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瘢痕专题
    瘢痕疙瘩发生和发展的整体观机制探讨
    刘伟
    2018 (4):  181-18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01
    摘要 ( 457 )  
    瘢痕疙瘩被定义为一种皮肤组织的局部纤维化疾病,而以往相关的研究也多局限在瘢痕疙瘩细胞本身。然而,瘢痕疙瘩只在人体中形成,缺乏可靠的动物模型,并且病变局部治疗后仍具有高复发率和难以治愈的特点,提示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研究策略。本述评基于瘢痕疙瘩临床表现和文献研究结果,提出需要开展瘢痕疙瘩发生与发展的整体观机制探讨,并将对该疾病的认识扩展到系统性疾病在皮肤的表现。同时,认为相关研究策略需要从病变局部研究过渡到系统因素研究,以及系统因素与局部因素相互作用的领域,为瘢痕疙瘩全身性治疗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理性瘢痕的放射治疗技术应用进展
    姚晖,汪杰华,李莉,王芸,顾培华,尹超,黄斌,区永刚
    2018 (4):  184-18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02
    摘要 ( 417 )  
    放射治疗可有效利用放射线对瘢痕局部进行照射,是治疗瘢痕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应用手术加放射治疗瘢痕的综合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本文从病理性瘢痕的放射治疗原理,常用放射源和方法的选择,电子线及X射线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以及瘢痕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等方面,对病理性瘢痕的放射治疗技术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MPK激动剂干预瘢痕疙瘩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
    蔡海丰,殷嘉菲,王琛,周仁鹏,王泽剑,王丹茹
    2018 (4):  188-19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03
    摘要 ( 359 )  
    目的探索AMPK激动剂对瘢痕疙瘩(Keloid)形成过程的干扰作用,为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缺氧环境及不同浓度(0 ng/m L、2.5 ng/m L、5 ng/m L、10 ng/m L和20.0 ng/m L)TGF-β1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向瘢痕疙瘩相关细胞表型转化,并通过细胞形态学及Western blot检测来验证诱导结果。随后加入不同剂量(2.5μmol、5μmol、10μmol和20μmol)AMPK激动剂(A769662),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Western blot检测及ELISA检测,观察AMPK激动剂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向瘢痕疙瘩相关细胞表型转化的干预作用。结果在缺氧条件下及加入不同浓度TGF-β1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会发生改变,纺锤形态丧失;在TGF-β1浓度不断增加至10 ng/m L的过程中,TGF-β1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浓度继续增加时,效果出现停滞并有逆转趋势;在同一TGF-β1浓度诱导下,随着加入AMPK激动剂剂量的增加,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向瘢痕疙瘩相关细胞表型转化过程被逐步干预;在缺氧环境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VEGF和IL-6的表达均明显提高,在TGF-β1诱导下,VEGF和IL-6的合成进一步增加,而随着AMPK激动剂的添加,VEGF和IL-6的表达逐步减少。结论 AMPK激动剂能干预由缺氧及TGF-β1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型向瘢痕疙瘩相关细胞表型转化的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氟尿嘧啶联合利多卡因及确炎舒松治疗900例瘢痕疙瘩的注射及护理效果分析
    阮静,李卓雅,陈萍,刘伟,卞薇薇
    2018 (4):  194-23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04
    摘要 ( 564 )  
    目的总结5-FU联合利多卡因及确炎舒松治疗900例瘢痕疙瘩的注射及护理体会,分析注射治疗过程中的注意要点。方法自2002年以来,选择900例瘢痕疙瘩患者,在瘢痕处注射5-FU+利多卡因+确炎舒松,并记录注射前后病灶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本组中,2例患者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30例患者效果不佳,其余868例患者疗效满意,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5-氟尿嘧啶联合利多卡因及确炎舒松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且加强注射前后的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2点阵激光治疗颜面部痤疮瘢痕的人性化护理分析
    贺映,陆文婷,卞薇薇,陈萍
    2018 (4):  197-199.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05
    摘要 ( 417 )  
    目的探讨CO2点阵激光治疗颜面部痤疮瘢痕的人性化护理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28例颜面部痤疮瘢痕患者按治疗先后顺序及意愿分为对照组(n=45)及实验组(n=83)。所有患者均行CO2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对患者心理现状的测评和对手术效果的心理预期评估,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整个治疗过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实验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1%和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降低治疗疼痛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CO2点阵激光治疗颜面部痤疮瘢痕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瘢痕疙瘩的光电治疗
    彭银波,郭琪格,宋晨璐,姚敏
    2018 (4):  200-20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06
    摘要 ( 573 )  
    皮肤瘢痕疙瘩是以真皮内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表皮结构异常为特点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其病因不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冷冻、压迫疗法、局部注射药物(激素、5-Fu等),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激光理论及技术的完善,光电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瘢痕的治疗,尤其是IPD/DPL、PDL等技术,可选择性作用于瘢痕疙瘩中毛细血管内的血红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引起血管闭塞,起到使瘢痕组织"褪红"的效果,结合其他瘢痕治疗手段,可较好地抑制瘢痕疙瘩的生长。其他作用于瘢痕疙瘩基质的光电治疗手段,由于有刺激瘢痕疙瘩进一步增生的风险,临床上并不建议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3D生物打印复层空腔组织的初步研究
    皮庆猛,王晓磊,张志亮,周碧玉,任晓芸,陆毅,黄一雄,傅敏刚,范志宏
    2018 (4):  203-20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07
    摘要 ( 347 )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打印系统一次性同步快速构建复层管状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海藻酸盐和GelMA配比,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确定复合水凝胶打印的可行性;将水凝胶分别混合示踪剂及标记细胞,打印具有双层结构空腔管状结构,进行细胞活力检测并验证可灌注性。结果复合水凝胶杨氏模量为(8.78±1.73)×10-3 MPa,较单纯Gel MA的(2.38±0.69)×10-3 MPa和单纯海藻酸盐的(0.83±0.24)×10-3 MPa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同轴打印内外复层结构的壁厚分别为(62.06±0.45)μm和(93.78±10.25)μm;内、外管的管径分别为(663.66±51.74)μm和(976.84±63.44)μm;外管(红色微珠颗粒标识)和内管(绿色微珠颗粒标识)具有明显的分层差异;3T3细胞分别在内、外层同时打印后,体外培养1周,第1、3、7天细胞活力可以维持在(88.50%±5.8%)、(85.57%±6.22%)和(96.29%±2.64%);复层管状结构橙色溶液灌注,复层管壁完整性良好,未见明显液体渗出。结论本实验利用复合水凝胶构建复层空腔组织,打印后空腔组织内细胞能够长期存活,并具有一定的灌注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个体化模型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李仁嵩,王娜
    2018 (4):  208-21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08
    摘要 ( 328 )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模型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选择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X线进行手术设计,观察组采用3D打印个体化模型进行手术设计,两组都给予微创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钉道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vs.25.6%,P<0.05)。术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7.4%vs.74.4%,P<0.05)。结论 3D打印个体化模型应用于复杂踝关节骨折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治疗,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掌长肌腱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
    陈德广,王进,王雪山,侍新玺,赵连民
    2018 (4):  212-214.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09
    摘要 ( 474 )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腕横纹游离皮瓣在手指复合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例手指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通过急诊或择期手术,采用同侧带掌长肌腱的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根据需要可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7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好,无臃肿,质地柔软,静止两点辨别觉为3~5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本组中手指功能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本方法可一次性修复患指创面和肌腱缺损,重建患指运动及感觉功能,且皮瓣外形、质地较好,是目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肱骨髁间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比较分析
    韦展图,王小平,胡世锵,吴玮伟,陈路遥,黄俭,屠玉民,冯伟力
    2018 (4):  215-21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10
    摘要 ( 436 )  
    目的比较分析肱骨髁间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共7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根据采用的手术入路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n=36)、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n=36)。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X线暴露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少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肘关节功能评价及格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方式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间少,X线暴露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优于内外侧联合入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组织修复的应用进展
    陈筑昕,综述,周双白,李青峰,审校
    2018 (4):  219-22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11
    摘要 ( 640 )  
    脂肪干细胞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旁分泌作用密不可分。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外囊泡结构,是细胞之间通讯的新机制。近年的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干细胞旁分泌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介导其促进组织再生。外泌体的应用为组织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本文对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应用于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对外分泌腺腺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曹璐,综述,王帅,张霓霓,黄桂林,审校
    2018 (4):  223-22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12
    摘要 ( 426 )  
    各种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刺激均可能导致外分泌腺腺体的损伤,从而使其分泌功能下降。外分泌腺腺体损伤后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器官移植风险大且供体不足。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其强大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及旁分泌/自分泌作用,为修复各种外分泌腺损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就MSCs的旁分泌作用在外分泌腺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定向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相关活性因子研究进展
    陈锦富,耿倚云,王大平
    2018 (4):  227-23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13
    摘要 ( 618 )  
    关节软骨受损或缺失,是导致关节炎等渐进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成熟的透明软骨由于缺乏神经支配和血管供应,且软骨细胞增殖能力差,所以很难自我修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尚存在局限性,且操作复杂,阻碍了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并保留有分化潜力,但向成软骨分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细胞因子、支架材料、培养基等。寻找促进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活性因子,是目前关节软骨再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就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的相关活性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萄酒色斑最新治疗进展
    陈怡洁,于文心,林晓曦
    2018 (4):  231-2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14
    摘要 ( 714 )  
    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PWS)是最常见的血管畸形,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3%~0.5%,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为脉冲染料激光。本文对目前正在试验阶段的新的治疗方法进行介绍,包括光动力疗法、血管生成抑制剂、特定位点激光治疗及低压疗法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醚醚酮及改性材料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
    刘黎明,曹文瑞,鲁守涛,张海军
    2018 (4):  234-23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15
    摘要 ( 444 )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其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较为接近,颜色接近天然色,在口腔修复、种植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本文就目前PEEK在力学改性及骨整合改性方面的研究,及其在口腔修复、种植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型整形外科教学
    徐祥文,黄昕,昝涛
    2018 (4):  238-240.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8.04.016
    摘要 ( 497 )  
    由于整形外科病种繁杂多样、临床患者特异性较高,其疾病治疗的学习缺乏可重复性。虚拟现实技术可提供三维、无风险的手术环境,使学习者可在正式手术前进行演练操作并尝试独立完成手术。但是,单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仍有不足,该技术无法完全模拟临床复杂肠道、血流动力学等。若能在原本的学习循环中加入新型VR(Virtual reality)模拟技术,可借由模拟的手术环境弥补整形外科教学中存在的学习曲线长且复杂术式难以掌握的缺点,从而形成"Observation, thinking, experience, action and teaching",即"临床观摩、临床问题思考、手术操作演练、独立手术与教学"的新型循环学习模式。该模式有效突破了传统的由课堂到手术台的学习平台期,使整形外科领域能够快速且高质量地培养更多的专业医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