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0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透视文化、重构历史:新历史主义的缔造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教授访谈录(英文)
    生安锋;
    2010 (03):  1-6+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04
    摘要 ( 401 )  
    在本谈话中,格林布拉特回顾了自己学术生涯中所受的形式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以及自己是如何逐渐介入莎士比亚研究、从而在莎学研究中异军突起的;作为颇具盛名《诺顿文选》的第二任总编辑,他清晰地指出了《诺顿文选》和英语文学经典的建构和重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文选使用者在经典建构中的作用、经典的筛选机制和其中的商业因素等;他也谈到自己对缔造文化理论体系和重新阐释莎士比亚的新认识、文学批评与政治活动主义的关系、对"历史的文本性"的阐释和澄清等。最后,格林布拉特教授也对中国学界对新历史主义的批评和质疑做出了认真的回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态度系统考量奥巴马获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引发的争议
    王振华;
    2010 (03):  7-11+46+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08
    摘要 ( 293 )  
    本文从态度系统理论出发,从情感类、判断类和鉴赏类三种态度类型考量奥巴马获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引发的争议。通过态度系统网络对所选文本的分析,发现三种态度类型的正反态度是情感类、判断类和鉴赏类三种争议的生成机制。结语中指出,具有极性的语言结构也是分析争议的一种有效语言资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英语反意问句中附加问句与主句的可分离性
    张德禄;周娜娜;
    2010 (03):  12-16+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12
    摘要 ( 215 )  
    本文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探讨英语祈使句的限定成分,以及反意问句中主句与其附加问句的可分离性特点。从英语祈使句的限定成分在否定和强调形式中总是"do"的现象中得出祈使句的限定成分为"do"的一般现在时形式,强调施加影响的现时性;从祈使句的附加问句的限定成分为"shall/will",陈述句的附加问句的限定成分和主句的可以不同,以及它们可以有不同的语气成分等现象中可见,反意问句的主句的语气成分与其附加问句的语气成分可以是分离的。本文同时也对英汉反意问句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篇评价的语用纬度阐释——兼论英语学术书评中的评价策略
    陈令君;
    2010 (03):  17-20+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09
    摘要 ( 281 )  
    评价是近年来语言学界一个热门话题,但大多数研究都聚焦在语篇语义及语法层面,很少从语用视角出发探讨语篇中评价的属性及其表达策略。然而,评价研究的哲学渊源和以往评价研究呈现的语用倾向无不体现了评价的语用维度。英语学术书评作为一个特殊的语类充满了评价表达的礼貌性和客观性等策略,充分彰显了语篇评价的语用本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英文)
    沃尔夫冈·托伊贝特;
    2010 (03):  21-35+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10
    摘要 ( 272 )  
    文章首先探讨了索绪尔语言学、心灵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以及辛克莱语料库语言学中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研究范式和态度立场。作者接着深入讨论了与意义研究这一所有语言研究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核心概念,如释义、话语社团、历时视角、阐释等。最后,作者提出未来语料库语言学家的首要任务,即从历时的角度对话语对象"语言"层层叠加话语者的阐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的成长与发展
    甄凤超;
    2010 (03):  36-41+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11
    摘要 ( 347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文章拟以语料库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二语习得、翻译、普通语言研究等领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为脉络评述语料库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特征以及取得的成就,并预见未来语料库语言学在短语学、历时语言学以及批评话语分析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克纳非线性艺术叙事范式及其审美价值
    李方木;宋建福;
    2010 (03):  42-46+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05
    摘要 ( 435 )  
    福克纳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复杂多变,但其不少经典文本具有独特的具象化叙事范式,这种具象化的非线性叙事可称为艺术性叙事。在《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我弥留之际》和《八月之光》中,福克纳选取了各不相同的叙事范式,同时又将每个范式分别具象化为窄口瓶、棺材和瓮的意象,这些意象承载着特定的主题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非线性叙事实现了向传统与理性的回归。艺术性叙事形象性强,兼顾了故事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艺术性统一,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约翰·厄普代克的宗教观
    韩久全;靳涵身;
    2010 (03):  47-51+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06
    摘要 ( 221 )  
    本文从宏观背景、微观背景和厄普代克的代表作三个角度探讨了其深刻的宗教观。厄普代克认为:1)上帝只不过是一个对人世不闻不问的"异类";2)宗教活动是必要的,人们需要宗教的慰藉;3)性是"新宗教"。厄普代克在作品中对性做了大量临床式的描述,其目的是试图把性行为升华到神圣的高度、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论的流变与概念的延伸——梳理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话语”一词
    潘雯;
    2010 (03):  52-56+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03
    摘要 ( 346 )  
    "话语"(discourse)一词辗转于当代学术的不同学科中,使用普遍而又含义混杂。本文对其在文学研究领域的语义进行了梳理,比较了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和理论流派对"话语"的使用,及不同使用所带来的词义的扩展,并提炼出"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这一文学的"话语"发展线索。同时,本文还就一些对"话语"认识上的盲点进行了探讨,如如何理解汉语的"话语"和"discourse"等其它西文表达的关系,语言学、哲学和文学是如何互动着推进当代的话语思想,"话语"除解构之外还有怎样的社会功能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的名字叫红》的后现代叙事手法解析
    林玉珍;
    2010 (03):  57-60+6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007
    摘要 ( 547 )  
    诺贝尔获奖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借用了众多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口吻来讲述一个涉及谋杀、爱情、艺术和哲学在内的故事,其叙事手法包含明显的后现代元素:1)将谋杀、爱情和文化等大众感兴趣的通俗小说元素融入历史冲突和文化冲突,是一部文类混杂的后现代小说;2)包含众多的故事碎片,一再挑战故事的连续性、封闭型和完整性,给读者留下了大量仔细玩味的空间;3)众多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分别处于小说的不同叙事层面上,构成了多重声音的效果;4)以画喻文,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关注小说写作,表现了后现代小说的自我反映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