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Vol. 25 ›› Issue (1): 25-33.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1.003
出版日期:
2025-02-28
发布日期:
2025-01-20
作者简介:
李民,博士,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学、语用学。电子邮箱:ndlimin@163.com。
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2-28
Published:
2025-01-20
摘要:
经过近十年发展,外语教育学终于列入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但学界对其必要性和独特性仍不够清晰。鉴于此,本文在原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外语教育学的必要性,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革新两个维度探讨外语教育学的独特性,以期助力外语教育学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
李民. 外语教育学:为何与何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25-33.
LI M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tudies (FLES):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It Entail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5, 25(1): 25-33.
[1] | Sun Y. & T. Dang. 2020. Vocabulary in high-school EFL textbooks: Texts and learner knowledge[J]. System 93: 1-13. |
[2] | 蔡基刚. 2024. 外语教育学: 学科属性、目标及其社会需求[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 1-6. |
[3] | 常俊跃. 2024. 我国中外语言文学学科内涵及范围比较[J]. 外语教学与研究(4): 607-617. |
[4] | 胡文仲. 2011.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1): 130-136. |
[5] | 蒋洪新、 杨安. 2021. “三新”背景下外语教育发展的新思考[J]. 外语界(3): 9-12. |
[6] | 李民. 2021. 外语教育学与相近学科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 1-11. |
[7] | 李民. 2023. 我国不同层次、性质和地域高校外语教育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5): 1-13. |
[8] | 李民. 2024. 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属性与目标——答蔡基刚教授[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 7-10. |
[9] | 李民. 2025. 外语教育学视角下我国英语课程标准与教学指南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研究[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 待定. |
[10] | 李民、 王文斌. 2018a. 关于构建外语教育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2): 7-14. |
[11] | 李民、 王文斌. 2018b. 系统工程视域下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架构及其特征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4): 3-8. |
[12] | 李民、 王文斌. 2019. 试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J]. 中国外语(5): 23-30. |
[13] | 李宇明. 2012. 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中的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9): 150-156. |
[14] | 曲卫国. 2016. 国家标准能让英语学科走出困境吗?——谈谈英语专业改革与英语学科建设的关系[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3): 11-13. |
[15] | 肖雁、 李民. 202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演变与发展: 阶段、特征及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J]. 外语教学(1): 69-75. |
[16] | 徐锦芬. 2016. 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中的同伴支架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1): 15-23. |
[17] | 徐锦芬、 曹忠凯. 2010. 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J]. 外语界(3): 51-59. |
[18] | 徐锦芬、 冯晓丽. 2024. 大学生英语学习多元互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心理网络分析视角[J]. 外语与外语教学(4): 49-60. |
[19] | 徐锦芬、 潘晨茜. 2021. 多语意识下的中国特色外语教育规划[J]. 外语教学(2): 49-54. |
[20] | 杨鲁新、 张宁. 2021. 外语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转化难题——基于对外语教育学科定位的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1): 57-64. |
[21] | 查明建. 2024. 外语教育学: 问题背景、教育理念与专业人才培养[J]. 外语界(5): 9-15. |
[22] | 张虹、王文斌、刘伟. 2024. 我国高校外语教师队伍结构与教学现状调研报告[J]. 外语教学与研究(5): 755-766. |
[23] |
张姝玥. 2024.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模型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5): 116-124, 20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5.011 |
[24] | 张绍杰. 2016. 我国外语教学整体指导框架的缺失与建构[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3): 8-10. |
[25] | 张天伟. 2021.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问题和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1): 13-20. |
[26] | 王文斌. 2024. 外语教育学的建构历程、意义与学科特点[J]. 外语界(5): 2-8. |
[27] | 王文斌、 李民. 2017. 论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建构[J]. 外语教学与研究(5): 732-742. |
[1] | 张虹, 尹航, 李会钦. 外语教育学人才培养:内涵、挑战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3-14. |
[2] | 张姝玥.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模型探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116-124. |
[3] | 卓玲.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对外语教学生态位的影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103-115. |
[4] | 杜可君. 外语教育学视阈下的外语教学实践:超越语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118-126. |
[5] | 穆惠峰. 外语教学的学科研究现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3): 42-4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