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3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的研究进展
    陆伦根, 胡江峰,
    2018 (06):  329-333.  DOI: 10.16138/j.1673-6087.a0264
    摘要 ( 581 )  
    肠道是细菌在人体定植的重要场所。肠道菌群的数量巨大并且种类复杂多样。胆汁酸是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物质,也是调节糖脂代谢的重要成分。肠道菌群与胆汁酸的合成、代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共同参与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稳态。人体正常肠道菌群概述肠道菌群约有30个属,总计超过400种。依据数量可以分为优势菌群和次要菌群。优势菌群的数量和种群密度较大,如真菌属、双歧杆菌属、类杆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华静, 倪茜茜,
    2018 (06):  334-338.  DOI: 10.16138/j.1673-6087.a0333
    摘要 ( 395 )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引发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所致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总称。按发生部位可将其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影响成人最常见的2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汁淤积的诊断策略
    李磊, 宁玲,
    2018 (06):  339-343.  DOI: 10.16138/j.1673-6087.a0331
    摘要 ( 356 )  
    胆汁淤积是由于肝内或肝外原因导致胆汁流动障碍,胆汁的成分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从而反流入循环血液,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1]。胆汁淤积临床上往往有黄疸、尿色深、粪色浅、皮肤瘙痒和消化道不适等症状。血液生化检测可有胆汁酸、脂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琥珀酸美托洛尔与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李慧, 任妍, 张华, 赵建荣, 薛文婕, 张凤如,
    2018 (06):  344-348.  DOI: 10.16138/j.1673-6087.a0565
    摘要 ( 526 )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血药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多中心就诊的401例诊断为CHF患者,随访患者临床一般情况并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详细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琥珀酸美托洛尔剂量的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方法测定CHF患者血浆中琥珀酸美托洛尔血药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琥珀酸美托洛尔血药浓度与心功能恢复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最终资料完整可分析数据患者370例,平均随访(24.5±11.3)个月,93例(25.1%)患者心功能恢复。心功能恢复组患者的琥珀酸美托洛尔血药浓度与所服用的最大耐受琥珀酸美托洛尔剂量呈正相关性(r=0.701, 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耐受的琥珀酸美托洛尔剂量越大的患者,血药浓度越高,心功能更易恢复(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中琥珀酸美托洛尔血药浓度与所服用的琥珀酸美托洛尔剂量和心功能恢复相关,临床上可使用该方法来监测患者服药情况,并评估CHF患者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王鸿珍, 徐文彬,
    2018 (06):  349-353.  DOI: 10.16138/j.1673-6087.a1420
    摘要 ( 387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LDH2)基因多态性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46名中国南方汉族人(无亲缘关系)分成2组,高血压组123例,对照组123名。测定2组ALDH2的基因分型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2组受试者ALDH2不同基因型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246例中国南方汉族人的ALDH2基因型有3种,即ALDH2野生纯合子型(ALDH2*1/*1)、ALDH2突变杂合型(ALDH2*1/*2)和ALDH2突变纯合子型(ALDH2*2/*2),在高血压组中分别为69例(56.1%)、43例(35.0%)和11例(8.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72例(58.5%)、47例(38.2%)和4例(3.3%),这3种基因型在所检测人群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P=0.637)。对照组与高血压组之间ALDH2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高血压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0.92±0.87比0.70±0.67(对数值),P<0.05]。高血压组中ALDH2突变型(突变杂合型+突变纯合子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野生型[1.10±1.03比0.77±0.69(对数值),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价的意义
    李艳秀, 左祥荣, 曹权,
    2018 (06):  354-357.  DOI: 10.16138/j.1673-6087.a0365
    摘要 ( 339 )  
    目的:探讨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的变化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 :测定并记录128例脓毒症患者确诊第1、3和5天的PLT计数水平,统计患者确诊当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根据患者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96例)和死亡组(32例),比较第1、3、5天PLT计数水平在2组的变化,同时分析其与APACHEⅡ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死亡组PLT计数在第1、3和5天均低于存活组(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和富含丝氨酸/苏氨酸结构域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
    王尧, 王宁, 王晓, 周罗成, 王海嵘,
    2018 (06):  358-363.  DOI: 10.16138/j.1673-6087.a1320
    摘要 ( 377 )  
    目的:通过构建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的内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D2)、富含丝氨酸/苏氨酸结构域(D3)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大肠埃希菌表达体系,以获得TM-D23-GFP融合蛋白。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查询TM的D23结构域、GFP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全基因合成,利用双酶切法将目标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DE3菌株、诱导表达,通过镍离子-亚胺二乙酸-琼脂糖凝胶树脂(Ni-iminodicitic acid-sefinose resin,Ni-IDA)亲和层析、Q Sepharose TM FF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最终得到TM-D23-GFP融合蛋白。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TM-D23片段已正确插入PET30a表达载体中;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证实,含His-tag标签的TM-D23-GFP融合蛋白成功表达,且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 000。结论:构建的TMD23-GFP融合蛋白可在DE3表达菌株中进行表达,为后期融合蛋白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和西那卡塞口服对难治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王琳, 陈东, 朱峰, 辛明徽, 刘畅, 彭程, 刘强强,
    2018 (06):  364-367.  DOI: 10.16138/j.1673-6087.a0658
    摘要 ( 368 )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near total parathyroidectomy,NPTX)治疗尿毒症导致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选择我院尿毒症引起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60例,设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使用NPTX,对照组口服西那卡塞,分别监测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全段的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 PTH)、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手术组血磷、iPTH,ALP、骨密度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血钙、血磷、iPTH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ALP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手术组较对照组血磷、iPTH、ALP、骨密度改善程度更好(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评价
    任蕾, 李宁, 廖宁, 温建军, 沈宏华, 许轶明, 李庆云,
    2018 (06):  368-374.  DOI: 10.16138/j.1673-6087.a0249
    摘要 ( 415 )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和(或)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其BODE指数及其分项、急性发作次数、运动耐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疗效。方法:根据是否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将329例COPD患者(其中Ⅲ级211例、Ⅳ级118例)分成无创呼吸机+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再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高、中及低强度亚组,完成无创机械通气和(或)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共20周,观察其对BODE指数及其分项[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预计值(FEV1%)、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体质量指数(BMI)]、急性发作次数、运动耐力[主观用力计分(RPE)]、ADL的疗效。结果:Ⅲ级COPD患者在康复干预20周后,不同强度组的BODE指数、急性发作次数、RPE、ADL自身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高强度组在FEV1%、MMRC、BODE、急性发作次数、RPE、ADL,中强度组在MMRC、BODE、急性发作次数、RPE、ADL,低强度组在BODE、RPE,无创通气亚组较非无创通气亚组明显好转(均P<0.05)。Ⅳ级COPD患者在康复干预20周后,不同强度组的急性发作次数、RPE、ADL自身比较有明显改善(均P<0.05)。高强度组在FEV1%、6MWD、MMRC、BODE、RPE、ADL,中强度组在RPE、ADL,低强度组在FEV1%、MMRC、BODE、RPE、ADL方面,无创通气亚组较非无创通气亚组明显好转(均P<0.05)。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和高强度有氧训练对COPD患者的BODE指数、运动耐力、ADL的疗效最佳。对于非无创机械通气的Ⅲ级COPD患者高强度训练疗效最佳;Ⅳ级则低强度训练最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周莹霞, 张翼飞, 王姝洁, 王卫庆,
    2018 (06):  375-378.  DOI: 10.16138/j.1673-6087.a0956
    摘要 ( 424 )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501例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发生至少1次以上夜间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对收集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三酰甘油和高空腹血糖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应加强夜间低血糖危险因素的防控,规范血糖监测,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处理,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三七外敷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
    王迎昕, 杨长青,
    2018 (06):  379-381.  DOI: 10.16138/j.1673-6087.a1143
    摘要 ( 429 )  
    患者:男性,50岁,因乏力伴左下肢胫前溃疡1年于2016年10月入住我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左下肢胫前溃疡、皮肤色素沉着、水肿、疼痛、瘙痒,2个月后出现面部瘙痒、水肿,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腹部CT及其他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左下肢溃疡",具体原因不详,予相关药物治疗。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左下肢胫前皮肤瘙痒、疼痛,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itelman综合征误诊为肾小管酸中毒1例
    徐艳红, 李晓华, 张宏利,
    2018 (06):  382-384.  DOI: 10.16138/j.1673-6087.a0144
    摘要 ( 291 )  
    患者:女性,60岁,汉族。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乏力14年"入住我院。14年前反复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但不伴神志不清、双眼凝视、意识障碍,当时查血钾2.9 mmol/L,血钙1.4 mmol/L,考虑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予以口服氯化钾、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D治疗,曾一度好转,后又反复。13年前再次因发作性四肢抽搐入住外院,测血压在正常范围,查血钾2.53 mmol/L,血钙2.44 mmol/L;尿pH 7.69、可滴定酸0(参考范围9.15~30.7) mmo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汁淤积和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李飞, 陆伦根,
    2018 (06):  385-387.  DOI: 10.16138/j.1673-6087.a0332
    摘要 ( 738 )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形成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表现为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统称胆汁淤积性肝病[1]。黄疸(jaundice)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多见于肝、胆、脾及血液系统疾病。胆汁淤积是以发病机制和病理命名的临床疾病;黄疸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汁淤积的分子机制与治疗靶点
    周学谦, 陈文生,
    2018 (06):  388-393.  DOI: 10.16138/j.1673-6087.a0328
    摘要 ( 354 )  
    胆汁淤积即胆汁的生成和排泌障碍导致肠道内胆汁缺乏及毒性胆汁成分在肝脏、体循环中聚集的病理生理过程[1-3]。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瘙痒和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升高,发生肝细胞损伤时可有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汁酸信号通路在慢性肝病中的治疗意义
    李妍, 陆伦根,
    2018 (06):  394-399.  DOI: 10.16138/j.1673-6087.a0326
    摘要 ( 336 )  
    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主要代谢终产物,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在脂质吸收和利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胆汁酸可破坏细胞膜脂质成分,引起细胞膜氧化损伤。肝细胞内胆汁酸淤积可导致肝细胞凋亡或坏死,造成胆汁淤积性肝损伤[1]。胆汁酸是包括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孕固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 PXR)、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