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理论与实践 ›› 2010, Vol. 5 ›› Issue (05): 408-413.doi: 10.16138/j.1673-6087.a0098

• 病例报告 • 上一篇    下一篇

2种F10基因新突变导致凝血因子Ⅹ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周佳维, 陈琼, 丁秋兰, 王学锋, 奚晓东, 王鸿利,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输血科;
  • 发布日期:2020-07-25

  • Published:2020-07-25

摘要: 目的:探讨1个凝血因子Ⅹ(FⅩ)缺陷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筛查以及凝血因子活性及抗原含量检测进行表型诊断;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浆中FⅩ抗原含量和分子量大小;以中和试验检测FⅩ的抑制物。以PCR方法对F10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进行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诊断;构建F10基因突变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测定表达产物的FⅩ促凝活性(FⅩ:C)和FⅩ抗原含量(FⅩ:Ag)。结果:先证者FⅩ:C和FⅩ:Ag分别为A和Asp368del。Asp368del体外表达显示FⅩ:C和FⅩ:Ag分别为(0.52±0.04)%和(85.9±5.0)%,为CRM+突变。结论:F10基因双重杂合突变IVS5+1G>A和Asp368del导致该家系遗传性FⅩ缺陷症。剪接位点突变IVS5+1G>A导致内含子无法正常剪接,影响FⅩ正常表达。Asp368del突变蛋白能够正常表达,但功能降低。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Ⅹ, 缺陷,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Key words: Coagulation factor Ⅹ, Deficiency, Gene mutation, Molecular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