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06, Vol. 1 ›› Issue (01): 63-67.doi: 10.16138/j.1673-6087.a1474
窦爱霞, 陆伦根,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脂肪性肝病是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可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因素较多,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肝源性及外源性(尤其是脂肪源性)的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等共同促进了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窦爱霞, 陆伦根,. 脂肪性肝病形成中的免疫因素[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6, 1(01): 63-67.
[1] | 赵晨薇 马刚 林晓曦. 葡萄酒色斑增厚机制的研究进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2, 18(1): 83-. |
[2] | 陈宏, 沈银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530-534. |
[3] | 高晶晶, 高艳虹. 早发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4): 344-348. |
[4] | 孔秀芳, 姜林娣. 大动脉炎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3): 262-266. |
[5] | 鲁晓岚, 夏巧云. 胆汁淤积性瘙痒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43-47. |
[6] | 罗蒙, 李泓杰, 郑磊.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3): 195-198. |
[7] | 崔小川, 张希龙.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支气管哮喘[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2): 93-96. |
[8] | 李少博, 杨迪, 韩峻峰. 身体成分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1): 104-108. |
[9] | 石云, 方云芬, 代华杰, 陈晓鸥, 谭利民, 汤明明, 唐志军, 朱雯, 邓婵娟, 禤立平, 王天歌, 徐敏, 毕宇芳, 王卫庆, 张寅飞,. 尿液pH值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6): 337-341. |
[10] | 朱雯, 邓婵娟, 代华杰, 禤立平, 李勉, 陈宇红, 张寅飞, 王卫庆, 毕宇芳, 徐敏, 郑昇,. 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进展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6): 342-348. |
[11] | Chih Wan Goh, 吴佳毅, 朱丽.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6): 550-554. |
[12] | 吴雪韵, 沈银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4): 253-258. |
[13] | 张薇, 王利新, 符伟国. 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基因学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4): 362-366. |
[14] | 陈超波, 蒋兆彦. 胆汁酸代谢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04): 371-374. |
[15] | 刘伟. 瘢痕疙瘩发生和发展的整体观机制探讨[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8, 14(4): 181-18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