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10, Vol. 10 ›› Issue (11): 17-21+61.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06
柯英;
发布日期:
2020-07-25
Published:
2020-07-25
摘要: 苏珊.桑塔格在其后期作品《火山恋人》中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的手法。与桑塔格在早期小说中消除作者痕迹的做法不同,这部作品尤其突出作者型叙述声音。"我(们)"和"你(们)"这样看似平淡的人称指涉在桑塔格的笔下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们既是对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叙述距离的探索,又是对作者和所塑造人物的关系的审视,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设一道沟通的桥梁,使作者型的叙述声音得以穿越时空,在对话中寻求历史事件的现世警示。同时,一个没有人称指涉的全知的作者型声音对"我(们)"和"你(们)"进行了补充,建构了虚构的权威,引导读者作出明辨是非的判断。
柯英;. 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火山恋人》的作者型叙述声音[J]. 当代外语研究, 2010, 10(11): 17-21+61.
[1] | 王渝, 杜世洪. 对话哲学视角下概念隐喻的还原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97-109. |
[2] | 曾国才. 对话语言学:核心思想及其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3): 53-60. |
[3] | 王立新;. 处境、问题与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对话意识[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4): 15-17. |
[4] | 刘华文, 裔传萍. 中西比较视域下陶潜的形象投射[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2): 88-91. |
[5] | 徐德荣, 王翠转. 儿童冒险小说中对话的文体风格再现——以《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4): 99-105. |
[6] | 曾国才. 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对话构式语法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4): 10-14. |
[7] | 赵民. 关于同一事件的英语社论的结尾对比分析——介入系统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4): 23-28. |
[8] | 于杰. 《白雪公主后传》的女性主义叙事解读[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13(09): 39-42. |
[9] | 王初明. 哪类练习促学外语[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13(02): 28-31. |
[10] | 方红;. 从《小岛》看安德丽娅·勒维与英国社会的三场“对话”[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10): 69-73+77. |
[11] | 李方木;. 贝里尔·弗莱彻女性主义三部曲的叙事特征[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5): 62-65+72+78. |
[12] | 冯全功;. 从实体到关系——翻译研究的“间性”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1): 48-52+64. |
[13] | 岳颖;. 学术语篇的介入资源与人际意义构建——基于学习者语篇的个案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7): 30-35+60. |
[14] | 王祖友;. 跨越时空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威廉·福克纳创作艺术研究》一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1): 57-5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