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管涛(综述), 张倜, 王鲁(审校). 肝细胞癌肺转移的潜在机制和治疗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02): 180-184. |
[2] |
苏长青.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应用谈肝癌的诊治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 20(05): 427-433. |
[3] |
王常刚, 刘坤, 冯浩然, 蒋奕玫, 施毅卿, 陈献则, 宋子甲, 李军, 李佑, 蔡东莉, 赵任. 结肠直肠癌B7S1表达与免疫浸润的关系[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04): 336-342. |
[4] |
汪楠, 郝风节, 王俊青. 肝细胞多倍体发生机制及其与肝细胞癌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 19(06): 618-621. |
[5] |
王艳青, 黄琬雪, 梁媛媛, 吴珍珍, 王璇, 汤建平.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1): 51-55. |
[6] |
陆弘逾, 曹亚峰, 顾俊, 王静, 陈梅, 宋陆茜.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的预测及诊断意义[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 18(06): 640-644. |
[7] |
范逸群, 柏斗胜, 蒋国庆, 张弛.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8, 23(03): 236-240. |
[8] |
陈平, 俞骁珺, 谷雷雷, 张梦茵, 朱时燕, 吴云林,.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蛋白活化抑制蛋白1的表达与胃癌微环境转移结构关系及预后[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06): 365-370. |
[9] |
曹亚峰, 王静, 顾俊, 陆弘逾, 许杰, 刘元坊, 王焰, 王瑾, 陈钰, 陈玉宝, 李佳明, 郝杰, 糜坚青, 陈梅.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114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 16(05): 492-497. |
[10] |
赵智刚, 王金焕. 骨髓微环境调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作用及相关机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550-555. |
[11] |
王敏敏, 颜敏超, 郭晓珺. 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机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6): 629-631. |
[12] |
强琬婷, 诸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中白血病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功能影响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 15(01): 25-29. |
[13] |
陈亚红,武晓莉. 瘢痕疙瘩浸润性生长机制的研究进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 11(5): 335-338. |
[14] |
阮祥, 方圆, 沈柏用,. 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 20(04): 352-355. |
[15] |
肖超, 常春康,. 白血病微环境的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5, 14(03): 288-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