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浩, 张治, 解学乾, 杨文艺, 刘少稳. 冠脉生理功能评估软件(DEEPVESSEL FFR)与有创FFR在评估冠脉缺血中的对比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4): 384-390. |
[2] |
孙芙蓉, 陈克敏, 潘自来, 徐敬慈, 饶敏. 枕动脉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不同重建方法间的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1): 80-83. |
[3] |
李云峰, 江泓, 李宁, 孙青芳.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三叉神经痛的价值分析与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5): 562-565. |
[4] |
沈卫峰,.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价值的认识[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0(01): 2-5. |
[5] |
李惠民, 于红, 肖湘生, 刘士远,. 原发性肺癌的多层CT血管造影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 9(02): 137-140. |
[6] |
刘玉, 董海鹏, 邵丹丹, 林晓珠, 徐学勤, 陈克敏,. 胰腺CT血管造影检查中造影剂浓度对增强效果的影响[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2): 181-184. |
[7] |
沈洁云, 张欢,.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价值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 8(02): 212-214. |
[8] |
张佳胤, 李成州, 陆靖, 丁月根, 朱丹, 陈忠华, 李明华,.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价值[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6): 637-640. |
[9] |
胡健, 吴立群, 陆林, 张奇, 张瑞岩, 丁风华, 沈卫峰,.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05): 540-542. |
[10] |
吴达明, 张华, 靳勇, 吴志远, 董海鹏, 陈克敏,. 多排CT对肺动脉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3): 221-224. |
[11] |
陈丽娜, 吴云林,. 门静脉CT血管造影在门静脉高压检查中的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 5(03): 269-272. |
[12] |
李霞,丁晓毅,郑捷. MRI诊断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探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4): 37-39. |
[13] |
詹迎江,陶正龙,王咏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4): 73-75. |
[14] |
胡锦清,沈建康. 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4): 81-84. |
[15] |
沈介明,胡锦清,张仲伟,乙芳,凌华威,汤荟冬,王瑛. 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测量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比较[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 3(03): 41-4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