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2, Vol. 22 ›› Issue (3): 84-91.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10
出版日期:
2022-06-28
发布日期:
2022-06-07
作者简介:
蔡基刚,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外语教学。电子邮箱: Online:
2022-06-28
Published:
2022-06-07
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规定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这一规定虽然对大学英语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要求,但只是把其看成课程之一。本文认为大学英语是专业教育,应该定位于专门用途英语,这不仅体现了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即它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而且体现了大学英语的人文性,即它能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掌握学科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鉴于大学英语学分压缩的现状,大学英语应取消通用英语和跨文化课程的必修课程地位。
中图分类号:
蔡基刚. 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再论大学英语教学的专门用途英语定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84-91.
CAI Jigang. College English as General Education or Discipline-specific Education:Tth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o ESP Revisited[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2, 22(3): 84-91.
[1] | Biber D. 1988. 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 | Delancy T. & A. Solberg. 2014. The effects of food deprivation on concentration and perseverance[J]. Psychopharmacology 134(1):88-94. |
[3] | Halliday M., A. McIntosh & P. Strevens. 1964.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
[4] | Halliday M. A. K. & J.R. Martin(eds.). 1993. Writing Science: Literacy and Discursive Power[C].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
[5] | Hyland K. 1999. Academic attribution: Ci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J]. Applied Linguistics 20(3):341-367. |
[6] | Wells G. 1992. The centrality of talk in education[A]. In K. Norman(ed.). Thinking Voices: The Work of the National Oracy Project[C].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283-310. |
[7] | Wilkings D. A. 1972.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
[8]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EB/OL]. [2022-04-12].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weekly-epidemiological-update-on-covid-19-12-april-2022 |
[9] | 蔡基刚. 2004.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 : 22-28. |
[10] | 蔡基刚. 2019.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修订及理论依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6):3-16. |
[11] | 程雨民. 2002. 入世形势下的外语教改[J]. 外国语(6): 10-12. |
[12] | 戴炜栋. 2001a. 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J]. 外语与外语教学(6): 26-32. |
[13] | 戴炜栋. 2001b.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5): 322-327. |
[14] | 胡小倩、 许诺、 何建亚、 王君玲、 孔英、 周万春、 李晓杰、 胡书海. 2017. 基于ESP理论的口腔医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3):29-30. |
[15] | 陆俭明. 2010. 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提高国民语言素质[R]. 上海: 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 |
[16] | 秦秀白. 2003. 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9-83. |
[17] | 王霞. 2016. 以ESP理论视角对学生医学英语学习需求的探索[J]. 科教导刊(下):2. |
[18] | 杨惠中. 2008. 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A]. 庄智象主编. 外语教育名家谈[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6-24. |
[19] | 杨惠中. 2010. EAP在中国:回顾、现状与展望[R]. 北京: 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 |
[20] | 章振邦. 2003. 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 外国语(4):1-6. |
[21] | 周婧. 2021. 整合医学观下医学英语课程需求分析[J]. 海外英语(11):140-142. |
[22] | 朱赫. 2022. 世卫组织:奥密克戎毒株导致出现大量住院病例和死亡病例[EB/OL]. [2022-04-13].央视新闻客户端. |
[1] | 胡艳红, 帅立娜.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民族中心主义表征及嬗变阐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37-145. |
[2] | 徐鹰, 毕宇, 章雅青. 《词汇和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定量和定性视角》评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104-108. |
[3] | 蔡基刚. 再论新时代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纪念《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发表22周年[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1): 44-57. |
[4] | 蔡基刚. 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危机及其出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1-9. |
[5] | 张和龙, 严世清, 幸君珺, 赵宏, 姜学龙, 王亚光, 侯明华, 杨蕾, 陈彦旭, 蕈江华, 高雪松, 杨京鹏. 英语专业的属性:工具还是人文?[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6): 46-60. |
[6] | 蒋承勇. 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与在线开放课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3): 6-10. |
[7] | 李慷, 黄镜成. 通识教育理念与外语通识教育实践——基于《轴心文明》课程的个案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4): 55-60. |
[8] | 严世清.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4): 32-36. |
[9] | 陈新仁, 李捷.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1): 19-24. |
[10] | 李敬梅, 王晓冬. “第三空间”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1): 25-28. |
[11] | 吁思敏. 我国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材内容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1): 29-33. |
[12] | 陆元雯. 大学英语写作与大学英语和通识教育的关系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3): 31-33. |
[13] | 张晓庆, 马蓉. 亚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8): 43-48. |
[14] | 蒋洪新, 叶冬. “致广大而尽精微”——蒋洪新教授访谈录[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6): 1-3. |
[15] | 周流溪. 交通、交流与交际——文化角度的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4): 1-1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