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与胶原支架材料的相容性
    王琦,刁垠泽,马庆军
    2009 (1):  1-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01
    摘要 ( 331 )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观察其与胶原蛋白支架的相容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组织体外培养法分离人脐带MSCs,流式细胞学分析细胞表型,组织化学观察细胞分化能力;将细胞接种于胶原蛋白支块架上,观察细胞在材料中的形态、粘附情况和增殖特点。结果直接贴壁法分离的细胞表型均一,体外具有成骨和成脂肪能力;细胞在支架上有较好的粘附铺展,培养2周后,MSCs占据支架总体积的80%,细胞分布较均匀。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高纯度的人脐带MSCs,细胞在体外与胶原蛋白支架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体外培养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
    刘广鹏,张文杰,李宇琳,孙剑,周恒,崔磊
    2009 (1):  4-4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02
    摘要 ( 355 )  
    目的观察体外长期培养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流式细胞技术观察长期体外培养的UCB-MSCs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规律,并通过Alizarin Red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蛋白含量和钙离子含量的检测观察长期体外培养对UCB-MSCs成骨特性的影响。结果第10代之前的UCB-MSCs能够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7代之前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不随传代次数而发生明显变化。Alizarin Red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蛋白含量和钙离子含量的检测显示8代之前的UCB-MSCs仍能保持较强的成骨分化能力。结论7代之前的UCB-MSCs能保持稳定的体外成骨分化特性,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表达
    毕宏达,王晓云,周广东,刘伟,李鸣,邢新
    2009 (1):  7-1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03
    摘要 ( 306 )  
    目的探讨通过差速贴壁法获得的7天龄、3周龄大鼠睾丸间质内细胞的细胞群体构成、体外培养不同时间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细胞睾酮分泌功能变化。方法联合应用胶原酶消化、不锈钢滤网过滤及差速贴壁法获得7天龄、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睾丸间质组织内细胞,贴壁细胞以DMEM/F12培养液培养,分别对原代培养2h、4d细胞进行3β-HSD免疫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分析,原代培养细胞同时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测定HCG刺激组和非刺激组各代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睾酮水平及其对HCG刺激的反应。结果7天龄、3周龄鼠差速贴壁法获得的睾丸间质内细胞群经流式细胞鉴定,3β-HSD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4±1.2)%、(59.2±3.2)%;培养4d后,两组3β-HSD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93.6±1.2)%、(95.4±3.2)%。两组原代培养细胞均有睾酮生成功能,在HCG刺激下睾酮分泌均明显上升,7天龄组培养细胞睾酮分泌高峰迟于3周龄组。结论差速贴壁法获得的7天龄、3周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群中均含有部分Leydig干细胞(Stem Leydig cells,SLCs),SLCs在体外培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胶原-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真皮支架材料修复兔角膜基质缺损的研究
    王伟红,张米,许小林,余春艳,金岩
    2009 (1):  12-5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04
    摘要 ( 361 )  
    目的探讨以角膜基质细胞与胶原-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Collagen-chondroitin sulfate-hyaluronic acid,Co-CS-HA)真皮支架材料复合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的可行性,为寻找理想的组织工程角膜支架提供依据。方法先行制备Co-CS-HA真皮支架材料,对其进行扫描电镜、孔隙率、体外降解性、力学性能和细胞增殖的检测和分析。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将其与上述材料复合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行兔角膜板层移植。术后大体观察植片和新生血管状况,并于术后第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制备的Co-CS-HA真皮支架材料为白色海绵状结构,其孔径为(109±11)μm,孔隙均匀并有广泛的交通孔,孔隙率为(94.75±0.39)%。体外降解性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材料的强度和抵抗酶解的能力显著提高。MTS结果表明,材料对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兔角膜板层移植后,组织工程角膜植片与宿主角膜组织相融性良好,能够部分修复并填充角膜基质缺损,但直到8周取材时仍留有大量的角膜新生血管。结论本实验室制备的Co-CS-HA真皮支架材料符合支架材料的理化和生物学要求,可一定程度修复兔角膜基质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体C3在周围神经再生条件液中的存在及其神经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孟繁君,李青峰,李玉萍,谢峰,昝涛,郑丹宁,翁瑞,杨湄,李华
    2009 (1):  16-2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05
    摘要 ( 374 )  
    目的鉴定分析神经再生条件液(Nerver egeneration conditioned fluid,NRCF)中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40)×103区域的蛋白条带,并探索NRCF中补体C3可能的促神经再生作用。方法采用Shotgun蛋白质组学策略、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对相对分子质量为(232~440)×103区域的蛋白条带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在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补体C3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以Neurolucida神经元分析软件采集各实验组每个大脑皮层神经元最长突起长度。结果NRCF中相对分子质量在(232~440)×103的蛋白条带共鉴定到54种蛋白质,其中包括补体C3α链,补体C3α链和神经突起导向因子Netrins结构中都含有一个共同功能域NTR组件。培养液加入特定浓度补体C3(0.5~5μg/mL)后培养96h的神经元突起长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长(P<0.05)。结论补体C3存在于NRCF中,特定浓度补体C3对神经元突起有明显促进生长作用,NRCF中的补体C3可能对神经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染NF-1基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表达的影响
    郑江红,邓辰亮,丁志,茅广宇,杨松林
    2009 (1):  21-2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06
    摘要 ( 355 )  
    目的探讨重组NF1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转染NF1基因对细胞增殖速率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重组NF1基因,借助真核表达载体系统,转入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并确定细胞转染效率。应用Real time PCR法比较转染前后NF1 mRNA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CCK-8比色法,比较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增殖状况。结果基因转染后,约50%的被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NF1 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7.27±1.16、2.01±0.38、1.87±0.29,转染组NF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明显增高(P<0.01,n=5);Ⅰ、Ⅲ型胶原mRNA在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未转染组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3.01±0.48和2.05±0.25、0.89±0.18和0.94±0.16、0.99±0.11和0.92±0.19;转染组Ⅰ、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载体组均明显增高(P<0.01,n=5)。结论瘢痕成纤维细胞可作为NF1转染的靶细胞,NF1基因可能是导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论著
    正常人上颌骨的生物力学分析
    沈毅,孙坚,李军,王冬梅,王成焘
    2009 (1):  25-2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07
    摘要 ( 385 )  
    目的建立正常人颅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上颌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对正常男性行螺旋CT扫描,应用数字影像传输以及MedGraphics和ANSYS8.0软件建立颅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正常咬力来观察上颌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结果建立了正常人颅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273191个单元和260988个节点。加载后上颌骨表现为压应力,应力集中于尖牙区、第一磨牙上方和蝶骨翼突区,在颧牙槽嵴和尖牙区应力较大,前鼻棘和牙槽突可能发生的位移最大。结论正常人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结果与临床一致,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上颌骨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丝素蛋白人工神经导管的皮肤致敏实验
    严小莉,赵亚红,赵微加,杨宇民
    2009 (1):  29-3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08
    摘要 ( 428 )  
    目的评价本实验室自制的丝素蛋白人工神经导管对皮肤潜在的致敏性。方法以ISO 10993-10:1995标准,采用最大剂量法,将白化豚鼠分为SF-NGC组、阳性对照(甲醛溶液)、阴性对照(生理盐水)3组,先进行预试验确定主试验各阶段的浓度,然后进行主试验。在激发阶段的敷贴物去除后24h、48h、72h,观察记录各组动物激发部位的皮肤情况,按标准进行评分,并算出致敏率。结果丝素蛋白人工神经导管的皮肤反应记分为0,致敏率为0。结论在试验条件下丝素蛋白人工神经导管无潜在的皮肤致敏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论著
    去抗原异种松质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王德超,李奎,崔冰,宁宇,程峰
    2009 (1):  32-3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09
    摘要 ( 311 )  
    目的研究去抗原异种松质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去抗原异种松质骨支架材料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溶血实验、凝血实验、兔肌肉内种植实验和兔桡骨骨缺损修复实验研究。结果去抗原异种松质骨支架材料无毒性、无热源性、不引起溶血和凝血反应,植入兔肌肉后逐渐发生生物降解并被纤维组织取代,兔骨缺损区植入后可被骨组织取代。结论去抗原异种松质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骨支架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巢切除对大鼠关节内骨折后软骨愈合的影响
    王磊,李晓林
    2009 (1):  35-3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10
    摘要 ( 331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对大鼠关节内骨折后软骨愈合的影响。方法16只4.5月龄的雌性SD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对照组施行假手术。10周后,经手术制造右胫骨平台内髁劈裂骨折,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后大鼠自由活动,6周后全部处死,标本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标本骨折均愈合。实验组胫骨平台内侧关节软骨多不平整伴轻度塌陷,软骨裂隙依稀可辨,色泽稍暗;对照组内侧关节软骨多平整光滑,软骨裂隙消失。HE染色光镜观察发现,实验组关节软骨裂隙处可见较多纤维组织,透明样软骨呈岛状散在分布于关节表面;对照组多为透明样软骨,细胞排列较规则,但未见明显分层及潮线。结论卵巢切除导致大鼠骨质疏松,延缓了关节内骨折后软骨愈合的进程,且软骨愈合质量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椎弓根钉技术在下颈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刘雅,王宗亮,蔡明,白金广,王敏,陆兵,王尚
    2009 (1):  38-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11
    摘要 ( 359 )  
    目的探讨颈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在下颈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4例下颈椎骨折患者,通过术前X线、CT及三维重建检查了解椎弓根的直径、走行方向,并确定进钉点。术中凭手感及C臂斜位透视逐步扩孔,扩孔过程中探查骨孔四壁,确定为骨性,然后置入螺钉。结果经4~20个月的随访,除1例患者术后2.5个月因高位截瘫并发症死亡,1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22例均有1~3级脊髓功能恢复,无内固定失效者。结论下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是相对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是下颈椎骨折治疗的较理想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陈又年,刘莉
    2009 (1):  41-4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12
    摘要 ( 344 )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收治的27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15个月,平均11个月。植骨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1.2周,无骨不连发生。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良率为92.59%。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楔形真皮乳腺瓣法矫正重度乳头内陷
    唐新辉,于国中,马骁
    2009 (1):  44-4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13
    摘要 ( 358 )  
    目的探讨矫正女性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治疗新方法。方法设计乳晕去表皮楔形真皮乳腺瓣,双侧楔形瓣翻转180°交叉重叠置于乳头基部,以支撑乳头和缩小乳头颈部直径。应用不可吸收的缝线分层严密缝合创口,消除乳头可能回缩的空间,缩窄乳头颈部皮肤。结果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该方法共治疗35例先天性或复发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结论楔形真皮乳腺瓣法是矫正重度乳头内陷和术后复发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尤其对防止乳头内陷的术后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晶磨削治疗色素沉着性表浅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娟
    2009 (1):  46-4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14
    摘要 ( 345 )  
    目的探讨微晶磨削治疗色素沉着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色素沉着性表浅瘢痕施以微晶磨削手术及辅助药物外涂并随访观察。一般需治疗5~8次,每次治疗间隔2~3周。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使用不同功率,负压为-0.02~-0.05mpa。结果58例色素沉着性瘢痕经过微晶磨削,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1.02%和65.52%。结论该方方法(微晶磨削)是治疗色素沉着性浅表瘢痕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神经血管化研究的进展
    王岚,邢新,沈尊理
    2009 (1):  49-5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15
    摘要 ( 250 )  
    周围神经损伤后,缺损的替代修复是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的修复方法是自体神经游离移植,该方法疗效较为肯定,但存在供体来源有限,且易造成供区感觉或功能障碍、神经瘤的形成、手术难度高以及轴突错位生长等问题。因此,应用人工神经移植物作为支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成为近年来周围神经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已取得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工程膀胱的血管化及其策略
    杨斌,戴玉田,孙则禹
    2009 (1):  52-5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16
    摘要 ( 257 )  
    一些先天性的疾病(如膀胱外翻)或炎症、感染、肿瘤以及创伤等可引起膀胱结构和功能的缺失或损害,常常需要一定的组织或材料进行膀胱的修复和重建[1]。在探索膀胱修复和重建的历史上,筋膜、膀胱粘膜下层、大网膜、小肠粘膜下层、合成材料等都由于生物相容性、机械力学性能以及植入物萎缩、纤维化、结石形成等并发症而宣告失败。迄今为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工程医疗产品免疫学评价研究
    陈亮,奚廷斐,王春仁
    2009 (1):  56-6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17
    摘要 ( 290 )  
    组织工程是一门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相结合,发展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替代物或移植物,用于修复、改善、再生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交叉学科。组织工程医疗产品(Tissue Engineered Medical Products,TEMPs)是用组织工程技术和工艺制备的,含有经生产工艺处理的人体细胞和组织,用于再生、修复或替代人体组织的医用产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雌激素对皮肤衰老的调控
    张欢,李青峰
    2009 (1):  58-6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1.018
    摘要 ( 286 )  
    衰老是机体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的自然变化过程,随着人体内分泌功能减退,机能出现衰退,适应环境能力下降,内环境稳定性下降,同时在紫外线等的外在损伤下,皮肤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和基质结构以及代谢发生改变,出现胶原交联、溶解性下降、脂褐素堆积、血管弹性下降等问题,导致皮肤松弛变薄、色斑产生、毛发变白等一系列皮肤衰老表现。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2009 (1):  60-6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00
    摘要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