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18, Vol. 13 ›› Issue (02): 110-112.doi: 10.16138/j.1673-6087.a0217
侯军, 张轶文, 施菊妹,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患者:男,50岁,2016年8月因乏力,活动后胸闷、头晕,外院查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而来我院就诊。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骨髓涂片可见小粒,有核细胞(G)增生尚活跃[G=59.5%,红细胞(E)=4.5%],早幼粒细胞以下可见,以晚幼粒细胞为主。幼粒细胞形态略大,胞核疏松,红系细胞增生欠活跃,中晚幼红粒细胞可见,幼稚细胞占15.5%,巨核细胞
侯军, 张轶文, 施菊妹,. 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后置环磷酰胺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 13(02): 110-112.
[1] | 王柔嘉, 常春康. 调节性T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2): 221-224. |
[2] | 叶成林, 姚永华, 陈真, 贾麟. 骨髓活检塑胶包埋在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77-181. |
[3] | 吴凌云, 常春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治最新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23-629. |
[4] | 杜云志, 冯菁华, 常春康. 二代测序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应用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85-671. |
[5] | 肖超, 苏基滢, 宋陆茜, 吴凌云, 常春康,.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阿杂胞苷去甲基化治疗30疗程1例[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2): 131-134. |
[6] | 宋丹丹, 常春康, 郭娟, 许峰, 赵佑山, 吴凌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巨噬细胞百分比异常及其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439-443. |
[7] | 赵莉敏, 陆莹婷, 王苓, 蒋雪玮, 翟元梅, 杨莉, 侯海珠, 胡炯, 刘立根,. 亲缘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胰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 13(02): 113-114. |
[8] | 李佳明, 张苏江, 严泽莹, 王莹, 刘之茵, 孙海敏, 陈玉宝, 陈钰,. 单药地西他滨比较沙利度胺联合全反式维A酸治疗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 13(02): 98-102. |
[9] | 师蕾, 常春康. 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1): 123-126. |
[10] | 肖志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45-549. |
[11] | 赵智刚, 王金焕. 骨髓微环境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作用及相关机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50-555. |
[12] | 宋陆茜, 常春康. 二代测序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56-560. |
[13] | 肖超, 常春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铁过载诊断和铁螯合治疗[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61-566. |
[14] | 杨丽艳, 王化泉.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67-572. |
[15] | 任艳玲, 佟红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用药物治疗的机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73-577.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