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体外功能试验方法及评价策略
    张家振,翟豹,闵玥,刘斌
    2018 (2):  61-6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71
    摘要 ( 427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保留了相邻椎体节段的运动功能,减少了相邻节段的应力水平,有利于防止术后邻近节段发生退变。目前,国内应用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主要是进口产品,国产同类产品大多处于研发生产过程中。本文通过介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体外功能评价方法,包括假体沉陷、蠕变、推出、半脱位试验,以及动静态压缩、剪切试验和磨损试验等,结合人体颈椎的生物力学数据,以评价产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于FDA关于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公开数据,对5种不同设计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体外功能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人工椎间盘假体体外评价试验的可接受依据,为国产同类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FGFR2突变位点Ser252Trp与Pro253Arg对Apert综合征临床表型影响的差异—基于荟萃分析的证据
    彭美芳,吴颖之,陈洁仪,金力,穆雄铮,汪思佳
    2018 (2):  67-7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72
    摘要 ( 311 )  
    目的探索Apert综合征患者中两个常见突变Ser252Trp和Pro253Arg对临床表型影响的差异。方法分别以"Apert and FGFR2"、"Apert综合征和FGFR2突变"为关键词,在PubMed和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从227篇文献中筛选出29篇同时包含FGFR2基因突变和临床表型的文章。本研究的样本量为230例Apert综合征患者,涉及37种临床表型。其中男女比率为1∶1,平均年龄为(8.9±9.6)岁。利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个突变(Ser252Trp和Pro253Arg)之间临床表型的差异。结果 87%的患者能检测到FGFR2基因上的Ser252Trp和Pro253Arg两个常见突变,低于之前报道的98%。其中伴发腭裂的频率,Ser252Trp突变约为Pro253Arg突变的2.3倍(55%vs 24%,P<0.001);Pro253Arg突变中Ⅲ型并指发生频率显著高于Ser252Trp突变(69%vs 29%,P<0.001);其他临床表型在两个突变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通过整合1995年至2017年间的相关文献,发现Apert综合征中两个常见突变的发生频率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两个突变之间的表型影响具有细微差异,两者相较,Ser252Trp突变者较常出现腭裂畸形,而Pro253Arg突变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指畸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DL和长脉宽Nd∶YAG在早期瘢痕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李洁,濮哲铭,章一新
    2018 (2):  73-8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73
    摘要 ( 445 )  
    目的比较PDL和长脉宽1 064 nm Nd∶YAG两种激光在早期瘢痕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早期瘢痕患者进行随机自身对照研究。将瘢痕等分为两组,两侧分别行PDL(Vbeam,Candela,595 nm,6~9 J/cm~2,脉宽0.45 ms,光斑7 mm,DCD 20/20 ms)和Nd∶YAG激光(Gentle YAG,Candela,150~180 J/cm~2,脉宽10 ms,光斑3 mm,DCD20/20/20 ms)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3次,随访2个月后进行VSS评分。结果本组共21例早期瘢痕患者,瘢痕时间平均3.4周。治疗前VSS评分为(4.57±1.29);治疗后,VSS评分PDL组为(3.62±1.11),Nd∶YAG组为(3.48±1.17)。两组V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厚度和血流情况评分,PDL组显著优于Nd∶YAG组(P<0.05);柔软度评分Nd∶YAG组显著优于PDL组(P<0.05)。结论 PDL和Nd∶YAG两种激光均可改善早期瘢痕外观,但其优势各有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厚型葡萄酒色斑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分析
    朱佳芳,张紫旻,马刚,于文心,王天佑,蔡韧,林晓曦
    2018 (2):  76-7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74
    摘要 ( 343 )  
    目的分析肥厚型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s,PWS)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期为改善该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32例接受过激光治疗的肥厚型PWS患者的面部MRI资料进行分析,对其增厚程度和血管畸形程度进行评价分级;对其中18例患者进行组织学检查,并与15例平坦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类型的血管组织学结构差异。结果 MRI资料的相关性分析证实,软组织厚度随畸形血管分布增多而增加(P<0.001)。组织学显示,肥厚型相较于平坦型PWS患者,其面部脂肪层和肌肉层的血管口径更大(0.048 mm vs 0.020 mm,P=0.004;0.035 mm vs 0.017 mm,P=0.008),并且管壁更厚(0.014 mm vs 0.006 mm,P=0.003;0.010 mm vs 0.006 mm,P=0.020)。结论肥厚型PWS患者激光疗效较差,与患者深部畸形血管明显超出现有激光对血管热凝固的破坏深度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影响种植体存留率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王明一,王慧珊,刘剑楠,王震,周恬,曲行舟
    2018 (2):  80-8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75
    摘要 ( 342 )  
    目的分析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术后影响种植体存留率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下颌骨缺损行腓骨重建后牙种植体植入的患者资料共20例,从角化龈是否缺失、软组织厚度和移植骨高度等三方面收集数据,与种植体周围边缘性骨吸收量进行比较。结果 20例患者中,角化龈完全缺失12例,单侧缺失5例,完全保留3例。重建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软组织厚度分别为(5.88±0.54)mm,(3.46±0.30)mm和(3.17±0.31)mm;移植骨高度分别为(2.36±0.23)mm,(2.17±0.19)mm和(2.05±0.22)mm。种植体植入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近中MBL值分别为(1.09±0.32)mm,(1.22±0.37)mm和(1.36±0.46)mm;远中MBL值分别为(1.10±0.29)mm,(1.25±0.31)mm和(1.35±0.39)mm。经统计学分析,角化龈、软组织厚度与边缘性骨吸收值成正相关,移植骨高度与边缘性骨吸收值成反相关。结论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种植患者,应尽量增加移植骨高度,减少软组织厚度,并且在颌骨切除时,在保证切缘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保留角化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术式对大龄腭裂患儿术后瘘发生率及语音清晰度改善的影响
    任旭辉,张红闯,张阳,成雨生,张扬,万延俊
    2018 (2):  83-8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76
    摘要 ( 360 )  
    目的探讨腭帆单纯提肌重建以及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带蒂颊脂垫瓣和咽后壁瓣两种术式,对大龄腭裂患儿术后瘘发生率及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方法 60例大龄腭裂患儿(4~9岁),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单纯腭帆提肌重建(A组)及腭帆提肌重建联合颊脂垫瓣和咽后壁瓣修复(B组),观察并比较术后腭瘘的发生率及语音清晰度情况。结果术后A组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语音清晰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腭部瘢痕情况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大龄腭裂患儿,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及带蒂颊脂垫瓣的术式有效降低了腭瘘的发生率,可获得更好的语音清晰度,并可避免裸露骨面,减少腭部瘢痕形成及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术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兰氏和双反Z法腭裂修复术后患儿语音清晰度对比
    田素宝,郅媛媛,杨宇,许云龙,郑晓丽,王会女,孟巍
    2018 (2):  87-8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77
    摘要 ( 387 )  
    目的比较兰氏和双反Z法腭裂修复术后患儿的语音清晰度,寻找重建腭咽闭合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3年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先天性软腭裂患儿69例,其中行双反Z法腭裂修复术35例(双反Z法组),行兰氏法腭裂修复术34例(兰氏法组)。患儿3.5岁后随访,由3名语音师进行单盲性审听,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语音清晰度。结果语音测评结果显示,双反Z法组患儿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平均达到88.72%±6.05%,明显高于兰氏法组的71.31%±3.46%,语音改善明显。结论双反Z法能够充分缩小咽腔、延长软腭,重建软腭肌肉结构,更有利于恢复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评价
    华筠毅,黄伟杰,戴明华,吴洪亮
    2018 (2):  89-9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78
    摘要 ( 343 )  
    目的探讨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9例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Ⅳ型)患者,按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组)和肱骨近端髓内钉(IPHN组)进行固定。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IPHN组术后早期(1~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LPH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期(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和治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内钉可促进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早期恢复,但其远期效果无明显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稀土上转换材料活体干细胞示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慧中,刘凯
    2018 (2):  92-11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79
    摘要 ( 310 )  
    干细胞治疗是组织修复重建的重要方法,但细胞活动与疗效间的关系缺乏实时精确且无创的验证手段。分子影像学可以为无创示踪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其中稀土来源的上转换纳米材料(UCNP)具备强于常用造影剂的MRI、CT造影功能。本文就UCNP的发展历史、制备、示踪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和肿瘤相关研究的启示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干细胞在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展望
    王尹民,王秀侠,刘菲,杨军
    2018 (2):  97-10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80
    摘要 ( 345 )  
    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是临床修复重建的重要手段,但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所导致的副作用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细胞治疗联合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望解决这一难题。间质干细胞,特别是脂肪干细胞,被认为可用于延长移植物存活及改善免疫排斥情况的发生。其在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中发挥的作用包括旁分泌免疫调节因子抑制免疫排斥反应、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形成嵌合体诱导免疫耐受,以及改善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但是,该方法要真正应用于临床前,相关问题如使用剂量、时机及安全性等仍需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展穿支皮瓣血供范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刘代明,黄昕,昝涛,吴志远
    2018 (2):  101-10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81
    摘要 ( 343 )  
    穿支皮瓣是临床广泛应用的组织缺损修复技术,但因穿支血管的管径细小,供区面积有限,使得穿支皮瓣在体表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从穿支皮瓣血管解剖、血供特点,以及增加皮瓣血运和促进组织血管化的相关治疗策略出发,对扩展穿支皮瓣血供范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技术在前牙区种植美学中的应用进展
    魏翔,张善勇,赵华强
    2018 (2):  105-10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82
    摘要 ( 375 )  
    影响种植美学的主要因素除了选择良好的种植时机和自身条件以外,准确的种植体三维位置关系十分重要。在计算机辅助种植外科中,数字化导板采用3D技术,以模拟种植体上部修复体为导向,引导术中钻头的方向、深度,避开重要解剖结构,使得种植体植入到准确的位置,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可提高美学效果,但存在精确度欠佳的问题。本文就当前数字化技术在前牙区种植美学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假体植入后发生相关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杨枫,房学东
    2018 (2):  109-11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83
    摘要 ( 327 )  
    近年来,假体植入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现象备受关注,特别是乳房假体植入后发生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其他假体植入后相关淋巴瘤的发生也有相关报道,但呈现与乳房假体植入后的不同的表现型。本文对假体植入后发生相关淋巴瘤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郭济菡,李青峰
    2018 (2):  113-11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84
    摘要 ( 391 )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黑素瘤之外导致皮肤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限制了相关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等其他手段。本文结合文献对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刀在治疗皮肤松弛和皱纹中的应用与进展
    郑红洁,李伟
    2018 (2):  117-12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a485
    摘要 ( 447 )  
    超声刀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皮肤松弛和皱纹的技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了验证,并被广泛应用于眉部、眶周、下面部、颈部、胸部、肘部、臀部、大腿和膝盖等部位,是临床用于年轻化治疗的非侵入性手段。超声刀能精确定位到预先设定的深度而不产生表皮的热损伤,能在成像的同时进行治疗,且不被黑色素吸收,对深色皮肤也同样安全。本文从治疗前准备、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及效果等方面,对超声刀在治疗皮肤松弛和皱纹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