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不同培养基对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黄永玲,闫福华,钟泉,赵欣
    2009 (4):  181-18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01
    摘要 ( 401 )  
    目的研究α-MEM、DMEM-LG、RPMI1640三种培养基对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 stromalcells,BMSCs)体外培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BMSCs的培养寻找合适的培养基。方法取6只Beagle犬的BMSCs,分别用α-MEM、DMEM-LG、RPMI1640三种培养基进行培养,比较3组细胞的贴壁﹑增殖及矿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α-MEM组24h内贴壁的细胞数目最多;消除贴壁差异后,α-MEM和DMEM-LG促增殖作用相近;α-MEM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量最高,但矿化结节形成数目较少,DMEM-LG组矿化结节形成个数最多。结论DMEM-LG培养基较适合BMSCs的培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配比的壳聚糖-胶原复合材料对细胞亲和性的影响
    杨漾,邓丹,刘伟,杨瑶斐
    2009 (4):  186-18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02
    摘要 ( 326 )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配比的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对细胞亲和性的影响,并观察在细胞-支架复合物培养过程中支架材料的物理性质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第3代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至足够数量后,分别种植于100%胶原(实验组1)、70%胶原(壳聚糖∶胶原=3∶7,实验组2)、50%胶原(壳聚糖∶胶原=5∶5,实验组3)、30%胶原(壳聚糖∶胶原=7∶3,实验组4)四种不同浓度配比的壳聚糖-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上,培养7d,通过光镜、电镜等观察和比较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增殖活力和生长形态,以及材料物理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各组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上,细胞均能黏附、生长良好,其中实验组2的多孔支架材料上细胞增殖更接近单纯胶原材料(实验组1),且材料收缩降解速度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不同浓度配比的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中,壳聚糖∶胶原=3∶7的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且材料形变相对较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人源化小鼠研究组织工程材料的体内免疫原性
    张秋玉,盛慧明,崔磊,王瑛,尹烁,林锦骠,吴娟娟,沈佰华,王利,李宁丽
    2009 (4):  190-19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03
    摘要 ( 390 )  
    目的建立并利用人源化小鼠模型,研究组织工程材料的体内免疫原性。方法利用NOD/SCID小鼠(非肥胖型糖尿病鼠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鼠反交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100×106)建立人源化小鼠,在人源化小鼠皮下植入异体人皮肤(阳性对照)、人体脂肪干细胞与脱钙骨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实验组)、单纯脱钙骨材料(阴性对照)。在植入后1周、2周、3周、4周,取小鼠尾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4周后,取小鼠的移植局部皮肤进行HE染色分析,同时检测脾细胞人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结果NOD/SCID小鼠腹腔注射人PBMC4周内,在外周血和脾中均可测到人CD4+和CD8+淋巴细胞。病理分析结果显示:在人源化小鼠皮下植入的组织工程材料及成体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组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而单独植入人皮肤组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人源化小鼠可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体内免疫原性的研究的良好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cSDKP对正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1的影响
    邓智明,赵喜彬,郑江红,邓辰亮,丁志,茅广宇,王惠东,杨松林
    2009 (4):  195-19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04
    摘要 ( 360 )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冬氨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1的影响。方法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后,给予不同浓度AcSDKP(10-7mol/L、10-8mol/L、10-9mol/L、10-10mol/L、10-11mol/L)干预,设立空白对照组。WST-8法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RT-PCR技术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TGF-β1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都有抑制作用,其中10-10mol/LAcSDKP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最强;10-7mol/L、10-8mol/L、10-9mol/L、10-10mol/LAcSDKP对TGF-β1mRNA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各浓度组间的抑制作用无差异;10-8mol/L、10-9mol/L、10-10mol/LAcSDKP可使培养上清液中的TGF-β1显著减少,各浓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cSDKP能够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GF-β1的生成,有望成为病理性瘢痕防治的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FRP2与Periostin的相互作用在瘢痕疙瘩形成机制中的研究
    王珍祥,袁顺宗,陶熹,李世荣,吴军
    2009 (4):  199-20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05
    摘要 ( 295 )  
    目的利用pull-down技术验证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FRP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2)和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Osteoblast-specific factor2)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带HA标签的Periostin融合蛋白(HA-Periostin)的重组载体pCMV-HA-Periostin,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和表达带Myc标签的融合蛋白(Myc-SFRP2)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HA-SFRP2,单独或共转染人293细胞,利用pull-down技术验证Periostin与SFRP2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CMV-HA-Periostin,与抗Myc单克隆抗体沉淀Myc-SFRP2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可以检测到HA-Periostin的表达。通过体外蛋白质结合实验证实了Periostin与SFRP2间的相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带HA标签的Periostin融合蛋白(HA-Periostin)的重组载体,利用pull-down技术证实了Periostin与SFRP2间的存在相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型肉毒素对大鼠皮肤中神经肽SP、CGRP及创面组织表达TGF-β1和α-SMA的影响
    王琳,邰宁正,陈蕊,范志宏
    2009 (4):  202-22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06
    摘要 ( 398 )  
    目的研究A型肉毒素(BTA)对皮肤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SP、CGRP的影响及其对皮肤创伤愈合的意义。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组(空白对照组)和E组(肉毒素注射组),20只/组。肉毒素A预注射后7d,在鼠背部建立以4个注射点为中心的创面模型,面积1cm×1cm。测量术后3d和7d的创面面积。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BTA注射后第7天(术前)和创面愈合后(术后14d)的皮肤组织中感觉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以及创伤愈合中的重要分子TGF-β1和α-SMA的mRNA表达。结合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切片中上述4种物质阳性染色的积分光密度OD值。结果①各组创面于术后14d基本愈合。与C组相比,E组术后3d、7d的创面面积无差异(P>0.05);②E组术前和术后14d的皮肤组织中SP、CGRP、TGF-β1和α-SMA的mRNA表达和OD值较C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局部皮下注射BTA不影响创面愈合的时间和速度;②BTA能减少创面愈合过程中皮肤神经末梢对SP、CGRP的释放和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和α-SMA的表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应用L-精氨酸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陈晓华,于攀,李世荣,王珍祥
    2009 (4):  205-20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07
    摘要 ( 337 )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L-精氨酸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小鼠创面模型;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精氨酸治疗组(C组),糖尿病小鼠创面模型建立后,观察及测量伤后0、4、8、14、16d时创面愈合面积、肉芽生长情况、组织形态学改变、羟脯氨酸(OHP)含量。结果C组创面愈合明显加快(P<0.05),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胶原生成增多,OHP含量增加。结论局部应用L-精氨酸,通过加快肉芽生成,增加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能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图像三维规划系统辅助面部整形设计的研究
    唐荣高
    2009 (4):  208-21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08
    摘要 ( 258 )  
    目的研究开发一种基于CT图像的辅助整形外科的医学图像规划系统。方法综合应用螺旋CT技术数字图像算法,三维重建骨性及软组织数字化模型,同时进行其系统框架结构设计,为面部整形外科手术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估的规划提供参考。结果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该图像系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颌面整形外科手术规划,大大提高手术规划的准确度,且利于术前术后医患沟通。结论采用医学图像规划系统对于面部整形外科具有一定的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耳再造一期术后负压引流与再造耳形态的探讨50例
    吴近芳,陈文馨,李大涛,张如鸿,张群
    2009 (4):  212-21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09
    摘要 ( 433 )  
    目的探讨全耳再造第一期手术后耳区的负压引流情况及再造耳形态的塑形结果。方法采用20mL针筒负压抽吸引流,观察50例全耳再造第一期手术病人,分别记录耳舟与耳甲腔处留置的引流管的术后前3天每日引流量,观察耳区皮瓣情况及再造耳形态的变化。结果术后前3天耳舟处平均引流量分别为12.10mL、3.80mL、1.61mL,耳甲腔处平均引流量分别为7.54mL、2.37mL、0.96mL,第3天引流量极少。其中2例病人术后2h内出现血肿,给予立即清除;3例术后引流量较多(大于50mL),给予增加负压和抽吸频率,其再造耳形态近期较臃肿。结论该引流方法管理方便,一般3天即可拔去引流管,术区及时引流与负压调整是影响再造耳形态和皮瓣血运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游离第二趾肌腱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
    李建宁,巨积辉,金光哲,肖斌,赵强,刘跃飞,魏诚,李雷,侯瑞兴
    2009 (4):  215-21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10
    摘要 ( 324 )  
    目的探讨带趾伸肌腱的第二趾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游离带趾伸肌腱的第二趾皮瓣修复伴有肌腱缺损的手指复合组织缺损21例(25指)。结果本组皮瓣均成活,供区植皮一期成活24趾,1趾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患者进行理疗和功能锻炼,随访6~22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无明显萎缩及色素沉着,感觉恢复2-PD6~12mm,手指外形满意,修复指关节屈伸活动恢复满意,按照肌腱修复后TAM/TPM标准评价,属优者8指、良12指、可3例、差2例,优良率80%,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带趾伸肌腱的第二趾皮瓣修复伴有肌腱缺损的手指创面,可一次完成皮肤、肌腱的缺损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分析
    杜炜,朱国兴
    2009 (4):  218-22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11
    摘要 ( 362 )  
    目的评价应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8月,采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评价其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及优点。结果44例获随访患者经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延迟愈合伴防旋髋螺钉切出1例、髋内翻1例、股骨颈螺钉松出2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达93.2%。结论PFN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应力分布分散、适合早期功能锻炼、愈合效果好等优点,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尺神经手背支营养神经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环小指创面
    沈尊理,黄一雄,章开衡,张兆锋,沈华,王永春,贾万新
    2009 (4):  221-22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12
    摘要 ( 374 )  
    目的探讨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环小指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15例,均为外伤后引起环小指掌指关节以远皮肤软组织缺损。根据环小指创面的位置,分别以指动脉指蹼穿支和指动脉近节指骨侧方中点穿支为旋转点,应用尺神经手背支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术后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1例,经积极处理1周后缓解,未发生皮瓣坏死。平均随访9个月,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其中2例将皮瓣内神经与受区指神经缝合者,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8~10mm。皮瓣质地外形良好。结论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可修复环小指掌指关节以远任何部位的创面,操作简单,血运可靠,适于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负压吸引技术在手部挤压伤治疗中的应用
    王永春,蔡嬿娴,沈华,沈尊理,贾万新,章开衡
    2009 (4):  224-23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13
    摘要 ( 385 )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严重手部挤压伤创面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例手部挤压伤创面病例,清创,创面使用VSD1~2个疗程后,植皮修复创面。结果经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生长迅速,肉芽平整密实,无感染,植皮均Ⅰ期成活。结论VSD可有效促进手部挤压伤创面的治疗进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易毛发移植联合外用米诺地尔酊治疗毛发缺稀的临床观察
    黄泽春,张安利,晏丹,梁志为,谭章梅,李帅华,于涵,王红梅
    2009 (4):  226-22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14
    摘要 ( 492 )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头发、眉毛缺失或稀疏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在枕后发际内切取一条带毛发的完整头皮,制备成微小单位毛发移植物,用16号空心针头在头发、眉毛缺失或稀疏区皮肤上行简易打孔,以显微镊辅助,把制备好的毛发植于孔隙内。术后7d植发区开始外喷米诺地尔酊,连用3~6个月。结果25例34处头发、眉毛缺失或稀疏患者,通过本方法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用16号空心针头行简易打孔,移植微小单位毛发,治疗毛发缺失或稀疏,方法简单,取材方便,适合推广;辅助外搽米诺地尔酊,可使毛发成活率更高,毛发生长更为自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绑带材料对淋巴水肿烘绑疗法疗效影响
    周剑国,刘宁飞,李圣利,曹卫刚
    2009 (4):  229-23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15
    摘要 ( 337 )  
    目的观察低延展性弹力绑带和传统高延展性弹力绑带对淋巴水肿烘绑治疗的影响。方法从2007年5月至9月,共37例因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在我院接受烘绑治疗的患者,其中12例使用低延展性弹力绑带,25例使用高延展性弹力绑带治疗,对肢体周径、含水量在1个疗程后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低延展性弹力绑带水肿消退较快,患者舒适度高。结论使用低延展性弹力绑带可提高淋巴水肿烘绑治疗的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畸形的评估和分级
    王棽,余东,李青峰
    2009 (4):  231-23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16
    摘要 ( 229 )  
    有许多患者因面部畸形(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而寻求医生帮助。其中,后天性的畸形占绝大多数,其病因大致有面部创伤(包括爆炸伤、撕裂伤及化学、热、电烧伤)和面部肿瘤手术等[1]。面部畸形患者,尤其是严重畸形患者,因外观毁损和功能障碍导致了其生存质量极差。Rankin等[2]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向人们展示了面部严重畸形患者,在常人眼中是多么不正常。如何治疗这些患者,解决他们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帮助他们重返社会,是修复重建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唇裂鼻畸形的研究现状
    王苗苗,李毅
    2009 (4):  235-23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17
    摘要 ( 216 )  
    鼻位于五官中央,其形态在面部美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唇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虽然目前主张在婴儿期即给予早期修复,但随着患儿的发育,大多数患者仍会留下程度不一的鼻部畸形,重者明显影响面部美观。因此,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鉴于唇裂后鼻畸形发生率较高,对容貌影响明显,本文拟对其病因病理、临床特征、治疗时机、手术分期及方式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唇裂继发鼻畸形的诊治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良性咬肌肥大的治疗进展
    朱芩芩,韦敏
    2009 (4):  238-2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8.018
    摘要 ( 206 )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西方美学观念的渗透,面部整形的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针对东方人种的脸型特征及审美要求,肥大下颌骨与肥厚咬肌的整形变成了面部轮廓整形的热点。虽然,下颌角截除能较好地改善面中下部的轮廓外形,但这种改变如果仅靠骨量的减少,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单纯因双侧咬肌肥厚而影响面下1/3形态的人群),所以一定要配合咬肌的整形,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简讯
    2009 (4):  240-23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10
    摘要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