j.1671-2870.2022.01.003
    摘要172)   HTML15)    PDF (492KB)(19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症状镜下血尿的诊断进展
    武有志, 宋晓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 (05): 537-539.   DOI: 10.16150/j.1671-2870.2016.05.022
    摘要37)      PDF (436KB)(19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株核酸检测循环阈值与感染患者转阴周期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丁宁, 陈诗恺, 孟俊, 戴菁, 金佩佩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 (02): 169-17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2.02.013
    摘要1261)   HTML36)    PDF (535KB)(193)   

    目的:探讨入院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奥秘克戎株(Omicron)核酸检测ORF1ab基因、N基因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与新冠感染患者转阴周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到4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收治的5 212例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依据患者既往史及入院后相关指标检验,将其分为无基础疾病组(2 746例)及合并基础疾病组(2 466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Ct值,分析入院首次检测不同Ct值下无基础疾病组与合并基础疾病组的ORF1ab基因、N基因的转阴周期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评估ORF1ab基因、N基因检测的Ct值与转阴周期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转阴周期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冠患者ORF1ab基因、N基因的Ct值与转阴周期均呈负相关(rORF1ab= -0.462 2,P<0.01;rN=-0.542 8,P<0.01)。Ct值≤20和20<Ct值≤30的情况下,合并基础疾病组的转阴周期均明显长于无基础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RF1ab基因的Ct值每升高一个循环次数,转阴周期缩短0.21 d,N基因的Ct值每升高一个循环次数,转阴周期缩短0.26 d;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为危险因素。结论:入院首次检测的新冠奥密克戎株ORF1ab基因、N基因的Ct值与新冠患者转阴周期有关,年龄、基础疾病为转阴周期长的危险因子,该值可作为新冠患者转阴周期的预测因子,可今后指导新冠患者减少核酸检测频次及评估疾病进程具有一定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