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9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微量清蛋白尿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作用
    王鸿珍, 徐文彬, 陶蓉,
    2014 (03):  169-173.  DOI: 10.16138/j.1673-6087.a1164
    摘要 ( 234 )  
    目的:探讨微量清蛋白尿(MAU)是否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有预测作用。方法:筛选183例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收集其临床相关数据。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48 h检测胱抑素C(Cys C),根据术前、术后Cys C变化分为CIN和非CIN 2组,分析CIN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IN总发生率为9.8%(18/183)。与非CIN组比较,CIN组中年龄≥75岁老年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PCI术及存在MAU的患者明显居多,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低,术前血肌酐、Cys C、尿酸以及对比剂剂量/eGFR比值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ys C和MAU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CIN的发生率随着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升高而显著升高。结论:术前Cys C和MAU是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IN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的UACR水平可预测术后CIN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半乳凝素-3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顾薇, 李艳艳, 吴立群, 邵金炎, 周玲, 邓星奇,
    2014 (03):  174-178.  DOI: 10.16138/j.1673-6087.a0626
    摘要 ( 249 )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半乳凝素-3(galectin-3,Gal-3)的变化,探讨Gal-3在心衰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衰患者120例,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50例,Ⅳ级40例。于治疗前、后检测Gal-3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以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结果:NYHAⅡ~Ⅳ级组血Gal-3、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亚组之间Gal-3、NT-proBNP水平均有差异(均P40%组(P70 mm组Gal-3水平高于LVEDD<0.05);NT-proBNP在治疗前、后均无差异。治疗前Gal-3、NT-proBNP水平分别与NYHA分级、LAD、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64、0.48、0.67、-0.67,P<0.05或P<0.0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者Gal-3、NT-proBNP水平更高。结论:急性心衰患者血Gal-3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与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相关,提示Gal-3可能参与急性心衰的发病过程。Gal-3和NT-proBNP水平同时异常升高者近期预后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胰腺分裂症的诊断、治疗价值研究
    别里克·扣肯, 蒋唯松, 龚彪, 朱颖,
    2014 (03):  179-183.  DOI: 10.16138/j.1673-6087.a0907
    摘要 ( 330 )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胰腺分裂症(PD)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明确诊断的20例P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变化,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来评估腹痛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患者症状以腹痛为主,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为75%。经ERCP确诊的患者中,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检出率为24%。内镜下治疗包括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主和(或)副乳头切开引流(95%)、胰管支架置入(65%)及鼻胰管引流(55%)。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P<0.05),疼痛VAS评分下降(P<0.05)。结论:PD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较高,内镜下治疗可有效减少PD患者腹痛的程度并增加患者体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氧化二砷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聂瑞敏, 崔雯, 王学锋, 奚晓东, 糜坚青, 王瑾,
    2014 (03):  184-188.  DOI: 10.16138/j.1673-6087.a1005
    摘要 ( 370 )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ATO)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TO(0、0.25、0.5、1、1.5、2、2.5、5和10μmol/L)孵育富血小板血浆(PRP)0、3、15、30、45和60 min,在2 mg/L胶原或2μmol/L腺苷二磷酸(ADP)刺激下,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在刺激剂为2 mg/L胶原时,ATO(≥5μmol/L)孵育PRP 60 min,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在相应的时间梯度实验中,ATO浓度从5μmol/L上升到10μmol/L,抑制血小板聚集所需要的孵育时间从45 min下降到30 min,ATO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浓度(r=-0.902,P=0.001)和时间(r=-0.964,P=0.002;r=-0.910,P=0.032)依赖性;在刺激剂为2μmol/L ADP时,ATO(≥2μmol/L)孵育PRP 60 min,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在相应的时间梯度实验中,ATO浓度从5μmol/L上升到10μmol/L,抑制血小板聚集所需要的孵育时间从45 min下降到15 min,ATO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具有浓度(r=-0.815,P=0.007)和时间(r=-0.921,P=0.009;r=-0.963,P=0.009)依赖性。结论:低浓度的ATO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没有明显的作用,但是高浓度ATO(≥2μmol/L)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并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反式维A酸抑制细胞内凋亡信号和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赵潇然, 陈岩, 朱劲舟, 杨克, 陈秋静, 朱政斌, 金清清, 张凤如,
    2014 (03):  189-192.  DOI: 10.16138/j.1673-6087.a0966
    摘要 ( 260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用ATRA对大鼠心肌母细胞株H9c2进行预处理,之后通过缺氧-再氧干预建立体外心肌IR模型。干预后的H9c2细胞用水溶性四唑盐试剂(WST-1)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膜联蛋白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检测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活化胱天蛋白酶-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以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家族信号p38 MAP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的磷酸化表达变化。结果 :IR后ATRA0.01μmol/L和1μmol/L处理组H9c2细胞的存活率升高(P<0.01),使IR后H9c2细胞的Bcl-2表达升高(0.78±0.01比1.08±0.02,P<0.01),胱天蛋白酶-3表达降低(1.24±0.03比0.97±0.04,P<0.01)。结论:ATRA提高了IR后H9c2细胞的存活率,抑制了IR后H9c2细胞的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MAPKs信号表达下调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oll样受体4及环氧化酶2在大鼠动脉血栓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璩斌, 陈晓南, 曹久妹, 王红艳, 陆林, 吴方,
    2014 (03):  193-197.  DOI: 10.16138/j.1673-6087.a0177
    摘要 ( 303 )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及环氧化酶2(COX-2)在大鼠动脉血栓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组化)技术检测大鼠动脉血栓的TLR-4、COX-2蛋白表达和分布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建立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后第1、3、7、14天(D1、D3、D7、D14实验组)及相应天数假手术组(D1、D3、D7、D14对照组)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均n=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OX-2及TLR-4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上述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见实验组血栓中的炎性细胞TLR-4、COX-2染色呈不同程度阳性,其中D1、D3组阳性染色不明显,D7、D14组的切片阳性染色逐渐加强。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中TLR-4、COX-2蛋白表达量随血栓形成后天数的推移而逐渐升高,并在第14天达到了最高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LR-4与COX-2蛋白水平变化有明显相关性(r=0.831,P=0.007);而对照组TLR-4及COX-2表达量低。结论:COX-2、TLR-4蛋白表达水平在大鼠颈动脉血栓中明显增加,提示其与动脉血栓形成有关,可能参与了动脉血栓形成的过程,并且COX-2与TLR-4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上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磷酸酶2A调节亚基PR55-γ基因克隆及真核细胞表达
    魏波华, 梁惠欣, 王翠翠, 陈连祥, 叶静, 陆一鸣,
    2014 (03):  198-202.  DOI: 10.16138/j.1673-6087.a0338
    摘要 ( 266 )  
    目的:构建蛋白磷酸酶2A(PP2A)调节亚基PR55-γ(PPP2R2C)慢病毒过表达质粒,并在U87细胞株中稳定过表达PPP2R2C,探讨PPP2R2C对PP2A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反转录(RT)-PCR扩增PPP2R2C的编码序列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WPIR-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中,获得PWPIR-EGFP-PPP2R2C载体,通过酶切鉴定、质粒测序确定质粒克隆成功,用磷酸钙沉淀法将质粒转导至U87细胞中,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U87细胞转导效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通过PP2A蛋白免疫共沉淀法检测PP2A活性。结果:PWPIR-EGFP-PPP2R2C载体构建及U87细胞株稳转过表达PPP2R2C成功,并且细胞转导效率超过90%,外源性PPP2R2C表达率上升近23倍,过表达PPP2R2C能够增强PP2A活性。结论:PWPIR-EGFP-PPP2R2C载体构建成功,并通过慢病毒转导细胞U87细胞株表达PPP2R2C成功,过表达PPP2R2C能够增强PP2A活性,为进一步研究PPP2R2C功能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候选蛋白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与泛素连接酶环指蛋白4交互作用的研究
    王海红, 顾卫琼, 周隽, 朱军,
    2014 (03):  203-207.  DOI: 10.16138/j.1673-6087.a0559
    摘要 ( 242 )  
    目的 :寻找与类泛素(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介导的泛素连接酶(SUMO-targeted ubiquitin ligase,STUbL)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 4,RNF4)相互作用的蛋白以及底物,为相关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人脑互补DNA文库、高灵敏质谱分析技术在RNF4过表达细胞系中筛选出一批与RNF4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验证候选蛋白是否确实与RNF4发生相互作用,采用相同实验检测候选蛋白是否可被SUMO化修饰。结果:酵母双杂交和高灵敏质谱分析技术筛选出77个候选蛋白。验证了采用2种方法均筛出的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poly(rC)binding protein 1,PCBP1]可与RNF4交互作用,并且CO-IP实验证实PCBP1可以与SUMO相互作用。结论:PCBP1与RNF4存在交互作用,PCBP1蛋白可以被SUMO化修饰,RNF4可能通过调控SUMO化的PCBP1的降解来影响其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初探
    陈柯, 王海郦, 王舒蓓, 徐莹, 孙蕴伟,
    2014 (03):  208-211.  DOI: 10.16138/j.1673-6087.a0137
    摘要 ( 584 )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又称息肉-色素沉着-脱发-爪甲营养不良综合征(polyposispig-mentation-alopecia-onycholrophia syndrome),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一类非遗传性疾病。目前关于CCS的发病机制知之甚少,有研究表明炎症免疫反应可能是CCS主导因素,RiegertJohnson等[1]和Sweetser等[2]先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替吉奥胶囊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龚卫华, 浦旭红,
    2014 (03):  212-214.  DOI: 10.16138/j.1673-6087.a1132
    摘要 ( 334 )  
    结肠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120多万,在男性中位居第3位,女性中位第2位,男女之比约为1.2∶1[1]。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2009年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第3位,发生率为29.44/10万,死亡率为14.23/10万[3]。结肠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根治性手术切除,但因早期无症状,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对于晚期结肠直肠癌患者,术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OEMS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陈瑛, 赵红燕, 刘建民, 洪洁, 王卫庆, 宁光,
    2014 (03):  215-216.  DOI: 10.16138/j.1673-6087.a0164
    摘要 ( 340 )  
    POEMS综合征是一种与浆细胞病有关的多系统病变,临床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omegaly)、内分泌障碍(endocrinopathy)、M蛋白血症(Mprotein)和皮肤病变(skin change)为主要特征,并以这5项表现的英文首字母命名,伴有神经、血液、内分泌、肾脏、消化、皮肤等多系统损害。常因某一症状而就诊于某一专科,易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离休干部老年痴呆症患病率研究
    景颖颖, 张少衡, 王加红, 唐丽春, 张蕙,
    2014 (03):  217-219.  DOI: 10.16138/j.1673-6087.a0791
    摘要 ( 298 )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伴有其他认知功能损害的获得性、持续性、进展性智能减退综合征,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增龄和脑老化相关的疾病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和医疗问题,其中老年痴呆症是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已上升为常见死亡原因的第3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2]。本研究旨在了解上海市杨浦区离休干部人群中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干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1例
    崔会芳, 黄溢华, 黄文侨, 陈旭君, 林勇, 黄建隆, 卢晔,
    2014 (03):  220-221.  DOI: 10.16138/j.1673-6087.a0518
    摘要 ( 196 )  
    患者:女,39岁,家庭妇女,以"畏寒、发热、咳嗽、咳痰3 d"为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3 d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至39.5℃,伴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不易咳出,伴轻微胸闷,无胸痛、呼吸困难,无盗汗、纳差、消瘦,无肌肉、关节疼痛,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辅助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见气管、左右主支气管管腔钙化、狭窄、变形,管腔增厚部分软骨钙化并见棘状突起,气管膜部基本正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症状的临床意义
    洪波, 李冠军, 李华芳,
    2014 (03):  222-224.  DOI: 10.16138/j.1673-6087.a0785
    摘要 ( 238 )  
    老年抑郁症广义定义指存在于老年期(≥65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狭义定义指首发于老年期(≥65岁)的原发性抑郁症。目前并无公认的老年抑郁症诊断标准,临床上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年龄≥65岁的患者诊断为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患者除抑郁症状外常表现认知损害,这与主观记忆损害(subjective cognitive impairment,SCI))、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以及阿尔茨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旭, 刘连勇,
    2014 (03):  225-228.  DOI: 10.16138/j.1673-6087.a0399
    摘要 ( 268 )  
    目前已证明2型糖尿病(T2DM)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2]。早期的强化血糖控制在短期(10年内)并不能减少大血管(主要指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在早期控制血糖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研究表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可减少T2DM患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3]。本文将近来应用DPP-4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酸锂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的临床应用
    郑仁东, 刘超,
    2014 (03):  229-231.  DOI: 10.16138/j.1673-6087.a1096
    摘要 ( 515 )  
    澳洲医师John Cade于1949年研究发现,接受过尿酸锂试验的具有攻击行为的动物变得非常安静和温顺。进一步研究发现,尿酸锂中的锂离子是发挥作用的关键,并且发表了文章(Lithium salts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tic excitement)。此后,锂制剂逐渐用于躁狂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治疗[1-2]。随着碳酸锂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人们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与帕金森病
    刘久江, 肖勤,
    2014 (03):  232-234.  DOI: 10.16138/j.1673-6087.a1135
    摘要 ( 305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表现。PD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黑质致密带含黑色素的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变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纹状体DA含量降低。目前认为PD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是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