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11, Vol. 10 ›› Issue (01): 26-29.doi: 10.16150/j.1671-2870.a1435
陈怡琳, 施仲伟, 胡厚达, 许燕, 张凤如,
出版日期:
2011-02-25
发布日期:
2011-02-25
Online:
2011-02-25
Published:
2011-02-25
摘要: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急性及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法:对24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25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及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VVI二维动态灰阶图像,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观中基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①3组受检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向相同;②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心肌缺血组部分缺血节段的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降低,但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为评价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信息。
陈怡琳, 施仲伟, 胡厚达, 许燕, 张凤如,.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扭转运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1): 26-29.
[1] | 桂燕萍, 陈晔芬, 施仲伟, 许燕. 超声心动图右室面积变化分数筛查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同步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331-335. |
[2] | 王晨琛, 方跃华, 施仲伟, 屈雪蒸. 25例主动脉瓣成形术后一年的超声心动图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 21(03): 395-398. |
[3] | 罗晓颖, 许燕, 张建盛, 吴立群, 戚文航. 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价值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3): 303-307. |
[4] | 王晨琛, 杨文波, 华玮, 陈晔芬, 苏秀秀, 龚俊世, 方跃华. 左心耳解剖形态、功能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2): 151-156. |
[5] | 张玉奇, 鲍圣芳. 血管环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预后评估[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5): 487-490. |
[6] | 陈晔芬, 施仲伟. 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3): 292-296. |
[7] | 施仲伟. 2016年欧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建议》新指南极大简化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1): 38-41. |
[8] | 万颖蕾, 倪逸敏, 顾志冬.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82-585. |
[9] | 华玮, 许燕, 施仲伟,.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准确性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3): 244-247. |
[10] | 桂燕萍, 施仲伟,.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3): 248-252. |
[11] | 罗晓颖, 许燕, 张凤如, 张瑞岩, 戚文航,. 血清铁蛋白与首次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6): 610-612. |
[12] | 陈晔芬, 胡厚达, 施仲伟,. 组织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收缩期后收缩的特征[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3(03): 289-292. |
[13] | 罗晓颖, 许燕, 施仲伟, 张凤如, 戚文航,.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单中心资料[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3): 258-262. |
[14] | 郑芳媛, 周毓青,.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胎儿心脏功能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2): 205-208. |
[15] | 陈晔芬, 施仲伟, 许燕, 胡厚达,. 组织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收缩期及等容收缩期的运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1): 35-3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