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风节, 汪楠, 张亦凡, 唐敏, 王俊青. 医学研究生学业倦怠现象的浅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6): 599-602. |
[2] |
张颖颖, 包婺平, 张国清, 张鹏宇, 郝慧娟, 薛艺抒, 殷东宁, 刘玮, 周新, 张旻. 临床八年制呼吸系统整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4): 414-418. |
[3] |
郑文芝, 董素芳, 李永莉, 王前, 吴洁.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实验教学中翻转课堂联合传统教学法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1): 113-116. |
[4] |
陈辰, 张月, 胡晓波. 尿路感染报警信息阈值设置和临床应用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68-171. |
[5] |
钱莹, 任红, 张文, 王伟铭, 谢静远, 李晓, 陈楠, 陈晓农. 浸入式全英语教学在临床医学肾脏专业授课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718-720. |
[6] |
王晋, 王松涛, 刘晓杨, 洪勇智, 赵鹏. 脂肪酸的摄入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的荟萃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95-601. |
[7] |
张利伟, 井娜, 司力, 杨佰霞, 宋鉴清, 张宁, 鲍渝霞, 沈韻,. STA-Liates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性能的多中心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5): 533-537. |
[8] |
孙爱华, 陆怡德, 马蔚芸,.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系统的方法学评价和量值溯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3): 280-283. |
[9] |
王继光, 丁风华,. 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的认识[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6): 547-550. |
[10] |
钱明理, 任懿倩, 杜坤, 张广慧,. 电化学发光法和即时检验法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方法学比较和性能评估[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3): 273-277. |
[11] |
黄燕, 张珏, 余洲海, 俞小菀,. 不同尿沉渣分析仪与人工镜检的比较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6): 557-559. |
[12] |
张晓燕, 黄琴, 安利, 王晓敏,. ~(18)FDG-PET在淋巴瘤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5): 509-510. |
[13] |
宋斌斌, 邵文琦, 吴炯, 张春燕, 郭玮, 潘柏申,. 国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的检测效果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1): 70-73. |
[14] |
韩芳,. 白天过度嗜睡及其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6): 579-581. |
[15] |
鲁智勇, 郑捷,. 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3): 360-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