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 2014, Vol. 19 ›› Issue (06): 503-507.doi: 10.16139/j.1007-9610.a3210
孙寒星, 张弢, 赵任,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目的:总结单人操作(手术者与扶镜助手)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初期开展情况,与传统腹腔镜手术作比较。方法:回顾该手术开展初期2012年4月至12月间,本院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共71例,其中三孔组30例,四孔组21例,五孔组20例。对手术及术后短期恢复情况作统计分析:三孔组与四孔组对比(P1),三孔组与五孔组对比(P2)。结果:3组术前一般情况(性别、年龄、BMI、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P1=0.561,P2=0.424),出血量(P1=0.362,P2=0.273),下切缘长度(P1=0.435,P2=0.341),淋巴结检出数(P1=0.863,P2=0.256),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中转开腹在三孔组与四孔组各1例。术后住院天数(P1=0.871,P2=0.098)无统计学差异,留置导尿时间的统计为P1=0.927,P2=0.036。三孔组和五孔组吻合口漏各1例,无吻合口出血病例。结论: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初期临床安全可行,与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无明显差异。
孙寒星, 张弢, 赵任,. 三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初期临床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 19(06): 503-507.
[1] | 付占威, 马君俊, 郑民华. 盆腔解剖学特点对直肠癌手术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3): 261-265. |
[2] | 秦伟, 胡延岩, 徐玺谟, 蔡正昊, 李健文, 龚昆梅, 冯波. 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近期疗效荟萃分析[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5): 435-442. |
[3] | 郭杨, 郭天安, 徐烨. 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4): 370-374. |
[4] | 包全, 邢宝才. 复杂双叶多发性结肠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策略[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2): 128-130. |
[5] | 邵佳哲, 周国强, 郭健, 刘坤, 赵任.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回顾分析[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1): 70-75. |
[6] | 刘诗光, 赵敬坤, 陆爱国, 毛志海. 趋化因子CXCL5和程序性死亡配体 1在结肠直肠癌组织的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6): 543-549. |
[7] | 张华, 陆炜, 杨承翌, 项明洁. 血清人衰老关键蛋白1检测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5): 462-465. |
[8] | 杨盈赤, 宋建宁, 张忠涛. 中国腹腔镜结肠直肠手术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手术病例登记研究和数据库建立的思考[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4): 277-280. |
[9] | 顾晋. 局部晚期结肠直肠癌治疗和联合脏器切除[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4): 290-296. |
[10] | 孙应实, 卢巧媛, 管真, 张晓燕. 结肠直肠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4): 318-324. |
[11] | 吴春晓, 龚杨明, 顾凯, 庞怡, 鲍萍萍, 王春芳, 施亮, 向詠梅, 窦剑明, 付晨, 施燕. 2016年上海市结肠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与2002—2016年间的变化趋势分析[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4): 325-335. |
[12] | 温晓峰, 吴现瑞, 兰平. 再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新策略[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4): 285-289. |
[13] | 蔡三军. 结肠直肠癌诊治的思考[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4): 297-299. |
[14] | 张弢, 叶枫, 赵任. 结肠直肠癌的微创手术——在工具和价值间的不断平衡优化[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4): 300-304. |
[15] | 杨飖, 傅传刚. NOSES在结肠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4): 305-3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