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06, Vol. 1 ›› Issue (02): 76-79.doi: 10.16138/j.1673-6087.a0596
沈卫峰, 沈杰,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而使冠状动脉血栓性完全阻塞引发的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早期、持续、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是STEMI的首选治疗方式,明显缩小心肌梗死(MI)面积,挽救心功能,显著改善临床预后。近年,随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策略认识的提高和辅助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STEMI 12 h内再灌注治疗成功率提高40%,院内和30 d病死率降低50%。以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主的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已在大多数医院得到建立。同时,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使STEMI 1年无事件生存率明显改善,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降低。
沈卫峰, 沈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策略[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6, 1(02): 76-79.
[1] | 周慈航, 涂丁元, 白元. 超速起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电风暴1例[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4): 337-338. |
[2] | 席锐, 范骎, 王芳, 陶蓉, 顾刚. D-二聚体联合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3): 227-232. |
[3] | 胡健, 杨震坤, 闫小响, 杜润, 丁风华, 刘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80岁以上左前支慢性闭塞患者的疗效比较[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1): 70-72. |
[4] | 陆浩, 葛雷.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45-150. |
[5] | 王墨扬, 陈阳, 叶蕴青, 张洪亮, 吴永健.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联合介入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51-154. |
[6] | 钱杰. 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55-160. |
[7] | 刘晓丽, 马晓腾. CYP2C19基因型与冠心病精准抗血小板治疗[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161-166. |
[8] | 丁思霄, 熊婧, 张毅, 赵逸凡, 张恒彬, 徐亚伟. 胸痛中心时间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3): 202-204. |
[9] | 王春花, 祁爽, 王敏.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无痛性心肌梗死一例报告[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5): 528-530. |
[10] | 罗晓颖, 许燕, 张建盛, 吴立群, 戚文航. 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价值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3): 303-307. |
[11] | 杨鹏, 邢冰, 孙伟, 武宗寅,. 右胸V_4R导联ST段抬高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2): 94-98. |
[12] | 于洋, 吉律, 王海嵘, 费爱华,.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6): 391-394. |
[13] | 陈媛媛, 王燕萍, 吴丽苹, 陈亚芬, 杨克, 刘艳. 卵泡抑素样蛋白1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6): 659-663. |
[14] | 胡健, 张瑞岩, 杨震坤, 丁风华, 沈卫峰,. 血管内超声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2): 120-122. |
[15] | 卜军, 王奇雯, 叶豪, 姜华,. 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机制与干预[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1): 15-2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