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成骨诱导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安全性评价
    刘广鹏,李宇琳,孙剑,周恒
    2008 (4):  181-18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48
    摘要 ( 313 )  
    目的分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成骨诱导培养条件下,其染色体核型及端粒酶活性是否发生异常的改变,细胞是否产生致肿瘤性,为验证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胞染色体G显带处理方法对3例成骨诱导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样本进行核型分析,采用端粒酶活性PCR-ELISA检测法分析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通过裸鼠皮下致肿瘤试验对细胞的致肿瘤性进行研究。结果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培养至第7代,未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改变,相应的端粒酶活性也未出现异常增高。致肿瘤试验,在观察期内均未见结节形成或可疑病灶产生,符合国家医疗产品生物学评价标准的要求。结论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长期成骨诱导培养条件下,染色体核型及端粒酶活性均未出现异常改变,且无致肿瘤性,符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生物安全性应用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介绍
    足背筋膜蒂皮瓣在小趾囊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周才胜,时健身,刘军,金晨,何世凯
    2008 (4):  184-20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49
    摘要 ( 302 )  
    小趾囊炎为第5跖骨头外侧的骨突压迫软组织形成的滑囊炎,又称裁缝趾[1],有一定发病率但多半症状轻微,国内关注不多报道较少[2]。我们自2000年2月至2008年3月以来,收治4例(8趾)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裸鼠体内移植的实验研究
    成少飞,杨岷,陈长志,叶清,薛松
    2008 (4):  185-18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50
    摘要 ( 356 )  
    目的将人血管混合细胞体外动态种植于脱细胞牛心包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 engineered heart valves,TEHVs)并移植入裸鼠体内,观察其生物学特征变化。方法将体外动态构建的TEHVs移植入裸鼠体内,30d时取材,观察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种子细胞的生长行为和生物学特征变化,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黏附性,TEHVs的生物相容性等参数。结果组织学观察见:细胞数量、分层数较移植前增多,并有大量细胞浸润入TEHVs深层组织内;免疫组化显示:TEHVs上细胞的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Fibronectin相关抗原呈阳性表达;扫描电镜见:裸鼠体内移植后细胞数量较移植前增多,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的网状胶原结构较埋置前增多明显;透射电镜可见:W-P小体、质膜小泡、密斑、密体、微丝等特征性结构。结论TEHVs细胞能够在裸鼠体内定向分化、增殖,生物学特征无改变,TEHVs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基质细胞修复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张艳,柴岗,麻荪香,袁捷
    2008 (4):  189-19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51
    摘要 ( 328 )  
    目的为验证三维打印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裸鼠颅骨缺损。方法共10只裸鼠,其中实验组(n=5只):颅骨缺损区植入BMSCs/脱钙骨;材料对照组:颅骨缺损区植入单纯脱钙骨,采用实验组自身对照(n=5只);空白对照组(n=5只):双侧颅骨区造成缺损后旷置。术后3个月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化(骨钙蛋白)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侧组织质地较硬,组织学表现为骨结构,骨钙蛋白免疫组化阳性;对照侧质地较软,组织学表现为结缔组织,骨钙蛋白免疫组化阴性;空白对照组仍表现为颅骨缺损。结论采用BMSCs可修复裸鼠颅骨缺损,验证了三维打印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可靠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讯
    2008 (4):  192-19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53
    摘要 ( 2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壳聚糖/氧化钛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表征的实验研究
    赵莉,常江,翟万银
    2008 (4):  196-19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54
    摘要 ( 347 )  
    目的通过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壳聚糖/氧化钛(TiO2)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此复合膜作为肝细胞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不同质量的TiO2粉体加入壳聚糖溶液中,超声分散后浇注在培养皿上,自然干燥成膜。采用万能力学测试机测定了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拉伸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观察了膜的表面特征,并选择含10wt%TiO2的复合膜进行了肝细胞培养,观察了细胞在膜表面的生长状况。结果氧化钛在壳聚糖基体上分布较为均匀,但粉体颗粒有团聚。随着氧化钛加入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增加,但超过20wt%,强度反而下降。与纯壳聚糖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率持续下降。肝细胞在复合膜上生长良好,呈伸展的多边形态。结论初步研究显示,与纯壳聚糖相比,氧化钛的加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复合膜的强度。壳聚糖/氧化钛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肝细胞相容性,有可能作为肝细胞载体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宫内局部生物力学改变与胚胎兔颅缝早闭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周栩,韦敏,许铮
    2008 (4):  200-20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55
    摘要 ( 290 )  
    目的研究兔子宫内作用于胚胎颅骨局部生物力在兔颅缝闭合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对妊娠25d大白兔宫内胚胎,硬脑膜外的颅骨矢状缝用5-0可吸收线缝合,改变其矢状缝局部生物作用力,建立子宫内胚胎颅骨局部生物力学改变的模型。采用胚胎外科技术、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局部生物动力学改变后,颅缝组织中的骨钙素(Osteocalcin,OCN)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分泌情况。结果在胚胎兔出生后9d,其被缝合的矢状缝组织中OCN及OPN的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桥式双蒂皮瓣法在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
    田勇,赵斌
    2008 (4):  203-2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56
    摘要 ( 274 )  
    腋臭是临床常见疾病,多有家族遗传史。我科采用桥式双蒂皮瓣法治疗腋臭,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16~40岁。未经任何治疗者18例;7例曾用外用药物治疗;4例病人曾行激光封闭治疗,局部留有浅表瘢痕;1例曾行小切口刮匙大汗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Z皮瓣修复体表小面积皮肤缺损
    谭章梅,黄泽春,梁志为,张安利,余涵
    2008 (4):  204-20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57
    摘要 ( 632 )  
    目的评价O-Z皮瓣修复体表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以来应用O-Z皮瓣修复体表肿块切除后所留下的小面积皮肤缺损34例,缺损面积5mm×5mm~20mm×30mm。结果34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但有3例皮瓣尖端小部分血运欠佳,发紫,后经拆除张力最大缝线后,血运恢复,伤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瘢痕不明显,皮瓣颜色与周围一致,形态满意。结论该皮瓣具有操作简单、血运可靠、转移后张力分布均匀、切口瘢痕少、通用性强等优点,适合于修复体表小面积皮肤缺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
    叶兰萍
    2008 (4):  207-20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58
    摘要 ( 456 )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并在其下端再设计一个底边与之相连的辅助皮瓣,用以覆盖较长距离的静脉—神经筋膜蒂转位后外露创面,修复踝足远端软组织缺损14例,皮瓣最大面积30cm×14cm,最小24cm×14cm,皮瓣最上端可切取至腘窝下缘,旋转点在外踝上5~6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至2年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结论改良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皮肤质量较好,不臃肿,皮瓣切取范围明显大于传统隐神经、腓肠神经皮支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皮瓣上端可达腘窝附近,能很好地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及足趾皮肤软组织缺损,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远端较大面积皮瓣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介绍
    微小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小面积软组织缺损30例
    陈斌,莫勇,谷跃奇,李莉,向艺
    2008 (4):  209-20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59
    摘要 ( 312 )  
    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我院于2000年4月到2007年5月应用宽度小于3cm的微小带蒂皮瓣对小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共计30例,全部成活,疗效满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耳后动脉在乳突区分支的解剖学研究
    晋培红,许枫,张如鸿,张群
    2008 (4):  210-21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60
    摘要 ( 646 )  
    目的研究耳后动脉在乳突区血管分支的走行、管径、分布、变异,以及对于乳突区筋膜的血供范围。方法本组样本共10具尸体(20例)耳后动脉标本。其中,10例新鲜尸体的耳标本进行耳后动脉红色乳胶灌注固定后,解剖观察血管分布;10例陈旧尸体耳标本直接行解剖观测。结果耳后动脉在乳突区有上支、中支和下支支配耳后乳突区皮肤及筋膜的血供。其中,20例标本中支和下支均可见,15例标本存在上支。耳后动脉支配的耳后筋膜宽度为5.5~7cm,长度为8~9.6cm。结论耳后动脉在乳突区的分支为耳后筋膜提供了可靠的血供,耳后筋膜可利用的范围可以满足颅耳角成形术中对于筋膜的需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位毛囊和单株毛囊移植修复发际缺陷
    刘清,魏娴,李青峰
    2008 (4):  213-21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61
    摘要 ( 383 )  
    目的探索毛发移植技术修复发际线轮廓缺陷的应用效果。方法术前仔细设计发际线和计算所需移植毛发的数量。切取枕后带发皮片,在4~5倍放大镜下精细分割,制备成不同粗细的单株毛囊和单位毛囊。根据受区毛发的走行及自然生长方向,用1.5mm蓝宝石裂隙刀制备微小裂隙,将制备好的单株毛囊和单位毛囊间隔插入裂隙。结果临床随访6个月显示,发际处移植毛发生长良好,与原有毛发融为一体,成活率达到95%。403名发际缺陷患者中有361例对美容效果表示满意,但是仍有部分颞额角脱发明显和瘢痕严重的患者需要二期加密手术。结论用单株毛囊和单位毛囊移植技术改善发际线缺陷,对毛囊分离技术的要求较高,手术设计合理,术后恢复迅速,外观自然、逼真,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头发单体毛囊移植治疗永久性秃发的疗效评价
    熊舒原,黄循镭,黄祖根,郑厚兵,吴杉英
    2008 (4):  216-21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62
    摘要 ( 385 )  
    目的采用自体枕部头发分离成单体毛囊,移植治疗永久性秃发(雄激素源性秃发及瘢痕性秃发),评价其效果。方法取患者自体枕部的头发优势区的毛发,在手术放大镜下将其分成含有1~4根毛发的单体毛囊,用小植发刀在受区根据术前设计作2mm的小切口,用显微手术镊取已分离好的单体毛囊,植入切口内。结果我科于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手术163例,大部分患者术后移植的毛发均生长良好。结论自体毛发单体毛囊移植术治疗永久性秃发,手术效果好,手术创伤小,外观较满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270例临床分析
    邓大伟,邵国安,沈干
    2008 (4):  221-22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64
    摘要 ( 380 )  
    目的探讨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肿物的优点。方法对270例乳腺肿物的患者采取乳晕弧形切口,行肿物切除术。结果270例中266例伤口Ⅰ期愈合,占98.5%,37例(1.4%)发生皮下积液。本组中无皮瓣坏死,且瘢痕小,不影响外观。结论对于乳腺良性病变,均可采用乳晕弧形切口,既可完整切除病灶,又不影响美观,满足了患者对美学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眉上提联合下睑袋整形矫治眶周区域老年样改变
    宋卫红,李辉成
    2008 (4):  223-22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65
    摘要 ( 314 )  
    目的探讨眉上提术联合下睑袋整形,矫治眶周区域老年样改变的疗效。方法采用眉缘切口,去除眉上松弛皮肤,固定眉脂肪垫,悬吊眼轮匝肌,治疗眉下垂及上睑松弛;同时,对下睑袋采用皮瓣、眼轮匝肌瓣分层剥离,将下睑轮匝肌瓣眶外侧缘骨膜悬吊,治疗下睑袋。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眉形、重睑外形恢复自然,下睑袋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21例患者3~12个月,术后效果满意。结论眉上提联合下睑袋整形,矫治眶周区域老年样改变,手术方法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且安全,术后瘢痕不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颞部凹陷充填方法的比较研究
    金蓉,施耀明,濮哲铭,孙宝珊
    2008 (4):  225-22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66
    摘要 ( 388 )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颞部凹陷的优缺点。方法采用自体脂肪充填和生物材料充填治疗颞部凹陷,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脂肪充填法,取材简单、费用低廉、手术操作方便安全,且术后外形饱满,手感柔软,较易为患者接受。但有部分患者因脂肪吸收而需再次充填;生物材料充填法,来源广泛,可以一次成型,但费用较高,术后手感较硬,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排异反应可能。结论自体脂肪充填法是目前较好的,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颞部凹陷的手术方法;而生物材料充填法,应提醒患者在术前慎重考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后康复对于膝关节韧带修复法治疗膝关节三联损伤的临床评价
    朱晓红,叶新华,谷守滨
    2008 (4):  227-22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67
    摘要 ( 454 )  
    目的探讨韧带修复重建治疗膝关节三联损伤患者的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对41例术后患者分制动康复训练阶段、保护性康复训练阶段、强化肌力恢复训练阶段、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阶段等四个阶段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按照Lysholm评分87~99分,关节稳定性增强,屈伸活动不受限,部分患者恢复运动能力。结论正确、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不同方法治疗后咬肌厚度减少的比较研究
    马晓荣,忻舒嘉,张英,朱国献,韦敏,王炜,祁佐良
    2008 (4):  229-22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69
    摘要 ( 341 )  
    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方法治疗后的咬肌厚度变化,评价不同方法在减少咬肌厚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对13例下面部缩窄整形患者,于术前应用B超检查,术后12周、24周测量咬肌厚度.结果 下颌角截骨、下颌角截骨+咬肌部分切除及下颌角截骨+咬肌注射A型肉毒素三种治疗方法,术后24周,咬肌厚度平均减少2.637%、30.286%和36.878%.结论 下颌角截骨+咬肌注射A型肉毒素比下颌角截骨+咬肌部分切除或单纯下颌角截骨手术能更有效地减少咬肌厚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充质干细胞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汪洋,王友
    2008 (4):  231-23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70
    摘要 ( 263 )  
    外伤或炎症造成的关节软骨缺损在骨科临床十分常见。关节软骨缺损可造成疼痛、关节畸形,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软骨修复方法包括软骨下钻孔术、磨削术和微骨折术等,临床疗效欠佳。近年来,越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牵引成骨对颅颌骨发育的影响
    张睿,卢晓峰
    2008 (4):  234-23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71
    摘要 ( 258 )  
    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整复外科的一次革命。Ilizarov[1,2]把这项技术理论化、系统化,并把它广泛传播,为一些严重的骨骼畸形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由于它常被用于发育期的患儿,其对骨骼发育的影响则成为近来人们逐渐关注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活体基因转染的物理方法
    高振,刘伟
    2008 (4):  238-2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372
    摘要 ( 176 )  
    基因治疗是具有良好前景的疾病治疗手段,安全高效的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一般来说基因治疗的载体分为两类: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常用的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它们转染效率高;但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病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