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13, Vol. 8 ›› Issue (03): 171-175.doi: 10.16138/j.1673-6087.a0862
刘惠, 付蓉, 邵宗鸿,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近10余年,在鉴别骨髓衰竭性疾病时,发现了一类由针对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自身抗体介导的2系或3系血细胞减少,暂称之为狭义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1-6]。该症以往多被误诊为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或归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但按AA或MDS治疗疗效欠佳,迁延不愈。正确认识并诊治此类血细胞减少,不仅有益于患者,而且有益于丰富造血调控学说、纯化
刘惠, 付蓉, 邵宗鸿,.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 8(03): 171-175.
[1] | 张浩, 池慧慧, 苏禹同, 杨程德. 特发性炎性肌病自身抗体与临床表型间关联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408-414. |
[2] | 杨哲宇, 陆骋豪(综述), 蔡伟(审校).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研究的新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6): 568-572. |
[3] | 谷巍, 侯丽萍, 李晓龙, 耿建林. 硒酵母联合维生素D对不同年龄分层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6): 392-396. |
[4] | 关茵, 许飞, 田宗斌. 河南焦作地区2014年至2017年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处理及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1): 86-88. |
[5] | 张莉莉, 朱洁.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396-402. |
[6] | 周鑫昀, 沈立松, 潘秀军. 新型自身抗体及相关抗原在1型糖尿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3): 352-356. |
[7] | 周桑, 沈茜, 秦永文. 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1): 120-122. |
[8] | 吴越女, 胡炯,. 丙戊酸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调控作用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 10(03): 199-204. |
[9] | 林孝怡, 梁茜, 林琳, 丁秋兰, 王学锋, 王颖,. 抗膜突蛋白抗体在抗磷脂综合征中的初步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1): 31-35. |
[10] | 吴占河, 王树叶,.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遗传学与临床研究现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1): 24-28. |
[11] | 刘峰, 王美玲, 袁海花, 姜斌, 王彦, 蒋红,. 荷Hsp60sp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控制作用和机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2(03): 294-298. |
[12] | 秦建民, 盛霞, 杨林, 撒忠秋, 徐夏君, 李琦, 殷佩浩, 张敏, 陈腾, 曹伟家,. 树突状细胞及其亚群在结肠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 15(05): 542-544. |
[13] | 王燕燕, 毛朝明, 旷苗, 郭华, 赵咏桔, 李立新, 张雁云, 宁光, 王曙,.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干扰素α、调节性T细胞在Graves病中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 5(02): 160-164. |
[14] | 叶廷军, 袁勤, 施新明, 樊绮诗,.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血清指标变化与细胞病理学特征[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4): 401-404. |
[15] | 安晓静, 张正祥, 石群立, 吴波, 马捷, 周航波, 马恒辉,. 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1): 63-6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