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论与实践 ›› 2005, Vol. 10 ›› Issue (04): 371-373.doi: 10.16139/j.1007-9610.a1459
黄捷,关文范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黄捷,关文范. 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减少与早期腹腔内出血关系的探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 10(04): 371-373.
[1] | 蒋天依, 刘福佳, 程雯艳, 赵慧瑾, 沈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4): 283-288. |
[2] | 刘萍, 肖园, 王歆琼, 陆亭伟, 赵雪松, 杨媛艳. Wiskott-Aldrich综合征合并克罗恩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349-354. |
[3] | 叶成林, 姚永华, 陈真, 贾麟. 骨髓活检塑胶包埋在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77-181. |
[4] | 李坦, 李斌, 刘媛媛, 鲍扬漪.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3): 294-298. |
[5] | 王敏敏, 曾惠, 郭晓珺.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在ITP发病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2): 220-224. |
[6] | 蔡晓红, 雷航, 王学锋. 2017年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血小板输注指南》和要点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3): 264-269. |
[7] | 杨丽艳, 王化泉.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67-572. |
[8] | 韩晓凤, 倪蓓文, 方怡, 殷婷玉, 陈云燕, 朱照辉, 陈芳源,. 妊娠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2): 152-156. |
[9] | 邱进锋, 王端旭, 张森, 张摇威, 纪少娜, 易海宁, 赵佳强, 尹俊,. 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6): 539-544. |
[10] | 张悦民, 王剑飚, 陈骊婷,. 阿米卡星在1例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5): 437-440. |
[11] | PAWAN Singh Bhat, 潘睿俊, 薛佩, 臧潞, 胡伟国, 王明亮, 陆爱国, 郑民华,.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 20(05): 418-424. |
[12] | 孙慧平, 陈颖, 范青叶, 王瑾, 糜坚青, 李军民,. 低剂量与传统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4, 9(06): 403-406. |
[13] | 王珍燕, 沈银忠, 张仁芳, 刘莉, 郑毓芳, 卢洪洲,. 11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 8(02): 106-110. |
[14] | 周鸿, 陈炜, 蒋春晖, 吴志勇,. 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术的技术改进和临床应用[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 17(06): 639-641. |
[15] | 朱江帆,. 脾门先离断技术用于手助腹腔镜脾切除与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 17(06): 683-68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