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2, Vol. 22 ›› Issue (2): 156-160.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16
• 思想与学术 • 上一篇
出版日期:
2022-04-28
发布日期:
2022-03-28
通讯作者:
赵奕
E-mail:jxding8@sina.com;zhaoy397@mail2.sysu.edu.cn
作者简介:
丁建新,博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文化研究。电子邮箱: Online:
2022-04-28
Published:
2022-03-28
Contact:
ZHAO Yi
E-mail:jxding8@sina.com;zhaoy397@mail2.sysu.edu.cn
摘要:
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将中国构建为“他者”,其话语是典型的“欧洲中心主义”。“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历史符号,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梁。源于“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经济带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隐喻,涉及许多终极问题。“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忽视了东西方科学范式的差异。东西方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话语范式。基于此,从话语与欲望这一视野出发,能够很好地诠释东西方作为不同话语范式的相关问题。以语言相对主义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看待东西方互补却难以趋同的文化,寻求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心理同一性,构建东方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丁建新, 赵奕. 话语的欲望:从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谈起[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56-160.
DING Jianxin, ZHAO Yi. The Desire for Discourse: Perspectives on Richthofen’s “Seidenst Rossen”[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2, 22(2): 156-160.
[1] | 詹姆斯·克利福德、 乔治·马库斯. 2006.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高丙中等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 | 丁建新. 2009. 语法、思维与认知:语言相对主义视野中的语言多样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7):5-7. |
[3] | 丁建新. 2015. 文化的转向:话语分析与体裁分析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
[4] | 乔瑟芬·李约瑟. 2003.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5] | 奥利维耶?普里奥尔. 2015. 欲望的眩晕(方尔平译)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6] |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 2016.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李岩等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7] | 让·保罗·萨特. 2014. 存在与虚无(陈宣良译)[M]. 北京: 三联书店. |
[8] | 司马迁. 2007. 史记 [M]. 北京: 北方文艺出版社. |
[9] | 巴鲁赫?德?斯宾诺莎. 1983. 伦理学(贺麟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0] | 杨熊端、 丁建新. 2016.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民族志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19-24,144. |
[1] | 杨镇源. 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论象山心学视阈下中国文学外译的“知本”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26-132. |
[2] | 田璐, 刘泽权. 少儿科普图画书翻译的知识认同与多模态叙事:以《神奇校车》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40-147. |
[3] | 黄友义. 开办翻译专博——高校翻译专业教育发展新机遇[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7-21. |
[4] | 穆雷, 刘馨媛. 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22-29. |
[5] | 黄勤, 王亚军. 京剧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译介与世界化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37-45. |
[6] | 王洪涛. 中国古典文论在西方英译与传播现状考察——基于英、美、澳三国问卷调查的分析与解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33-45. |
[7] | 吕晖, 陈大亮. 诗歌翻译境界评价模型与应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77-86. |
[8] | 冯志伟, 丁晓梅.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神经网络模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98-110. |
[9] | 孟祥春. “知识翻译学”命名与概念构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55-64. |
[10] | 岳峰, 陈泽予. 从知识翻译学的真、善、美标准谈知识翻译学的英语译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65-73. |
[11] | 周红民. 基于“乖讹论”的文学幽默阐释及其翻译路径:以《酒国》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48-155. |
[12] | 冯全功. 翻译家群体研究的总体路径——兼评许多的《江苏文学经典英译主体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53-160. |
[13] | 覃江华. 翻译与知识生产、管理和转化——知识翻译学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60-71. |
[14] | 庞秀成. 知识翻译学的译者个体知识与求知模态[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72-82. |
[15] | 文意昕. 英中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策略——以小说《魔戒》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6): 144-15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