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闫晓红, 薄建萍.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下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中的评估价值[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5): 418-422. |
[2] |
李倩倩, 辛晓瑜, 汤荟冬, 吴方. 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4): 240-245. |
[3] |
邵建伟, 胡赟赟, 倪通天, 陈敏, 周伟君, 毛恩强, 陈尔真.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临床研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 16(01): 32-36. |
[4] |
周敏慧, 谢心怡, 任汝静, 王刚. 以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一例报告[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1): 92-94. |
[5] |
肖卫民, 成蔚阳,. 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剂治疗现状和研究展望[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05): 282-288. |
[6] |
赵宗波, 贾传海, 刘晖.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技术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预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中的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4): 412-417. |
[7] |
邢英琦, 陈丽敏, 陈虹秀. 经颅多普勒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展望[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4): 368-372. |
[8] |
邵莉, 郭胤仕, 王洁琼, 王怡玮, 卢慧,. 呼吸道症状特应症患者尘螨过敏状态与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清IgE的关系[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5): 355-358. |
[9] |
孙超, 任蕾, 林桦,. 脑梗死合并不同程度记忆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比较[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4): 288-292. |
[10] |
欧茹, 李飞, 邹腾甜, 唐亚梅,. 脑梗死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2): 103-106. |
[11] |
张世洪, 叶凯丽,. 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保护剂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2): 83-87. |
[12] |
慕瑾瑾, 杨康, 冯玉兰, 傅毅.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伴新发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的探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5): 492-497. |
[13] |
买买提依明, 热西旦, 陈波, 张祥, 马卫英, 杨康, 傅毅. 染色体9p21多态性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易感性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5): 498-502. |
[14] |
宋元林, 陈淑靖,.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气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3): 215-217. |
[15] |
徐红华, 王晓, 陈淼, 葛勤敏,.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分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 10(06): 428-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