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图绘世界——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访谈录(英文)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何卫华;朱国华;
    2010 (11):  1-11+21+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15
    摘要 ( 225 )  
    在访谈中詹姆逊首先指出,探询形式和历史之间的关系是他所有著述背后的根本性驱动力。在他看来,人文知识的非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人文知识分子就公共事件发言的自由。在界定"晚期资本主义"时,詹姆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逻辑进行了说明,并对未来的政治形式作了展望。总体性是詹姆逊很多著述中的关键概念,他指出,总体性只是一种超越个人想象的渴望。他重申了"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论断,同时指出,基础是指整个结构,而不仅仅是经济。针对一些人对文学研究脱离文学的指责,詹姆逊指出,在后现代语境中,文学在艺术领域的重要性已大为削弱;相反,电视和电影等艺术形式应得到更认真的对待。因为现在每个人都已明白意识形态无所不在,所以乌托邦成为他关注的又一重心,并指出自己今后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寓言和神话。最后,詹姆逊还对中国当下的文化现状作了简要的评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都是流亡者”——论马洛夫小说《约翰诺》中的流亡意识和民族身份认同
    刘宁;
    2010 (11):  12-16+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05
    摘要 ( 328 )  
    《约翰诺》是戴维.马洛夫的第一部流亡主题小说。小说主人公约翰诺代表了那些来到新大陆、远离英帝国中心的澳大利亚移民。与生俱来的民族身份感的缺失使他的内心充斥着强烈的流亡意识和重新确立自身民族身份的渴望。本文从"强烈的流亡意识和民族身份不确定性的焦虑"、"流亡意识的加剧和梦幻泡影般的寻根之旅"以及"毁灭与重生的两种选择向度"三个层面来解析这部作品中的流亡意识和民族身份认同。最后,文章尝试揭示这部作品本身所蕴涵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穿越时空的对话——论《火山恋人》的作者型叙述声音
    柯英;
    2010 (11):  17-21+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06
    摘要 ( 271 )  
    苏珊.桑塔格在其后期作品《火山恋人》中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的手法。与桑塔格在早期小说中消除作者痕迹的做法不同,这部作品尤其突出作者型叙述声音。"我(们)"和"你(们)"这样看似平淡的人称指涉在桑塔格的笔下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们既是对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叙述距离的探索,又是对作者和所塑造人物的关系的审视,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设一道沟通的桥梁,使作者型的叙述声音得以穿越时空,在对话中寻求历史事件的现世警示。同时,一个没有人称指涉的全知的作者型声音对"我(们)"和"你(们)"进行了补充,建构了虚构的权威,引导读者作出明辨是非的判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持人话语
    张辉;
    2010 (11):  2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07
    摘要 ( 2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式语法与二语习得:现状、问题及启示
    徐维华;张辉;
    2010 (11):  23-28+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08
    摘要 ( 381 )  
    随着构式理论的发展,构式语法在语言习得方面的应用也日渐增多。本文主要论述以Goldberg为代表的认知构式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简要描述了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构式语法理论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词义演变与理解的转喻阐释
    卢卫中;
    2010 (11):  28-31+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09
    摘要 ( 333 )  
    概念转喻是人类造词的语义理据之一。概念转喻对词义演变的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即词义的扩大与缩小、表层"逻辑矛盾"中反映出的词义变化、隐喻与转喻共同作用下的词义变化以及转喻义对语境的依赖性等方面。研究表明,概念转喻既是词义变化的一个重要动因,也是词义理解的认知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身性X-self结构的主观性——视角标记功能
    赵秀凤;展伟伟;
    2010 (11):  32-36+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11
    摘要 ( 268 )  
    在分析反身性X-self基本语义特征的基础上,本文从识解模式入手提出不同反身结构的选择和变换与情感表达或视角移情密切相关,是实现话语主观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常规情况下,说话者采用外视角识解模式:先行词所指担当反身代词所指对象的近距离概念参照点,对其进行最大程度的客观识解,语言上体现为高度语法化反身结构。当识解情景涉及话语描述对象自身的观察、感知、言语或思想时,说话人可以或多或少放弃外在立场,采用内视角识解模式,不同程度地凸显感知主体的主观性,体现为图像名词词组结构、语内传递结构和自由间接引语结构。在第三人称叙事语境中,这些结构有时隐含两类视角,或合或离,传达叙述者对感知人物的移情或反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习语理解方式的类型综观
    徐景亮;
    2010 (11):  37-40+31+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12
    摘要 ( 236 )  
    目前,对英语习语理解方式的研究往往从单一视阈进行,如通过英汉文化差异的比较解读习语的意义。然而,参照利奇的"意义"七分法,对习语的意义进行分类,发现其意义的建构机制具有两个特征:理据的复杂性和表达手段的多相性。前者反映出理据是多源的,涉及民俗、文化、概念域知识等。后者体现出其认知的基础,关系到隐喻、转喻、象征和概念合成等认知模式。由此证实,英语习语的理解方式应是混合性的,包括民俗、文化和认知模式三种类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凡达之身心谁做主?——身份构建的文化和认知视角
    杨波;
    2010 (11):  41-47+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14
    摘要 ( 276 )  
    本文结合文化和认知的视角分析影片《阿凡达》中男主人公杰克的身份构建(包括分裂和整合)。文章首先结合影片中的相关细节论述了体验心智、身份构建和文化模式之间的关系,指出文化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我们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然后文章借助Lakoff的隐喻理论举例分析了杰克分裂的自我主体和本身的控制与失控、矛盾冲突、本质与"真我"等现象。作者采用多重整合网络模式详细地分析了杰克的性格和"真我"身份的构建及最终确立过程。最后的结论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长处,这对关注此主题的文化、文学和文体学研究无疑是有益的补充和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士”杜甫:雷克思罗斯英译杜诗文本价值观
    葛中俊;唐佳萍;
    2010 (11):  47-52+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04
    摘要 ( 341 )  
    雷克思罗斯创造性地将中国道家思想赋予英译杜诗,其笔下的杜甫呈现出与传统印象不同的"道家隐士"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大获成功。本文着重分析雷译杜诗中的道家思想,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文本价值;道家思想的嵌入为杜甫诗歌增添了新的文学性。文章最后阐述了翻译中补偿与竞争的必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步在线的同侪互评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动机及写作水平之影响
    王丽;
    2010 (11):  52-56+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13
    摘要 ( 253 )  
    本研究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同步在线的同侪互评英语写作教学实验,探讨同步在线的同侪互评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动机及写作水平之影响。受试者在教学实验前后,分别接受写作动机量表与作文评分量表的测量,并填写课程回馈问卷。经由量化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实验前后写作动机未呈现显著差异,但写作水平呈现显著差异。最后提出具体建议,供未来研究以及写作教学实践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