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天依, 刘福佳, 程雯艳, 赵慧瑾, 沈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4): 283-288. |
[2] |
陈宏, 沈银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治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530-534. |
[3] |
赵含丹, 许利军.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现状和挑战[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419-424. |
[4] |
陈志敏, 何浩岚.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诊治现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425-430. |
[5] |
陈志敏, 刘波, 何浩岚, 何耀祖, 冯理智, 刘新华, 张坚生, 蔡卫平, 李凌华. 133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死亡病例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444-449. |
[6] |
胡静静, 吕海伟, 荀静娜, 沈银忠, 刘莉, 卢洪洲. 2012年至2021年上海市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菌种分布特征[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4): 450-455. |
[7] |
刘萍, 肖园, 王歆琼, 陆亭伟, 赵雪松, 杨媛艳. Wiskott-Aldrich综合征合并克罗恩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349-354. |
[8] |
叶成林, 姚永华, 陈真, 贾麟. 骨髓活检塑胶包埋在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77-181. |
[9] |
张林, 周莹, 李海聪, 孙美艳, 孙文秀, 陆玲庆, 朱召芹, 唐琪, 张仁芳, 沈银忠, 卢洪洲. HIV病毒过滤器过滤效率的评估实验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76-679. |
[10] |
吴雪韵, 沈银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4): 253-258. |
[11] |
李坦, 李斌, 刘媛媛, 鲍扬漪.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3): 294-298. |
[12] |
王敏敏, 曾惠, 郭晓珺.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在ITP发病中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2): 220-224. |
[13] |
蔡晓红, 雷航, 王学锋. 2017年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血小板输注指南》和要点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3): 264-269. |
[14] |
杨丽艳, 王化泉.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67-572. |
[15] |
张仁芳, 刘莉, 沈银忠, 王江蓉, 齐唐凯, 汤阳, 宋炜, 王珍燕, 卢洪洲,. 抗病毒治疗并发严重不良反应后更换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疗效观察[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6, 11(05): 269-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