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2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我国脾脏外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姜洪池, 赵宪琪,
    2007 (02):  101-102.  DOI: 10.16139/j.1007-9610.a1767
    摘要 ( 166 )  
    我国脾脏外科近数十年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初步的理论框架及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现代外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确立的现代脾脏外科观念已成为外科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实践中也确存在许多争议,如脾脏的功能作用有多大、不同病理状态下脾脏保留的指征、脾脏移植的意义及我国脾损伤的分级及治疗对策等。这些疑问似乎又使人们陷入了对脾脏外科领域发展中的某些问题的重新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在脾脏外科中的应用
    郑成竹, 陈丹磊,
    2007 (02):  103-105.  DOI: 10.16139/j.1007-9610.a1768
    摘要 ( 225 )  
    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病始于19世纪末期,1887年Spencer首次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行开腹脾切除术,因手术创伤过大,未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介入脾脏外科始于1991年,Delaitre等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很快得到推广,有关LS的报道也日益增多。许红兵等于1994年报道了我国较早的LS。目前腹腔镜已涉足脾脏外科的各个领域,除LS外,还包括腹腔镜保脾手术、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腹腔镜脾囊肿开窗术及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加门奇静脉断流)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损伤外科处理原则
    乔海泉, 周保国,
    2007 (02):  106-107.  DOI: 10.16139/j.1007-9610.a1769
    摘要 ( 163 )  
    脾脏有着多种重要功能,脾脏损伤时,在可能情况下尽量保留脾脏或脾组织已成共识,这也是脾脏损伤外科治疗的现代观念。保留脾脏,一方面保留了睥脏的正常功能.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因无脾而使机体容易招致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发生,尤其是儿童因脾切除后可致凶险性感染(OPSI)这一致死并发症: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外科的发展方向,符合微创观念和微创外科的要求,适应了“3W原则”,即无论做什么手术(whatever),无论外科发展到何时(whenever),无论在外科哪个领域(wherever)都要始终将微创观念贯彻于外科操作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吴志勇, 徐琳,
    2007 (02):  108-110.  DOI: 10.16139/j.1007-9610.a1770
    摘要 ( 334 )  
    原发性脾肿瘤临床少见,脾脏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14%,恶性肿瘤不超过全部恶性肿瘤的0.64%。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漏诊、误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根治术中的保脾问题
    朱正纲, 尹浩然, 林言箴,
    2007 (02):  111-113.  DOI: 10.16139/j.1007-9610.a1771
    摘要 ( 181 )  
    对胃癌根治术是否需要联合脾脏切除的争议由来已久,主要聚焦于两点:其一,从满足根治要求的角度而言,有无预防性切脾的必要性;其二,脾脏在肿瘤免疫中的功能以及脾脏切除对病人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就现有之相关文献而论,真正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尚不多见。现就我院胃癌外科学组对该问题看法的演变历程作一回顾,结合文献查阅,谈一些体会以供交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梅克尔憩室并发腹内疝致肠梗阻一例
    王银平, 赵刚, 张志奇, 孙婧璟,
    2007 (02):  113.  DOI: 10.16139/j.1007-9610.a1772
    摘要 ( 255 )  
    病例:男,32岁。因突发腹痛3d入院,伴恶心、呕吐,轻度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检:腹平,左上腹似见胃肠型,中上腹压痛、反跳痛,以左上腹为甚,叩诊呈鼓音,右下腹浊音。肝、肾区均有叩痛,墨菲征阴性。肠鸣音弱。既往无类似发作。血常规:WBC 8.4×10~9/L,N 0.84,L 0.13。血糖、血淀粉酶正常。腹腔穿刺见黄色液体,略浑浊。B超示腹腔内肠管扩张,肠间隙见少许积液,范围局限。腹部平片示中上腹见阶梯状气液平,肠管高度扩张、胀气,结肠未显影。术前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瓣约50cm处,回肠系膜对侧有一梅克尔憩室(Meckel憩室),约10cm×2cm×2cm,末端有索带与脐孔相连,憩室根部至中段有系膜与前腹壁及脐正中韧带相连。近段小肠从憩室与前腹壁间隙穿过,形成腹内疝嵌顿。嵌顿肠段血运、色泽尚可。近段肠腔高度扩张、胀气、积液。术中诊断:梅克尔憩室,腹内疝嵌顿致肠梗阻。行腹内疝松解、肠腔减压加单纯憩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憩室含全层肠壁,为真性憩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门静脉高压症脾脏保留与切除之争
    汪谦,
    2007 (02):  114-115.  DOI: 10.16139/j.1007-9610.a1773
    摘要 ( 229 )  
    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近二十余年,随着人们对脾脏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脾脏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认识,通过对外伤性脾损伤采用脾修补、脾部分切除、脾动脉结扎或脾片移植等不同的方法来保留脾脏,以避免因脾切除丧失免疫功能而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此观点在外伤性脾损伤的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瞿全,
    2007 (02):  116-118.  DOI: 10.16139/j.1007-9610.a1774
    摘要 ( 643 )  
    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 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在上世纪60~70年代国内译名甚多,如译为脾切除后暴发性或不可逆性或超急性感染等,1985年在武汉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脾脏功能与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上(以下简称脾外科会),裘法祖和夏穗生两位教授认为上述译法均有不妥之处,OPSI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又是极具危险的无脾综合征,故译为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为好,同时也便于全国准确统计OPSI的发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脏移植的发展现状
    赵宪琪, 姜洪池,
    2007 (02):  119-120.  DOI: 10.16139/j.1007-9610.a1775
    摘要 ( 375 )  
    随着对脾脏功能研究的开展和现代脾脏外科观念的深化,脾脏移植作为保留脾脏功能的重要手段已在不同层面得到广泛研究和实践。其中自体脾组织移植作为脾破裂后进行脾脏保留手术的主要措施已为大家所接受。在同种异体脾移植方面,我国学者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已使移植例数及术后生存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经验总结
    王明亮, 张锼, 陆爱国, 李健文, 胡伟国, 臧潞, 毛志海, 董峰, 冯波, 马君俊, 宗雅萍, 蒋渝, 郑民华,
    2007 (02):  121-123.  DOI: 10.16139/j.1007-9610.a1776
    摘要 ( 292 )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07年1月问33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3例病人中有2例因为睥脏明显肿大,直接行腹腔镜下手助脾脏切除;1例因术中脾静脉出血转手助操作完成手术:余30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手术平均时间为(86.54±30.43)min(50~20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10±171.24)ml(25~800 ml)。术后拔除引流管的平均天数为4.73(2~21)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76(4~55)d。无死亡病例。手术后有1例并发少量胰漏,引流3周后愈合。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安全可行,必要时可以手助下完成手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移植脾的MRA远期观察
    霍景山, 陈汝福, 陈积圣,
    2007 (02):  124-127.  DOI: 10.16139/j.1007-9610.a1777
    摘要 ( 185 )  
    目的:通过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A,3D- DCE MRA)检查移植脾的远期变化。方法:对行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后随访2年以上的17例PHT病人,行3D-DCE MRA检查,观察移植脾的成活、血液供应、与腹膜后组织中建立侧支循环的情况。结果:所有受检查病人的移植脾成活良好,并与腹膜后的静脉建立成广泛的侧支循环。结论:见腹膜后移植脾大小合适、血供良好、与周围组织建立了广泛的侧支循环,未见移植脾再行肿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睾致肠梗阻一例
    史荣亮, 金秉巍, 曹奕鸥, 刘绍群, 杨宁,
    2007 (02):  127.  DOI: 10.16139/j.1007-9610.a1778
    摘要 ( 346 )  
    病例:男,28岁,因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1d入院。查体:腹胀,无肠型,全腹压痛,有反跳痛及肌紧张,未及包块,肠鸣音亢进伴气过水声。腹部平片示部分结肠、小肠明显扩张,多发液平。B超示腹腔内肠管扩张、积液。血常规: RBC 6.9x10~(12)/L,WBC 17.9x10~9/L,N 0.88。追问病史,20年前曾有类似发作,经保守治疗后缓解。入院后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小肠广泛粘连,回肠距回盲部1m处粘连于结肠肝曲,成角并伴有180°扭转,肠襻套入粘连带,形成内疝,致右半结肠受压扩张,远端空虚,粘连处有脓苔覆盖,腹腔内见淡黄色渗液约300ml,分离粘连后,于升结肠表面发现隐睾覆盖,2.0 cm×1.5 cm×1.0 cm大小内有出血、发黑,覆有脓苔,予以切除。术后肿物病理诊断为睾丸及附睾组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的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10例经验体会)
    崔云甫, 蒋桂星, 张新宇, 韩德恩,
    2007 (02):  128-129.  DOI: 10.16139/j.1007-9610.a1779
    摘要 ( 224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式。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施行改良的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10例。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地按此术式完成胰体尾切除;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7~15 d。随访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本术式避免了损伤脾脏和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结构和功能。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脾肿瘤39例诊治分析
    徐琳, 卞正乾, 吴志勇,
    2007 (02):  130-132.  DOI: 10.16139/j.1007-9610.a1780
    摘要 ( 226 )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例原发性脾肿瘤临床资料。结果:在脾良性肿瘤20例中,计有脾血管瘤10例,脾囊肿8例,脾淋巴管瘤1例及脾错构瘤1例。在恶性肿瘤19例中,有脾恶性淋巴瘤18例和血管肉瘤1例。B超和CT检查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均为100%;B超总的定性诊断率和对脾囊肿、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分别为12.82%(5/39)、50%(4/8)和10%(1/10);CT总的定性诊断率和对脾囊肿、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分别为32.43%(12/37)、83.33%(5/ 6)和70%(7/10),总体优于B超。B超和CT均不能肯定地作出恶性诊断。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主要为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CHOP化疗方案。良性肿瘤获随访者16例,失访4例,获随访的16例至今情况良好,最长随访时问9年。恶性淋巴瘤获随访的16例中.4例死亡;1例存活5年,3例生存期已超过5年。结论:原发性脾肿瘤术前定位诊断较易,定性诊断困难。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原发性脾恶性淋巴瘤结合化疗时预后相对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脏肿瘤35例的临床诊治体会
    谭广, 于华龙, 王忠裕, 殷朔,
    2007 (02):  133-135.  DOI: 10.16139/j.1007-9610.a1781
    摘要 ( 274 )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和脾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ma ofthe spleen,MC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5例经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脾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检查对术前良恶性肿瘤鉴别准确率为85.7%,B超误诊率达20%。34例行手术探查,33例行脾切除或部分睥切除。术后病理显示,21例属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以恶性淋巴瘤最常见,占80.9%;恶性淋巴瘤术后化疗,1年存活率为90.5%(19/21),3年存活率52.4%(11/21),1例术后9年仍存活。原发性血管内皮肉瘤和脾纤维肉瘤合并肝转移者各1例,手术介入治疗术后分别存活13个月和18个月。11例原发性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为多见,分别占45.5%和27.3%,本组脾转移癌3例占8.5%(3/35),分别为胃癌脾转移、结肠癌脾转移和卵巢癌脾转移;2例于术后半年内死亡,1例术后14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淋巴瘤常需辅助性化疗。良性肿瘤术后无须特殊处理,瘤体小者行部分脾切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提高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肿瘤的生存率,对于MCS采取加强l临床探查、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可望提高检出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适应证的探讨
    高德明, 董瑞, 马庆久, 鲁建国, 王青, 褚延魁,
    2007 (02):  136-138.  DOI: 10.16139/j.1007-9610.a1782
    摘要 ( 251 )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例行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病人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脾窝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3月至5年,病人贫血状况、左上腹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脾切除对有适应证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可行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丹参对移植脾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王毓利, 乔海泉, 周保国, 姜宪, 姜洪池,
    2007 (02):  139-141.  DOI: 10.16139/j.1007-9610.a1783
    摘要 ( 279 )  
    目的:研究丹参对移植脾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套管法建立大鼠脾移植模型。分别用丹参加乳酸林格液、WMO-1号液、丹参加WMO-1号液灌注保存移植脾:保存2h后重建移植脾血供:再灌注3 h后切取移植脾。比较三组移植脾的阳性凋亡细胞数、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免疫阳性微血管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值和丙二酰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丹参加WMO-1号液灌注保存组移植脾的阳性凋亡细胞数、ICAM-1免疫阳性微血管数、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力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丹参通过抗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降低ICAM-1表达等机制对移植脾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初步报道
    尹路, 林谋斌, 赵任, 陈伟国, 张浩波, 朱正纲, 李宏为,
    2007 (02):  142-145.  DOI: 10.16139/j.1007-9610.a1784
    摘要 ( 221 )  
    目的:评价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在超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4月14例ISR手术的监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无死亡率,有2例并发症。所有病人的远切缘和侧切缘都为阴性。根据Kirwan分级,病人的控便功能满意。结论:在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应用ISR技术,既彻底达到了肿瘤根治效果,又保留了肛门的主要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囊管狭曲畸形的解剖特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
    沈宏亮, 仇明, 丁尔迅, 江道振, 郑向民,
    2007 (02):  146-148.  DOI: 10.16139/j.1007-9610.a1785
    摘要 ( 256 )  
    目的:探讨胆囊管狭曲畸形的解剖特点及其手术指征和操作要点。方法:采用M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图像捕捉等方法,分析31例病人的解剖特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胆囊周围存在粘连者予充分松解,全程游离并切除胆囊管。观察本组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6例存在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19例胆囊壶腹部与胆囊管界限不明显。所有病例的胆囊管经测量有冗长、狭窄、严重扭曲的特点,经顺行或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右上腹不适等症状缓解。结论:对于胆囊管狭曲畸形,要熟悉其解剖特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103例报告
    李学明, 肖卫东, 邓小荣, 李勇, 武彪, 张江南,
    2007 (02):  149-151.  DOI: 10.16139/j.1007-9610.a1786
    摘要 ( 351 )  
    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间我院103例有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监床资料,其中上腹部手术史32例(A组),下腹部手术史71例(B组)。结果:本组99例完成LC术,4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6.1%,无手术相关并发症。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61.4 min和5.3 d,较B组明显延长(42.5 min和3.2 d, P<0.01)。两组的中转开腹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3%vs 2.8%,P>0.05)。结论:下腹部手术史对LC手术操作影响不大,上腹部手术史不是LC的禁忌证,但增加了LC的难度。有腹部手术史施行LC手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好第一穿刺点,分离腹腔粘连建立起操作空间和安全分离松解胆囊区域的粘连使胆囊三角解剖重归清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肠癌的腹腔镜微创手术体会
    钟鸣, 唐伟军, 王少华, 崔喆, 陈路, 陈锦先, 王平治,
    2007 (02):  152-155.  DOI: 10.16139/j.1007-9610.a1787
    摘要 ( 195 )  
    目的:总结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直肠癌的手术体会。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61例直肠癌病人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手术。其中男39例,女22例,中位年龄68岁。直肠肿瘤下缘距肛缘平均(7.3±3.5)cm(3~15 cm)。结果:61例中行腹腔镜辅助手术57例(93.4%),腹腔镜手助手术2例(3.3%),中转开腹手术2例(3.3%);前切除术(AR)19例(31.1%).低位前切除术(LAR)23例(37.7%),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17例(27.9%),Hartmann术2例(3.3%)。全组手术中均未行结肠系膜裂孔或盆底腹膜关闭。平均手术时间为(165.2±41.7)min,其中前20例为(183.3±40.9)min,后41例为(162.7±36.2)min,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9.8%),吻合口漏1例(1.6%),吻合口出血2例(3.3%),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3.3%)。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有4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5(6~48)个月。随访中发生切口疝1例(2.5%),局部复发1例(2.5%),远处转移1例(2.5%),无戳创口和切口的肿瘤种植以及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微创直肠癌根治手术存在优势;做创手术的学习曲线反映手术技术属渐进式掌握和熟练过程,也是手术团队的技术水平的反映;直肠手术中形成的系膜裂孔和盆底腹膜均无缝合关闭的必要;腹腔镜微创技术根治直肠癌,将成为结肠直肠外科的主流性手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分析
    刘涛, 金志明, 李小恩, 陈志华,
    2007 (02):  156-158.  DOI: 10.16139/j.1007-9610.a1788
    摘要 ( 232 )  
    目的: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提示胆囊坏疽风险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方法:对我院225例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坏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白细胞计数(P=0.001)、体温(P=0.001)、有无胆囊结石(P=0.001)、谷丙转氨酶(P= 0.001)及血清总胆红素(P=0.001)与并发胆囊坏疽的有相关性。结论:对白细胞计数升高(≥15×10~9/L)、体温(≥38.0℃)和无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病人应警惕胆囊坏疽的可能。排除合并胆道结石、急性胆管炎及或急性胰腺炎后,谷丙转氨酶和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也是胆囊坏疽的提示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病人预后指数的分析
    丁向民, 张喜成, 诸林海,
    2007 (02):  159-162.  DOI: 10.16139/j.1007-9610.a1789
    摘要 ( 297 )  
    目的:探讨乳腺癌预后指数(breast cancer prognostic index,BCPI)在评判乳腺癌病人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病人405例,据相应数学模型,予每个生存率相关因素以一定分值。原发灶直径按线性模式评分,阳性淋巴结个数按指数模式评分,HER-2/neu癌基因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状态给予相应分值。四者评分之和为BCPI,用于评判总体生存概率和无瘤生存概率。生存资料用Logrank时序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结果:BCPI评分>9分者5年生存概率为52.5%,评分<9分者5年生存率为93.0%。在Ⅱ、Ⅲ期病人中评分<9分和>9分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BCPI可较好预测总体生存概率和无瘤生存概率。还可根据BCPI为高风险或低风险病人设计个体化治疗和随访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癌UICC分期第五版与第六版的差异及其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比较
    刘跃武, 刘洪沨, 孙永亮, 李小毅, 高维生,
    2007 (02):  163-165.  DOI: 10.16139/j.1007-9610.a1790
    摘要 ( 344 )  
    目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UICC分期第五版与第六版的差异及其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列表比较两个版本的异同,并将其标准分别应用于同一组(25例)甲状腺癌复发病人,根据病人按第五版、第六版标准及所得预后的不同来比较两者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果:两个版本对Ⅰ和Ⅱ期无明显差异,主要差异在于中晚期(Ⅲ期和Ⅳ期)上,第六版更为精细化:25例中,根据第五版,Ⅰ期15例、Ⅱ期3例、Ⅲ期7例和Ⅳ期0例;而根据第六版,Ⅰ期15例、Ⅱ期4例、Ⅲ期3例和Ⅳ期3例。25例平均随访96.6(19~372)个月,死亡3例,均死于原发病。该3例病人按第五版属于Ⅲ期,第六版则属于Ⅳ期。结论:第六版将肿瘤侵出甲状腺外的程度进行区分,并将肿瘤明显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或器官作为晚期的指标之一,更符合甲状腺癌的特点,对晚期病人预后的评估更为准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参皂甙和阿司匹林对甲状腺炎动物模型的治疗
    高福智, 赵文革, 陈晓梅, 李顺利, 张德恒, 郑泽霖,
    2007 (02):  166-168.  DOI: 10.16139/j.1007-9610.a1791
    摘要 ( 237 )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 EAT)动物模型,研究人参(茎叶)皂甙和阿司匹林对EAT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高碘和甲状腺球蛋白诱导出SD大鼠EAT动物模型,对比研究人参皂甙和阿司匹林对EAT的治疗效果。结果:人参皂甙和阿司匹林对EAT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均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后人参皂甙组和阿司匹林组的病理改变分别为1.25±0.87和1.58±1.38,与实验对照组(3.42±1.08)比较均有统汁学意义(P<0.05),其中以人参皂甙组更为明显。人参皂甙组和阿司匹林组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POAb)值均较实验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2.907±0.493、3.249±0.841和0.328±0.224、(0.417±0.309,与实验对照组的5.90±1.93和0.777±0.17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甙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对EAT动物模型均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中以人参皂甙的效果更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张瑞, 顾岩, 郭善禹,
    2007 (02):  169-173.  DOI: 10.16139/j.1007-9610.a1792
    摘要 ( 238 )  
    目的:探讨HGF和E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作用,探索出合适的诱导条件,为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组织工程构建等提供基础。方法:骨髓来自杂种犬的髂骨,采用全血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标记:用含HGF和EGF的α-MEM培养液进行诱导培养,并于诱导后7、14、21 d留取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AFP、CK18,免疫荧光检测ALB,PAS反应检测糖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率。结果: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l13、CD34和CD45皆为阴性,CD29为阳性。诱导至7 d出现AFP表达,14 d表达增高,21 d时表达下降。CK18、ALB和糖原14 d时出现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加;21 d时ALB表达阳性率可达50%以上。结论:HGF和EGF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纳米碳混悬液研究结肠癌前哨淋巴结的初步报道
    倪金迪, 尹路, 林谋斌,
    2007 (02):  174-175.  DOI: 10.16139/j.1007-9610.a1793
    摘要 ( 297 )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已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诊治中广泛开展,但SLN活检对结肠癌诊疗价值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纳米碳混悬液作为淋巴示踪剂对结肠癌前哨淋巴结进行定位活检研究,以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结肠癌诊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医源性脾损伤的原因及预防(附26例报告)
    高旗, 汪昱, 韩晓东,
    2007 (02):  176.  DOI: 10.16139/j.1007-9610.a1794
    摘要 ( 256 )  
    胃肠道肿瘤手术尤其是经腹近侧胃切除、全胃切除术和横结肠切除术中易发生脾损伤。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2200例,术中发生脾损伤26例,损伤率为1.18%。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附21例报告)
    邱云峰, 许海民, 陈虹, 廖芝伟,
    2007 (02):  177-178.  DOI: 10.16139/j.1007-9610.a1795
    摘要 ( 206 )  
    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DRS)并不少见,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脾外伤的12%~15%,我们自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救治DRS 2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网膜缝合法在脾外科出血的临床应用
    李瑞华, 吕晔, 曾智豪,
    2007 (02):  178-179.  DOI: 10.16139/j.1007-9610.a1796
    摘要 ( 266 )  
    无论是门静脉高压脾切除后脾床出血或医源性脾外伤性出血,有时均可发生难以止血的局面,而彻底止血及避免脾脏切除仍是每一位外科医师所希望的。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用大网膜缝合法进行止血术共18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病人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与DNA倍体的关系
    朱少俊, 金洲祥, 王继生, 徐鲁白,
    2007 (02):  180-181.  DOI: 10.16139/j.1007-9610.a1797
    摘要 ( 295 )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作为表征基因组不稳定性的一个指标,具有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临床价值。但对胃癌中MSI的研究报道尚不一致,我们通过检测已发现MSI在胃癌病人的胃液中有较高阳性率,且与预后相关。为进一步比较胃癌组织与胃液中MSI的阳性表达率,我们对60例病人的胃癌组织MSI两位点和DNA倍体类型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DNA倍体类型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谈脾脏外科发展史
    吴耀华, 代文杰, 姜洪池,
    2007 (02):  182-185.  DOI: 10.16139/j.1007-9610.a1798
    摘要 ( 272 )  
    脾脏是一有着特殊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器官,脾脏外科的发展与解剖学、生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脾脏外科的发展史作一回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
    何凯, 张延龄, 姚琪远,
    2007 (02):  186-188.  DOI: 10.16139/j.1007-9610.a1799
    摘要 ( 236 )  
    造口旁疝是指病人接受造口手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腹腔内组织和器官突出于结肠、空肠或尿道等造口周围的人造通道中所形成的肿物,是各种造口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造口手术的10%~25%,在Miles和Hartmann手术中发病率更是高达30%~50%。术后一旦发生造口旁疝往往会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病人自身的疏忽,使得疝囊及其内容物不断增大,从而直接影响到造口装置的密封性:同时绝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皮肤刺激、局部胀痛及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降低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开腹造口旁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等优势,正逐步得到应用。本文就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和围手术期的处理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移植后的肝再生研究进展
    陈钟, 官伟军, 陈玉泉,
    2007 (02):  189-191.  DOI: 10.16139/j.1007-9610.a1800
    摘要 ( 321 )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治疗十分棘手。自1985年开始采用急诊行原位肝移植治疗以来,术后一年生存率已提高至83%。但是急诊行原位肝移植存在供体短缺等缺点,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肝细胞移植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有望成为治疗ALF的另一种有效手段。由于肝脏的再生潜力很大,移植肝细胞所提供的暂时、有效的肝功能支持.为受体肝脏的再生恢复赢得了时间,从而可使ALF病人有时间等待肝移植,甚至有可能避免肝移植。研究ALF肝细胞移植后的肝再生及其机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有关ALF肝细胞移植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结核诊治一例报告
    朱建平, 陈以安, 张宗明,
    2007 (02):  191-192.  DOI: 10.16139/j.1007-9610.a1801
    摘要 ( 152 )  
    病例:男,30岁。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6个月入院。当时无咳嗽、发烧、黄疸、恶心、呕吐、腹泻和黑便等症状,入院前2个月出现不明原因低热,体温37.5~37.8℃,食欲减退伴体重下降5kg,无盗汗,既往无结核病史及结核病人接触史,无肿瘤家属史。查体:无阳性体征。超声检查:胰头颈部低回声约5.2cm×5.3cm大小,肝门部、腹主动脉周围可见多个回声不均匀减低区,互相融合;肝内外胆管、胰管未见扩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信息学(5):药物设计与生物信息学
    张阳德,
    2007 (02):  193-199.  DOI: 10.16139/j.1007-9610.a1802
    摘要 ( 353 )  
    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药物设计基因药物是直接以DNA或RNA为靶标的药物或以DNA或RNA自身作为药物。1993年美国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准许开展基因治疗,基因药物的研究将是未来新药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3类基因药物用于临床试验:①“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基因的转录或阻止mRNA翻译产生蛋白质;②肽核酸:可与基因的启动因子结合从而调节基因转录;③多氨基化合物:可阻断基因产物的生成。DNA疫苗是以DNA或RNA自身作为药物的基因药物,近年来已成为基因药物研究的热点。如对导致腺鼠疫的耶森菌400多万个碱基对的测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辨各个基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计划研制新型腺鼠疫DNA疫苗。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将会涌现更多的基因药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信息学(6):生物信息学与医学研究
    于颖彦,
    2007 (02):  200-208.  DOI: 10.16139/j.1007-9610.a1803
    摘要 ( 183 )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伴随基因组测序数据迅猛增加而逐渐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推进产生了海量基因数据,这些数据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内涵,如果能充分挖掘并加以利用,可能揭示出很多对人类有用的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