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剑鹏. 学习者会话自我修补与外语有效教学[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6): 79-88. |
[2] |
刘兴华, 纪小凌, 余继英. 以评促学——大学英语写作有效同伴反馈模式构建及促学效果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5): 9-15. |
[3] |
姚剑鹏. 基于语料库的我国英语学习者话语自我重复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5): 60-65. |
[4] |
范劲松. Rasch模型下自我评估量表的效度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2): 34-40. |
[5] |
姚剑鹏. 二语习得视阈下会话自我修补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2): 33-37. |
[6] |
薛芬. 基于聚类分析的英语学习者动机类型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2): 44-51. |
[7] |
吕海霞, 安晓灿. 大学英语数字化写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自我认知调查[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10): 36-40. |
[8] |
姚剑鹏. 二语教师话语中的修补启动[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9): 70-75. |
[9] |
王祖友. 批评家的历史使命——查尔斯·阿尔铁里教授访谈录[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5): 65-67. |
[10] |
黄雪萍. 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4): 39-42. |
[11] |
章柏成;. 自我概念研究新进展——《探索语言自我概念》评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10): 74-75. |
[12] |
韦晓保;.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9): 61-65+78. |
[13] |
李绍鹏;杨连瑞;. 二语习得动机理论研究新进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5): 43-47+77. |
[14] |
柯英;. 塑造与被塑造——论《在美国》中自我塑造的矛盾性[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9): 48-52+61. |
[15] |
蒋艳;马武林;. 自我监控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8): 30-3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