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田利民, 冯婧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17-223.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1
    摘要2241)   HTML37)    PDF(pc) (973KB)(914)    收藏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很常见的器官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中不仅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还发现其与多种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风湿性疾病及甲状腺癌之间存在诸多联系。虽然确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的主流仍是基于管理与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临床变异类型被逐步发现,越来越多的因素被发现与HT的发病相关,治疗方法也有新发现。本文就H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发病机制、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研究进展
    田若辰, 李静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64-268.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9
    摘要1675)   HTML6)    PDF(pc) (970KB)(168)    收藏

    在我国,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该病起病隐匿,一经发现需要紧急处理。目前国内外对于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免疫作用、基因易感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黄药子治疗Graves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崔依帆, 张瑞祥, 韦晓, 刘超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73-277.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11
    摘要1504)   HTML1)    PDF(pc) (955KB)(582)    收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 GD)最多见,传统的抗甲状腺药物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功效,复发率高、疗程长是最为突出的缺点。中药黄药子具有“消瘿”的功效,近年被广泛用于治疗GD,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和肾功能损害。故黄药子治疗G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更多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治新进展
    李雅洁, 崔岱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59-263.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8
    摘要1491)   HTML24)    PDF(pc) (939KB)(153)    收藏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对SAT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2例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学特征及临床表现:重视异常甲状腺超声图谱
    李元媛, 丁文波, 姜子瑜, 陈曦, 刘彬彬, 陈国芳, 刘超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54-258.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7
    摘要1251)   HTML18)    PDF(pc) (8859KB)(75)    收藏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2例分别继发于肾透明细胞癌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甲状腺转移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经过、超声学特征、治疗、预后,并复习文献资料。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若出现非典型甲状腺病变的超声图谱,需警惕转移癌可能,粗针活组织检查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后代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
    杨奥, 张培恒, 张杨, 高莹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69-27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10
    摘要1126)   HTML3)    PDF(pc) (855KB)(26)    收藏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可对母亲和胎儿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其对后代神经精神发育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从妊娠期甲亢对后代脑的形态、智商和神经精神障碍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文献综述,发现妊娠期甲亢可能与后代脑容量减少、皮质和灰质体积下降、智商降低以及抑郁症风险增加相关,但与后代其他神经精神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阿尔茨海默病自噬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其通路分析
    盛兆晴, 刘晓红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36-24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4
    摘要444)   HTML0)    PDF(pc) (3101KB)(51)    收藏

    目的:基于微阵列分析筛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自噬相关基因,并进行通路分析,鉴定关键基因,以期探究潜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靶点。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33000数据集,通过R软件limma包获取AD差异表达基因,从人类自噬基因数据库、人类自噬调节因子数据库及GeneCard数据库分别下载自噬相关基因,获得自噬相关基因集,将差异表达基因与自噬相关基因集取交集,获得AD自噬相关基因。使用R软件org.Hs.eg.db、clusterProfiler等程序包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利用在线软件STRING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基于最大团中心性(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MCC)算法进行关键基因预测。结果:共获得66个AD自噬相关基因,其中41个基因上调,25个基因下调。基因富集分析显示,GO分析中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吞噬小泡膜、分泌颗粒膜、膜微结构域、晚期内体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结合Toll样受体、结合泛素连接酶等,生物学过程富集在调节自噬、细胞分解代谢的调节、脂多糖诱导的反应、调节炎症反应、外部刺激的细胞反应等。在KEGG富集分析中,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叉头框蛋白O(forkhead box protein O,FoxO)信号通路等。完成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的构建,同时鉴定出10个关键基因,筛选出与AD关联较大的为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结论:本研究获得10个关键ADARG,其中与AD关联较大的为IL-6STAT3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
    高悦, 幸世峰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28-33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8
    摘要413)   HTML7)    PDF(pc) (828KB)(1076)    收藏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过去,及时的再灌注治疗大大减少了疾病死亡率,同时促进了血液的恢复和心肌细胞的复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是许多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心肌IR损伤的机制包括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这些信号通路相互关联和作用。其中,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受到广泛关注,通过调节线粒体的质量与数量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运行,但当受到氧化应激、缺血、缺氧等刺激时,过度的线粒体自噬或线粒体自噬不足均可影响心肌细胞功能,甚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因此应严格控制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自噬的激活程度。故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心肌IR损伤中的机制及进展作一综述,旨在能够为心肌IR损伤的研究提供一些助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程昉, 赵福涛, 沈雪敏, 李瑾, 陈向军, 王桂芳, 李慧凛, 薛鸾, 齐军元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6): 357-36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6.01
    摘要348)   HTML17)    PDF(pc) (923KB)(84)    收藏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 syndrome, P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和其他器官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PSS临床表现异质性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和系统受累,需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然而,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多名相关学科专家基于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共识,通过名义群体法形成本共识,旨在为PSS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中药通过干预铁死亡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李媛媛, 姚小玲, 曲彦洁, 陈敬贤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51-35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13
    摘要346)   HTML3)    PDF(pc) (1005KB)(785)    收藏

    铁死亡作为近年来新兴识别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其核心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内依赖铁的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起病及进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详细评述铁死亡的分子调控机制,并汇总关于PD治疗中最新研究进展及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对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深入探讨,总结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等通过铁死亡途径对PD进程进行干预的现状与进展,期待为靶向铁死亡在P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凝血因子XIII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
    谢学猛, 胡玲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33-33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9
    摘要324)   HTML1)    PDF(pc) (820KB)(12)    收藏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凝血因子XIII(factor XIII,FXIII)又称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参与凝血级联反应的多个环节。近来研究发现FXIII是决定静脉血栓体积、结构和稳定性的关键因子,可能在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脱落或溶解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此展开综述,以期为VTE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通过机器学习识别急性胰腺炎的铜死亡特征基因
    汪卓鑫, 黄昕洋, 金依洵, 王立夫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24-230.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2
    摘要319)   HTML14)    PDF(pc) (1760KB)(1151)    收藏

    目的:发掘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中铜死亡的特征基因。方法:提取GSE194331数据集中铜死亡相关基因(cuproptosis-related genes, CRG)的表达,进行差异分析和免疫细胞相关性分析。根据CRG表达分出不同亚型,并利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 GSVA)富集代谢通路。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GL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4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疾病特征基因。结果:分析得到AP中差异表达CRG共13个(P<0.05)。CRG之间不仅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与多种免疫细胞也具有相关性(P<0.05)。通过一致性聚类分析得到的2个亚型间有4条免疫相关通路存在差异,其中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值得注意。进一步分析发现多种T细胞在两亚型间有显著差异(P<0.05)。每种机器学习算法各筛选出5个特征基因,得到了可作为下一个研究目标的二氢脂酰胺脱氢酶(dihydrolipoamide dehydrogenase, DLD)。结论:基于CRG的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AP中铜死亡相关基因,发现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结直肠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王虹晓, 苏琪莹, 阎骅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37-341.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10
    摘要313)   HTML3)    PDF(pc) (891KB)(30)    收藏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CRC发病数居所有癌症发病数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其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仍无明确定论,目前学界认为CR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慢性过程,但因其起病隐匿,早期发现率低,多数患者因出现症状而就诊时多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导致其预后不良。我国CRC 5年平均生存率为56.9%,在周边亚太地区中处最低位,已对我国公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而进一步了解CRC预后生物标志物对于推动CRC个体化治疗,以提高CRC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文就CRC预后生物标志物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未来的CRC治疗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血清MG53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张煜, 查晴, 杨玲, 叶佳雯, 杨克, 刘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03-309.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3
    摘要299)   HTML3)    PDF(pc) (1245KB)(115)    收藏

    目的: 研究血清MG53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2018年因胸闷等不适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确诊存在CAC的患者。使用Agatston积分计算CAC评分(CAC score, CACS),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G53水平,并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根据CACS和血清MG53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G53水平与患者CAC水平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清MG53水平对CAC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R软件(4.2.2版)计算血清MG53水平预测终点事件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共纳入患者195例。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患者的血清MG53水平明显降低[57.717(28.548,139.965)pg/mL比33.553(13.509,56.952) pg/mL,P<0.001]。血清MG53水平与CAC病变程度独立相关(OR=0.984,95%CI:0.971~0.994,P<0.007)。低MG53水平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0.282,95%CI:0.160~0.498,P<0.001)。血清MG53水平的最佳截断值为18.36 pg/mL。结论: 血清MG53水平可能与CAC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预后相关,提示血清MG53水平可能是预测CAC及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强士豪, 戴晴霞, 黄丽娜, 郭华, 崔小川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22-327.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7
    摘要287)   HTML2)    PDF(pc) (902KB)(174)    收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同时存在时被称为COPD-OSA重叠征,又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与单纯的OSA和COPD相比,OS患者的疾病负担更重,预后更差。由于肺功能及多导睡眠监测检查不能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目前较多研究探讨与OS相关的免疫学、血细胞、基因蛋白、体液及其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其辅助诊断、预测发病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本文针对目前OS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紫草素联合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调节ERK-JNK/NF-κB信号通路抑制关节炎的药理活性研究
    刘晓旭, 刘金渝, 周本源, 范凯健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6): 385-39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6.06
    摘要274)   HTML9)    PDF(pc) (3555KB)(10)    收藏

    目的:探讨紫草素(shikonin)对抑制滑膜细胞增殖及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并评估其联合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shockwave, LI-PUS)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实验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小鼠滑膜细胞异常增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 CCK-8)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滑膜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炎症因子以及抗氧化物的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滑膜细胞的迁移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滑膜细胞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的表达情况。体内实验通过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RA模型。40只小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紫草素组、紫草素+LI-PUS联合治疗组。记录治疗第12天和24天的小鼠关节炎肿胀指数并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c-Jun氨基端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protein kinase, JN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NF-κB磷酸化水平。结果:紫草素抑制LPS诱导的滑膜细胞炎症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在紫草素不同浓度的干预下,滑膜细胞的迁移均被显著抑制,NF-κB蛋白表达含量有所降低。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佐剂诱导的关节炎小鼠关节肿胀评分显著升高,紫草素干预后明显降低。紫草素+LI-PUS组治疗效果良好。紫草素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显著降低,紫草素+LI-PUS联合治疗抗炎作用极显著。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对照组ERK、JNK、NF-κB磷酸化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紫草素组、紫草素+LI-PUS联合治疗组均显著抑制,且紫草素+LI-PUS联合治疗组优于紫草素组。结论:紫草素可抑制LPS诱导的滑膜细胞异常增殖,且可通过ERK-JNK/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关节炎活性,中药联合LI-PUS共同治疗优于单独中药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有氧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康复疗效
    刘杰, 张音, 许轶明, 任蕾, 沈宏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295-30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2
    摘要266)   HTML2)    PDF(pc) (939KB)(258)    收藏

    目的: 评价中强度有氧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诊断为COPD-OSA重叠综合征并应用气道正压通气(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PAP)的患者。29例干预组完成中强度有氧训练20周,并选择同期相匹配单纯应用PAP的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体成分、呼吸功能、心理状态及睡眠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20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干预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268.62±47.02)m比(316.97±58.44)m]、伸膝肌肌力[22.40(20.40,27.45)kg比25.40(20.00,30.45)kg]、Barthel指数[(66.03±12.42)比(76.72±11.82)]均显著提高,5次起坐测试时间[19.50(15.94,31.10)s比13.50(11.75,18.50)s]、体质量指数[(25.16±3.17)kg/m2比(22.31±2.16)kg/m2]及脂肪质量[(24.13±9.22)kg比(20.47±8.32)kg]降低,PSG参数、血气分析、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伸膝肌肌力、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呼吸困难分级量表评分、PSG参数及心理状态改善,而脂肪质量增加(均P<0.05)。组间比较,干预组6 min步行距离[(316.97±58.44)m比(239.93±37.80)m]、伸膝肌肌力[25.40(20.00,30.45) kg比23.70(20.50,25.60)kg]、5次起坐测试时间[13.50(11.75,18.50)s比19.50(17.60,23.12)s]、Barthel指数[(76.72±11.82)比(67.59±10.74)]、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分级量表评分、pH值、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90%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3.00(2.60,4.45)%比4.00(3.30,6.30)%]、体质量指数[(22.31±2.16) kg/m2比(26.17±3.83)kg/m2]、脂肪质量、汉密尔顿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43.72%±9.49%比43.97%± 7.2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去脂质量、去脂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0周的中强度有氧训练对应用PAP的COPD-OSA重叠综合征患者可明显增强其运动功能、降低体脂,改善缺氧、呼吸困难及心理状态,进一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能是此类患者适宜的康复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麝香保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临床效果
    方春梅, 李峰, 沈童童, 周扬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10-313.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4
    摘要262)   HTML2)    PDF(pc) (825KB)(118)    收藏

    目的: 探究麝香保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 F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比较2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6个月内因心脏不良事件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心脏彩色超声指标(LVEDD、LVESD、FS、LVEF)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再住院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5.1%比26.3%,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老年餐后低血压及其心脑血管损害的研究进展
    谢晓萌, 龚艳春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42-34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11
    摘要252)   HTML2)    PDF(pc) (838KB)(16)    收藏

    老年人最常见的低血压综合征包括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颈动脉窦综合征和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1型[1],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是PPH。PPH于1977年正式提出,不断充实的证据表明,PPH是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PPH与心血管疾病和老年人全因死亡率有关[2],但因症状不典型经常被忽视。本文就老年人PPH及其与心脑血管损害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中医药在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治
    王焰, 孙青芳, 张佼佼, 糜坚青, 朱伟嵘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47-350.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12
    摘要250)   HTML1)    PDF(pc) (912KB)(10)    收藏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西医治疗疗效有限,中医通过辩证施治和综合调理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医对骨髓瘤神经病变的理解、辩证分型;并对常用的中药内服方剂、中药熏洗、针灸等作一综述,为今后满足患者需求提供有益的临床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