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田利民, 冯婧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17-223.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1
    摘要2053)   HTML32)    PDF(pc) (973KB)(317)    收藏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很常见的器官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中不仅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还发现其与多种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风湿性疾病及甲状腺癌之间存在诸多联系。虽然确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的主流仍是基于管理与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临床变异类型被逐步发现,越来越多的因素被发现与HT的发病相关,治疗方法也有新发现。本文就H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发病机制、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研究进展
    田若辰, 李静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64-268.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9
    摘要1588)   HTML5)    PDF(pc) (970KB)(161)    收藏

    在我国,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该病起病隐匿,一经发现需要紧急处理。目前国内外对于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免疫作用、基因易感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黄药子治疗Graves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崔依帆, 张瑞祥, 韦晓, 刘超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73-277.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11
    摘要1426)   HTML1)    PDF(pc) (955KB)(367)    收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 GD)最多见,传统的抗甲状腺药物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功效,复发率高、疗程长是最为突出的缺点。中药黄药子具有“消瘿”的功效,近年被广泛用于治疗GD,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和肾功能损害。故黄药子治疗G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更多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治新进展
    李雅洁, 崔岱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59-263.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8
    摘要1381)   HTML24)    PDF(pc) (939KB)(132)    收藏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对SAT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2例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学特征及临床表现:重视异常甲状腺超声图谱
    李元媛, 丁文波, 姜子瑜, 陈曦, 刘彬彬, 陈国芳, 刘超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54-258.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7
    摘要1160)   HTML18)    PDF(pc) (8859KB)(70)    收藏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2例分别继发于肾透明细胞癌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甲状腺转移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经过、超声学特征、治疗、预后,并复习文献资料。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若出现非典型甲状腺病变的超声图谱,需警惕转移癌可能,粗针活组织检查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后代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
    杨奥, 张培恒, 张杨, 高莹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69-27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10
    摘要1069)   HTML3)    PDF(pc) (855KB)(13)    收藏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可对母亲和胎儿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其对后代神经精神发育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从妊娠期甲亢对后代脑的形态、智商和神经精神障碍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文献综述,发现妊娠期甲亢可能与后代脑容量减少、皮质和灰质体积下降、智商降低以及抑郁症风险增加相关,但与后代其他神经精神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3): 166-166.  
    摘要682)      PDF(pc) (704KB)(1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3): 158-158.  
    摘要661)      PDF(pc) (730KB)(3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3): 179-179.  
    摘要608)      PDF(pc) (726KB)(4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胃肠病学》杂志征订启事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3): 184-184.  
    摘要510)      PDF(pc) (775KB)(1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对脓毒症的影响
    杨瑾, 韦瑶, 金钧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3): 207-211.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3.11
    摘要333)   HTML5)    PDF(pc) (850KB)(464)    收藏

    大量微生物寄居在人体肠道内,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并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参与调解宿主功能,保护宿主免受疾病损伤。胆汁酸由胆固醇代谢产生,经肠道菌群代谢转化为次级胆汁酸。胆汁酸有助于脂质消化吸收,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同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也调控胆汁酸代谢。在脓毒症发生时,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紊乱,与脓毒症的不良预后相关。本文阐述了胆汁酸的代谢过程、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脓毒症期间肠道菌群与胆汁酸的变化,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
    高悦, 幸世峰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28-33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8
    摘要312)   HTML6)    PDF(pc) (828KB)(49)    收藏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过去,及时的再灌注治疗大大减少了疾病死亡率,同时促进了血液的恢复和心肌细胞的复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是许多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心肌IR损伤的机制包括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这些信号通路相互关联和作用。其中,线粒体自噬作为一种选择性自噬受到广泛关注,通过调节线粒体的质量与数量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运行,但当受到氧化应激、缺血、缺氧等刺激时,过度的线粒体自噬或线粒体自噬不足均可影响心肌细胞功能,甚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因此应严格控制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自噬的激活程度。故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心肌IR损伤中的机制及进展作一综述,旨在能够为心肌IR损伤的研究提供一些助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刘文慧, 吴涛, 张曦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3): 201-20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3.10
    摘要292)   HTML9)    PDF(pc) (917KB)(671)    收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是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30%。虽然初诊成人ALL患者在多药联合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可达80%以上,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最终出现复发、难治,5年长期生存率仅20%~40%,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较大。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等问世,极大地改善了成人ALL患者的临床结局。本文详细综述目前成人ALL新型治疗药物的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高血压中知信行行为模式与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王晓明, 龚艳春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3): 212-215.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3.12
    摘要290)   HTML4)    PDF(pc) (831KB)(49)    收藏

    高血压是危害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并给人们与社会带来负担。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在各因素的影响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所下降,最终导致血压控制不佳,与心血管相关事件具有明确的相关性。知信行模式是促进人类健康行为的基本模式之一,通过有效的健康干预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缓解消极情绪,形成积极的应对态度,最终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对高血压疾病背景、知信行模式的概念及其在高血压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分析高血压群体中知信行理念的应用及带来的影响,为高血压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工作提供借鉴,减少患者的疾病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阿尔茨海默病自噬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其通路分析
    盛兆晴, 刘晓红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4): 236-242.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4.04
    摘要275)   HTML0)    PDF(pc) (3101KB)(46)    收藏

    目的:基于微阵列分析筛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自噬相关基因,并进行通路分析,鉴定关键基因,以期探究潜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靶点。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33000数据集,通过R软件limma包获取AD差异表达基因,从人类自噬基因数据库、人类自噬调节因子数据库及GeneCard数据库分别下载自噬相关基因,获得自噬相关基因集,将差异表达基因与自噬相关基因集取交集,获得AD自噬相关基因。使用R软件org.Hs.eg.db、clusterProfiler等程序包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利用在线软件STRING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基于最大团中心性(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MCC)算法进行关键基因预测。结果:共获得66个AD自噬相关基因,其中41个基因上调,25个基因下调。基因富集分析显示,GO分析中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吞噬小泡膜、分泌颗粒膜、膜微结构域、晚期内体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结合Toll样受体、结合泛素连接酶等,生物学过程富集在调节自噬、细胞分解代谢的调节、脂多糖诱导的反应、调节炎症反应、外部刺激的细胞反应等。在KEGG富集分析中,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叉头框蛋白O(forkhead box protein O,FoxO)信号通路等。完成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的构建,同时鉴定出10个关键基因,筛选出与AD关联较大的为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结论:本研究获得10个关键ADARG,其中与AD关联较大的为IL-6STAT3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投稿声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3): 196-196.  
    摘要257)      PDF(pc) (701KB)(3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中药通过干预铁死亡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李媛媛, 姚小玲, 曲彦洁, 陈敬贤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51-35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13
    摘要251)   HTML1)    PDF(pc) (1005KB)(14)    收藏

    铁死亡作为近年来新兴识别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形式,其核心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内依赖铁的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起病及进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详细评述铁死亡的分子调控机制,并汇总关于PD治疗中最新研究进展及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对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深入探讨,总结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等通过铁死亡途径对PD进程进行干预的现状与进展,期待为靶向铁死亡在P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CEBPA双突变合并GATA2种系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安慧慧, 吴涛, 李芸芸, 刘文慧, 田思锐, 刘洋, 高铭敏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3): 185-187.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3.06
    摘要251)   HTML4)    PDF(pc) (913KB)(210)    收藏

    患者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有CEBPA双突变、GATA2IKZF1突变,给予2个疗程的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后复发,又给予4个疗程的阿扎胞苷联合venetodax治疗出现短暂缓解,后因未规律治疗再次复发。本文主要分析CEBPA双突变联合GATA2种系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治疗及预后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凝血因子XIII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
    谢学猛, 胡玲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5): 333-33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5.09
    摘要217)   HTML1)    PDF(pc) (820KB)(8)    收藏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凝血因子XIII(factor XIII,FXIII)又称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参与凝血级联反应的多个环节。近来研究发现FXIII是决定静脉血栓体积、结构和稳定性的关键因子,可能在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脱落或溶解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此展开综述,以期为VTE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带电多囊体蛋白5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焦亡中的作用研究
    孙俊楠, 张姣姣, 王海嵘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 19 (03): 159-16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4.03.02
    摘要216)   HTML6)    PDF(pc) (7711KB)(246)    收藏

    目的:探究带电多囊体蛋白5(charged multivesicular body protein 5, CHMP5)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焦亡中的表达以及敲低CHMP5对HUVEC焦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刺激HUVEC建立病毒性脓毒症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体外模型。将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Lipo组、Poly I:C组、siNC组和siCHMP5+Poly I:C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各组CHMP5的表达。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LDH释放率、ELISA 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分泌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检测HUVEC的超微结构以观察细胞膜的完整性,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3活性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 活化Casp-3)、gasdermin E蛋白N端(gasdermin E N-terminal,GSDME-N)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ly I:C组HUVEC细胞肿胀,多处细胞膜破裂,同时活化Casp-3、GSDME-N和CHMP5蛋白表达上调(P<0.05)。RNAi技术敲低CHMP5后,与对照组和siNC组比较,siCHMP5+Poly I:C组LDH和IL-1β释放增加,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以及GSDME蛋白募集分布改变,内皮细胞焦亡明显加重(均P<0.05)。结论:CHMP5在HUVEC细胞焦亡中呈现高表达。敲低CHMP5可增强HUVEC细胞焦亡,可能与抑制膜修复促进GSDME和GSDMD蛋白剪切引起的继发性细胞焦亡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