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俄乌无人机攻防作战对反无装备发展的启示
    张要一, 李宁
    空天防御    2024, 7 (3): 34-39.  
    摘要800)      PDF(pc) (924KB)(2808)    收藏
    根据俄乌双方在冲突中采用无人机攻防作战的情况,研究未来应对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空中威胁的方法。通过梳理俄乌双方投入的无人机整体概况,总结双方运用各类无人机构建一体化侦察与进攻体系的方法;从应对无人机威胁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双方投入的反无人机装备整体概况,总结双方运用各种软硬杀伤手段构建一体化反无人机体系的方法。基于战争实践经验,并结合美军等强敌对无人机、反无人机装备的发展情况,提出未来反无人机装备发展的若干启示与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国外巡飞防空武器现状及发展研究
    梅志伟, 余慧敏, 刘小磊, 张子伦, 凌丽
    空天防御    2024, 7 (3): 40-45.  
    摘要373)      PDF(pc) (7899KB)(1578)    收藏
    传统巡飞弹主要用于执行对地/海作战任务,而近年来在军事需求和军事技术进步的持续推动下,将巡飞弹用于防空作战得到快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推出了一系列巡飞防空武器演示验证项目,并有部分已形成实战能力,有望成为未来防空装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会深刻改变未来作战样式。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外巡飞防空武器发展现状,梳理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巡飞防空武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未来智能杀伤网构想
    阮开智, 孙学安, 仝云, 梁硕, 徐天洋
    空天防御    2024, 7 (3): 27-33.  
    摘要709)      PDF(pc) (2786KB)(1437)    收藏
    大国战争的战场形态朝着高动态、高烈度的方向发展,单一武器系统或其形成的杀伤链难以适应未来的战争形态。杀伤网作为一种高动态、高弹性的新型作战概念,具有极高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韧性,可以通过极快的反应速度完成作战编组构建和指挥控制,大幅提升决策效率。本文首先针对杀伤网这一作战概念展开研究,然后从杀伤链的产生背景、“链”到“网”的过渡、基本概念、典型案例、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论述,最后结合智能化技术总结了对未来杀伤网智能化的构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防空导弹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陈雪, 朱龙宇, 薛钦洋, 王柯翔, 韩志林, 罗楚养
    空天防御    2024, 7 (6): 76-95.  
    摘要177)      PDF(pc) (3146KB)(1119)    收藏
    轻量化设计是先进防空导弹武器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而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具有轻质高强、耐高温、耐腐蚀、可设计等优点,在推动防空导弹轻量化设计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梳理总结国内外防空导弹用热固性复合材料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综述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防空导弹典型构件的应用进展与发展前景,以期为防空导弹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面向目标跟踪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综述
    唐胜景, 王太岩, 赵刚练, 郭杰, 李佳丽, 尹航
    空天防御    2024, 7 (4): 18-29.  
    摘要640)      PDF(pc) (1875KB)(1045)    收藏
    随着现代目标跟踪场景的日益复杂化,单一传感器探测系统已无法满足目标跟踪的实际需求,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成为复杂场景下目标跟踪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数据关联和估计融合这两项关键过程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现状,整理了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并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在目标跟踪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反辐射导弹发展的挑战、现状及展望
    何永鹏, 杨艺, 程志君, 程洋, 张陆进, 王泉
    空天防御    2024, 7 (4): 38-46.  
    摘要279)      PDF(pc) (8057KB)(1045)    收藏
    当前,一体化防空体系日益成熟、异构防空系统跨域成网,未来压制防空作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电磁环境、能力升级的雷达装备、多样化的对抗方式等现实挑战。本文据此分析国外主要反辐射导弹的最新发展现状,研究反辐射导弹执行压制防空任务的战术演进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反辐射导弹体系化、智能化、多任务、低成本、多模复合制导等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加强建设反辐射导弹装备、提升压制防空作战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杀伤链体系数字任务工程进展综述与技术构想研究
    王维平, 陈路, 王军民, 李小波, 朱智
    空天防御    2024, 7 (5): 8-17.  
    摘要335)      PDF(pc) (1355KB)(924)    收藏
    数字任务工程是当前数字时代的先进系统工程方法。在无人智能体系设计优化、装备体系建模与仿真、战略管理数字决策工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跟踪研究外军数字任务工程研究起源与进展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在体系工程与体系仿真方面的研究实践,从总体需求架构和仿真推演技术两个方面对杀伤链体系数字任务工程研究方法提出了技术构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构型对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赵李北, 夏智勋, 马立坤, 陈斌斌, 冯运超, 杨鹏年, 李潮隆, 刘延东
    空天防御    2024, 7 (3): 54-63.  
    摘要146)      PDF(pc) (3153KB)(914)    收藏
    为进一步提升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性能,明晰燃烧室设计参数对发动机燃烧模态及性能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燃烧室最小几何喉道和凹腔前缘与燃料喷注口距离对燃烧室流动与气固两相燃气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燃烧室最小几何喉道通过影响燃烧室内的阻塞程度,进而改变燃烧室内的热力喉道位置;随着凹腔前缘与燃料喷注口距离的增大,其产生的低速区对气流的阻塞作用更强,进而延长颗粒相燃料在燃烧室中的滞留时间,提升燃烧效率;颗粒相燃料的燃烧效率是决定燃料总燃烧效率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燃烧室性能提升和燃烧模态的改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机载主动防御系统毁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毕鹏, 陈永鹏, 祝雯生, 张超飞, 袁大钟, 吕瑞恒
    空天防御    2024, 7 (4): 67-72.  
    摘要192)      PDF(pc) (4097KB)(906)    收藏
    发展机载末端主动防御系统已成为当前战场环境下提高军机生存力的现实途径,毁伤单元作为打击链路的最终作用环节,其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主动防御系统的作战效能。本文从机载主动防御系统的对抗原理出发,梳理了机载主动防御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构建“软硬协同”对抗式综合主动防御系统的总体设计理念,并从软杀伤和硬杀伤两个方面给出发展主动防御系统毁伤技术的思路与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防空压制装备发展及作战体系研究
    熊健, 张顺家, 王世超, 康振亮, 郑昕祎
    空天防御    2024, 7 (4): 73-80.  
    摘要269)      PDF(pc) (2837KB)(901)    收藏
    现代空中战场环境愈发呈现高复杂、高对抗的态势,防空压制作战之于制空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梳理美俄两国先进防空系统中的装备构成,根据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环理论,对美军防空压制装备体系进行分解。其次,详细介绍世界各国的反辐射导弹、反辐射无人机、电子战飞机等先进防空压制武器装备,借鉴现代战争中防空压制作战案例,总结出典型的作战样式和战术策略。最后,针对防空压制武器装备所面临的技术难点和作战策略发展趋势,从武器平台研制、协同组网技术、体系化作战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本文分析结果对我国防空压制作战体系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2023年美俄典型机载导弹发展动态与趋势分析
    李勇, 张顺家, 朱玉虎, 孔晓俊, 杜泽弘
    空天防御    2024, 7 (4): 30-37.  
    摘要280)      PDF(pc) (5830KB)(778)    收藏
    2023年,世界范围内机载导弹加速发展。本文对2023年美国和俄罗斯机载导弹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包括空空导弹、空面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和反辐射导弹等。美俄持续改进升级现役空空导弹并加速推进新型空空导弹发展,“突变”(MUTANT)新概念导弹项目引发广泛关注。美国系列化发展空面导弹并持续拓展挂装平台,F-35战斗机将集成AGM-158C空面导弹。俄罗斯推进机载高超声速武器实战应用,俄乌战争中“匕首”导弹战果显著。美国加速发展新型反辐射能力,AGM-88G导弹连续多次成功完成飞行试验,并将匹配集成P-8A和F-35等作战飞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水面舰艇反无人机技术发展研究
    王乐庭, 黄俊松, 麻仕豪, 张晨璐, 戴杰
    空天防御    2024, 7 (4): 121-126.  
    摘要338)      PDF(pc) (5846KB)(694)    收藏
    目前水面舰艇面临的主要空中威胁为各种亚音速和超音速的反舰导弹,但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和大量使用,无人机及其携带的精确制导武器正逐步成为水面舰艇新的重要威胁。现有舰载防空手段对无人机拦截效费比低、作战效能差,因此为水面舰艇提供低成本、高效能的无人机反制手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现有无人机装备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了水面舰艇面临的潜在无人机威胁;通过调研当前主流反无人机装备的作战能力及应用特点,结合当前无人机水面作战典型样式和水面舰艇防空作战能力,论述了水面舰艇反无人机技术目标探测复合化、拦截手段多样化、火控系统一体化、武器装备模块化以及装备成本最小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舰艇反无人机涉及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舰艇反无人机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基于混合推进机制的海上防空反导作战推演系统设计
    许文腾, 刘磊, 刘梦觉
    空天防御    2024, 7 (3): 111-116.  
    摘要200)      PDF(pc) (1682KB)(644)    收藏
    混合推进机制融合了逻辑时间推进和基于自然时间的实时推进两种推进模式,其中逻辑时间推进能提高仿真效率,实时推进能提升仿真逼真度,而混合推进兼具两者优势。本文针对海上防空反导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与战法推演需求,采用分层设计模式,借鉴LVC资源集成方式,设计基于混合推进机制的海上防空反导作战推演系统体系架构,完成系统功能、信息交互设计,给出系统的典型部署方式。利用实装与模拟器拓展作战推演系统的能 力,可真实反映作战人员素质和关键武器装备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提升防空反导作战仿真推演的置信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石墨烯负载球型ZIF-67衍生碳球的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
    刘政林, 查博睿, 魏波, 周金堂, 陶佳麒, 程振宇, 刘军, 吴凡
    空天防御    2024, 7 (6): 120-127.  
    摘要156)      PDF(pc) (2413KB)(556)    收藏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电磁污染也成为新的重要社会问题,受到了社会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发具有高效微波吸收性能的材料具有非凡意义。本文采用简单的制备方法在石墨烯纳米片上均匀负载球形ZIF-67,并在高温退火后得到一种由二维(2D)和三维(3D)材料组成的新型电磁波吸收材料(石墨烯负载球型ZIF-67 衍生碳球,Co@C/GNs),中低频段的电导损耗、自然共振和交换共振,以及高频段的极化损耗和涡流损耗共同增强对电磁波的有效吸收。其中,石墨烯添加量为ZIF-67 质量的5% 时,吸波剂具有最佳吸波性能,在匹配厚度为2.5 mm 时,最小反射损耗值为−31.66 dB;在匹配厚度为1.5 mm 时,有效带宽可达5.56 GHz。这项工作为电磁吸收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发展现状及实践维度
    顾智超, 陶贞吉, 冯南昊, 姜海波, 蔡滨妮
    空天防御    2024, 7 (5): 28-35.  
    摘要201)      PDF(pc) (1166KB)(549)    收藏
    传统系统工程在应对复杂系统时所暴露的数据不一致性、可追溯性不足等弊端,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工程范式。20世纪以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作为一种全新的系统工程方法,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MBSE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数学模型和图形符号对系统进行统一描述和分析,实现从“文档为主”到“模型为主”的转变,从而达到可追溯、可测试、可验证的目的。本文从时间、逻辑、知识和组织4个维度对MBSE的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应用MBSE于实际工程项目中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镁合金的研究进展
    苏阳, 郝亮, 李扬欣, 曾小勤
    空天防御    2024, 7 (6): 1-11.  
    摘要406)      PDF(pc) (2081KB)(504)    收藏
    镁合金作为目前实际工程应用中密度最低的金属结构材料,在轻量化需求迫切的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绝对强度偏低”“变形能力偏弱”和“耐蚀性能不足”三大瓶颈问题极大限制了传统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本文简要梳理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详细介绍高强韧、高耐蚀镁合金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航空航天领域用高性能镁合金的研发趋势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防空导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量优化研究
    陈柯宇, 贾世伟, 顾嘉耀, 郑天宇, 陈好
    空天防御    2024, 7 (3): 64-71.  
    摘要281)      PDF(pc) (1904KB)(503)    收藏
    本文针对防空导弹高远弹道末速不足的问题,结合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在防空导弹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及两级发动机点火间隔对高远弹道导弹末速的影响。同时,以增大防空导弹高远弹道末速作为主要优化目标,基于改进的分类化学反应优化算法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及点火间隔时间等参数进 行寻优,得到了导弹末速最优的发动机能量分配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美军NIFC-CA杀伤链体系仿真设计与评估
    蒋瑞琪, 徐金龙, 倪寒琦, 施星宇, 张伟, 何子述
    空天防御    2024, 7 (5): 82-89.  
    摘要350)      PDF(pc) (1074KB)(494)    收藏
    针对多平台杀伤链仿真难度大、杀伤评估指标不明确、杀伤链与实际场景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本文以美军NIFC-CA杀伤链为基础对杀伤链在作战态势仿真中的实际表现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目标节点的特征信息,针对NIFC-CA杀伤链中的E-2D预警机、F-35战斗机、宙斯盾舰平台设计定制化的侦察节点效能评估指标;将NIFC-CA杀伤链与侦察节点相关联、将侦察节点的效能评估指标与目标节点信息相关联,以评估侦察节点对不同目标的探测效能水平。其次,引入影响节点表征侦察节点在作战场景下受到的干扰以及侦察节点自身的抗干扰效能水平。再次,以状态转移矩阵的方式关联目标节点、影响节点、侦察节点,并以功能依赖网络分析法(Functional Dependency Network Analysis,FDNA)的依赖关系分析方法关联侦察节点、指控节点、打击节点,给出不同杀伤链整体杀伤能力的量化值。最后,通过邻接表的形式对杀伤链模型进行仿真设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基于解析解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机动弹道设计
    刘政卓, 王伟, 张勃, 贺祥, 闫杰
    空天防御    2024, 7 (3): 102-110.  
    摘要158)      PDF(pc) (2129KB)(482)    收藏
    为了提高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机动突防能力,本文研究了飞行器典型机动弹道的设计方法。首先,推导了高精度的高度-速度解析解,作为纵向弹道设计的基础。其次,基于高程解析解和横程解析解,设计了纵向机动模式和横向机动模式,实现飞行器纵向跳跃机动和横向摆动机动,分析了这两种模式对飞行器过载的影响,为实际突防中机动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合理设计横向机动模式和纵向机动模式中弹道的幅值、频率和相位,实现飞行器空间螺旋机动和空间钟摆机动。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机动弹道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可满足实际突防设计 的需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航天先进电源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
    尚妍欣, 屈雯洁, 任学宁, 陆宏波, 杜玮, 李丽, 吴锋, 陈人杰
    空天防御    2024, 7 (6): 12-28.  
    摘要241)      PDF(pc) (4146KB)(466)    收藏
    航天电源系统作为航天器的“能源心脏”,承担着电能高效存储和精准转换等关键任务,其运行稳定性关乎 航天器各子系统的顺畅运作与整体效能发挥。随着航天任务日益复杂化和空间极端环境加剧,电源系统必须持续 技术创新与性能迭代升级。基于此,本文从太阳能电池、化学电池等器件材料与技术角度梳理其应对高能辐射、温 度交替、高真空等极端环境的最新进展,阐述国内外空间电源材料与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从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 角度分析电源器件在航天极端环境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展望未来航天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航天任务中的潜 在应用前景,以期为推进航天先进电源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助推段火箭发动机尾喷焰红外光谱辐射特征精确建模
    王彪, 白璐, 李金录, 郭兴, 吴家骥
    空天防御    2024, 7 (3): 46-53.  
    摘要185)      PDF(pc) (2678KB)(464)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统计窄谱带(I-SNB)模型用于火箭发动机尾喷焰红外辐射特征的计算。该模型以非均匀模式将窄带内的谱线离散,使离散后的谱线在温度和浓度同时变化的情况下有相似的行为,以适应高度不均 匀的喷焰流场。I-SNB模型的建模精度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参考测量数据和逐线积分(LBL)基准解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其建模精度显著优于传统的统计窄谱带(SNB)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美国 Atlas 5 运载火箭为基准构型,结合助推段火箭飞行弹道参数,对助推段发动机尾喷焰光谱辐射特征进行研究,其计算波段范围为2.0~5.0 μm、8.0~12.0 μm;计算光谱辐射特征包括光谱辐射强度、特征波段辐射图像和积分辐射强度。研究结果对天基红外探测系统助推阶段拦截提供理论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面向宽域飞行平台的涡轮增强组合动力总体性能分析
    何国强, 秦飞, 魏祥庚, 张铎, 玉选斐, 魏黎明
    空天防御    2024, 7 (4): 7-17.  
    摘要197)      PDF(pc) (3492KB)(444)    收藏
    面向宽域飞行平台的动力需求,提出了兼顾加速性与燃油经济性的新型涡轮增强组合动力方案,并从发动机组成与工作原理的角度阐明了采用串联式流道方案实现高加速能力与高比冲性能的可行性。首先,基于自主开发的性能评估模型,对发动机涡轮增压模式和冲压模式宽域性能进行预估,并通过整机三维数值模拟对典型工作点发动机性能进行计算。在采用液氧/甲烷推进剂时,马赫数为0~3的涡轮增压模式可实现800~1 000 s的比冲和145 s的最大比推力;在当量比1.0的冲压模式下,马赫数为4时可实现1 300 s以上的比冲,马赫数为6时可实现1 000 s以上的比冲。其次,以该组合动力方案作为两级入轨第一级飞行器动力,开展两级入轨任务的总体方案初步论证,结果表明该组合动力方案具备优异的宽域加速能力,能够支撑高效的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任务。该组合动力还可以作为覆盖亚声速到高超声速范围的宽域机载无人平台动力,实现自主加速和超高速巡航。最后,对发动机研制面临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装备数字工程概念与实践思考
    关新平, 张志军, 姜海波, 张婷, 顾智超
    空天防御    2024, 7 (5): 1-7.  
    摘要259)      PDF(pc) (1079KB)(444)    收藏
    在全球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针对高端复杂装备系统工程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问题,提出了 数字工程实践的本质是系统工程在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进一步扩展应用,应通过数字工程实践提高复杂系统的立项、 研发、采购和运维的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本文基于美军的实践经验,梳理出1个核心为基础、3类实践为驱动、4个步 骤为指引的数字工程实践方法。这套数字工程实践方法涵盖了装备从概念论证到实际运维的全生命周期,为数字工程 研发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包括体系论证、需求分析、样机设计等关键环节,可实现对复杂系统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超视距空战对抗下的杀伤链构建研究
    侯凯宇, 赵钱, 钟永建, 吴昕芸
    空天防御    2024, 7 (4): 1-6.  
    摘要377)      PDF(pc) (1175KB)(438)    收藏
    随着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加速发展,体系化作战也在加速演进,传统杀伤链逐步由固定向动态、单一向多源、预设向自主转变,链路闭合方式更为灵活,实战性、鲁棒性增强,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复杂对抗环境,有效扩大杀伤范围,提高作战效能。本文从杀伤链理论出发,通过对美军杀伤链相关技术发展进行分析,结合对抗需求,提出超视距空战对抗下的杀伤链设想,分析主要技术特征,从“观察、定位、决策、行动”(OODA)的角度梳理杀伤链构建所需关键技术,以期对未来体系条件下的超视距空战运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基于深度学习的防空反导拦截决策研究
    崔闪, 潘俊杨, 王伟, 郭叶, 许江涛
    空天防御    2024, 7 (5): 54-64.  
    摘要316)      PDF(pc) (1598KB)(428)    收藏
    针对复杂海战场护航的任务场景,现有防空反导系统战术辅助决策功能在火控决策与武器火力分配方面分别具有对敌方模型依赖度高、拦截决策准确性差、无法有效利用战场历史数据和研究对象简单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反导拦截智能决策模型。首先,搭建战场仿真平台并分别对作战单元进行建模;然后,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设计反导拦截智能决策模型;接着,利用匀速比例导引质点模型构建战前模拟数据以训练战前模型;最后,将战前模型迁移到战场模型中,并基于实际战场数据增强后的实时数据进行小样本在线训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反导拦截智能决策模型能够有效降低敌方模型依赖性,从而提升防空反导决策准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的自适应航迹预测方法
    黄权印, 蔡益朝, 李浩, 唐晓, 王辰洋
    空天防御    2024, 7 (3): 94-101.  
    摘要157)      PDF(pc) (2018KB)(413)    收藏
    针对现有循环神经网络在解决目标航迹预测问题中容易存在训练过拟合、预测精度不高、泛化能力差以及适应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和门控循环单元( GRU)的目标航迹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早停法来自动终止网络训练过程,防止训练过拟合;通过模型检查点函数保存网络训练中的最优网络参数;通过把注 意力机制引入GRU 网络中,对轨迹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来聚焦重点航迹信息,提高网络的预测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循环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泛化性及适应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燃烧室声腔模态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范博超, 张刚, 齐江龙, 杜云祥
    空天防御    2024, 7 (3): 72-78.  
    摘要106)      PDF(pc) (5538KB)(402)    收藏
    为了研究固体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现象,本文通过试验测试及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旁支管路位置和长度对声腔模态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试验边界下的声腔模态差异,分析了气流流速、温度对燃烧室声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旁支管路向内收拢,旁支管路长度变小,模态频率值逐渐变大;随着开口面积增大,声模态频率值增加,管路连通状态与一端开口状态声模态结果接近;随着流速的增大,各阶声腔模态值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增加,各阶声腔模态值逐渐增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面向无人自主空战的编队飞行控制方法综述
    刘源渊, 周蕾梅, 李昊, 高子义
    空天防御    2024, 7 (4): 47-58.  
    摘要268)      PDF(pc) (5524KB)(384)    收藏
    无人机集群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无人机编队的飞行控制,为此本文对该领域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首先,介绍了无人机编队计算和通信结构的组织方式,即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其次,对常用的一些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领从法、虚拟结构法、基于行为的方法和人工势场法等;再次,从编队生成、队形保持、避障、可实现性、鲁棒性、对计算资源和通信链路的需求等方面对比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读者在编队控制领域的研究提供便利;最后,讨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高声速飞行器用高温钛合金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陈志勇
    空天防御    2024, 7 (6): 38-45.  
    摘要227)      PDF(pc) (1510KB)(342)    收藏
    高温钛合金在高声速飞行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温钛合金能够提高高声速飞行器在极端飞行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是实现其更高速度和更远飞行距离的理想耐高温轻质金属材料。针对我国高声速飞行器中热结构的服役工况特点,从高温钛合金特性出发,梳理高温钛合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阐述我国高声速飞行器用550~650 ℃高温钛合金的自主研发和应用情况;针对高声速飞行器用高温钛合金面临的更高使用温度需求,介绍一种700~750 ℃新型高温钛合金Ti750S 的研发现状,并展望未来高声速飞行器用高温钛合金的研发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防空导弹结构轻量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许斌, 郝予琛, 杨海洋, 刘广, 许泉, 李昱霖, 林楠, 华洲
    空天防御    2024, 7 (3): 1-13.  
    摘要523)      PDF(pc) (12944KB)(308)    收藏
    防空导弹结构轻量化技术是提升导弹续航能力与机动性能的关键技术,对未来国防装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防空导弹的结构组成和服役环境;总结了结构优化设计中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的理论和应用进展;列举了高性能金属材料与树脂基、陶瓷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高强轻质材料在导弹中的应用;介绍了金属近净成型技术、增材制造技术以及复合材料成型技术等先进制造工艺技术;针对当下防空导弹轻量化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轻质树脂基防隔热一体化材料研究进展
    李亮, 任智毅, 王鹏, 罗艺, 苏哲, 蔡宏祥, 田浩, 牛波, 龙东辉
    空天防御    2024, 7 (6): 58-75.  
    摘要248)      PDF(pc) (5237KB)(290)    收藏
    热防护材料是现代航天工程的物质基础。新一代飞行器朝着高马赫数飞行速度发展,对热防护材料提出了耐高温、轻质、防隔热一体化等更高要求。本文综述国内外轻质树脂基防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树脂基防隔热材料向抗氧化、纳米孔化以及梯度化发展的趋势;针对纳米孔树脂基防隔热材料,重点介绍其防隔热机理与力学性能失效机制,以期为高效轻质树脂基热防护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多弹集群协同优化决策算法研究
    熊婧伊, 呼卫军, 殷玮, 张伟杰, 颜涛
    空天防御    2024, 7 (3): 86-93.  
    摘要201)      PDF(pc) (1450KB)(288)    收藏
    本文以集群对海作战为应用背景,为重点解决多弹多空间散布的时空构型及目标分配决策问题,建立了多弹典型协同场景下的导弹主动感知协同探测模型,设计了导弹协同探测与协同攻击的模型以及相应的算法。首先,建立了导弹三自由度和舰船二自由度模型、导弹飞行能力评估模型、导弹突防概率评估模型和导弹威胁度评估模型,使得对导弹执行探测和打击任务中能力的变化度量更加精确。其次,设计导弹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主动感知协同探测模型和协同攻击模型,保证导弹协同作战的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打击敌方势力。再次,针对导弹协同打击目标分配和导弹编队构型问题,使用融合了遗传算法的粒子群(GAPSO)算法问题进行求解,并与传统的粒子群(PSO)算法进行了对比,实现了多方位考虑战场态势信息,对敌方目标进行探测攻击一体化打击。最后,对建立的作战模型进行仿真,得到算法仿真图和算法多次仿真的统计数据。相比其他算法,该算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大幅提升了导弹的智能化对抗水平和突防打击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面向机弹一体的未来空战火力运用思考
    李晓冬, 朱玉虎, 金鹏飞, 孔晓俊, 吴昕芸
    空天防御    2024, 7 (4): 59-66.  
    摘要205)      PDF(pc) (4297KB)(266)    收藏
    未来空战将呈现“智能、无人、自主、分布、协同”等新特征,在体系和网络支持下,长时慢速滞空和快速火力打击灵活组合,呈现机弹一体深度融合的趋势,因此现有的打击链路和火力运用将发生重大变革。本文介绍了美国机弹一体技术发展概况,提出机弹一体火力重构概念,并在远程拒止、中距交战、主动防护、制空巡飞等典型场景下,描述机弹一体形态在“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各环节中衍生出的新型运用方式,最后给出了机弹一体融合发展的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耐高温有机硅树脂示温涂层的制备
    罗艳梅, 刘江峰, 窦怡彬, 王文芳, 刘陆广, 许斌, 钟正祥
    空天防御    2024, 7 (3): 79-85.  
    摘要141)      PDF(pc) (4847KB)(253)    收藏
    近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由此对发动机涡轮机、燃烧室等高温部件的温度及分布测试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示温漆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等高热部件温度测量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示温漆的变色温度上限和显色性能。本文选用正硅酸乙酯(TEOS)、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MDPS)、三甲基氧基苯基硅烷(TMPS)为原料制备 TEOS 杂化甲基苯基硅树脂(SR),通过调节 TEOS 与 DMDPS 比例提高树脂的柔韧性;采用七异丁基三硅羟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对所制备的增韧 SR 进行改性,制备出一种兼具韧性和耐高温性且可室温固化的杂化有机硅树脂,其在 500 ℃残重达 82%。选择新胭脂红、三氧化钨、三氧化二铬、氧化铁、硅酸铝等为颜料,锆英粉和三氧化硼为耐高温填料,无水乙醇为溶剂,与制备的耐高温有机硅树脂混合研磨制备耐高温示温漆,分别研究其在 400、500、800、900、1 000、1 150 及 1 300 ℃时的显色效果及显色机制。研究表明,所制备的示温漆工艺、耐高温、显色等性能较为优异,具有高温部件测温的潜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基于等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算法综述
    唐荻音, 王预夫, 郑文健, 黄旭聪, 邢雅兰
    空天防御    2024, 7 (6): 104-111.  
    摘要119)      PDF(pc) (1086KB)(250)    收藏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其准确的电池荷电状态( SOC)估计对电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电池等效模型的SOC 估计方法因其估计准确、易于理解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本文从电池等效模型分类、SOC 估计算法以及影响SOC 估计的因素三方面进行综述。首先,分析常见的电池模型类型及其特性;其次,梳理常用的基于电池模型的SOC 估计技术;最后,提出影响SOC估计准确性的因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以期对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机载火控雷达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效能评估研究
    倪寒琦, 王炜, 蒋瑞琪, 张伟, 何子述
    空天防御    2024, 7 (5): 73-81.  
    摘要143)      PDF(pc) (801KB)(217)    收藏
    随着电子战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如何快速获取战场态势问题,本文提出机载火控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效能评估方法。基于对机载火控雷达在实际作战中的任务需求和目标分析,分解其各项能力和指标,构建复杂电磁环境下机载火控雷达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架构,着重分析其在抗杂波和抗干扰方面的有效评估指标,并对其量化方式进行详细设计。通过实例仿真,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估指标权重,并综合计算评价各项能力值,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为机载火控雷达在作战环境中的相关决策提供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导弹运动仿真模型验证方法
    高瑀, 江振宇
    空天防御    2024, 7 (5): 103-109.  
    摘要129)      PDF(pc) (680KB)(215)    收藏
    基于飞行试验数据开展导弹运动仿真模型验证是仿真模型定型的可行途径,本文系统介绍了基于动态性能一致性检验定性和基于静态性能一致性检验定量相结合的验证方法,确定了导弹运动模型验证指标和可信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尽管飞行试验样本有限,只要方法恰当,可以得到较好的验证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高模量高强韧碳纳米管/铝合金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李志强, 许斌, 林楠, 王一冲, 范根莲, 谭占秋, 张荻
    空天防御    2024, 7 (6): 29-37.  
    摘要163)      PDF(pc) (2305KB)(213)    收藏
    碳纳米管/铝合金(CNT/Al)复合材料作为新一代航天航空和武器装备用新型轻量化结构材料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其制备技术与应用技术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首先综述 CNT/Al 复合材料各种制备技术与工程化瓶颈,重点介绍可工程化的叠片粉末冶金与元素合金化相结合的基元组装制备技术,分析该技术制备的大尺寸 CNT/2A12Al 复合材料在室温与高温下的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其次阐述 CNT/Al 复合材料的强韧化原理,重点介绍CNT晶内化分布与晶粒异构构型这2种可实现强塑性同步提升的强韧化策略;最后展示该复合材料的变形加工以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并展望该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复杂环境约束下的飞行航路规划研究
    李徐, 董伟, 杜泽弘
    空天防御    2024, 7 (4): 99-105.  
    摘要247)      PDF(pc) (4908KB)(199)    收藏
    随着战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实时、精准的信息获取对于战场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传统的无人机侦察路径规划方法常受限于环境复杂性,难以快速且有效地适应动态变化的战场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二次优化的无人机侦察路径 规划技术,利用贝塞尔曲线的灵活性和几何特性,结合二次优化算法,能够精确构建适应复杂环境的飞行路径。通过在实验室模拟战场环境中进行飞行实验,验证了该路径规划技术的执行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对比试验表明:该技术显著提高了无人机的侦察效率和准确性,有效支持了战场中的快速决策和行动,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固体姿轨控发动机数字样机技术研究
    张为华, 王东辉, 周志坛, 李怡庆
    空天防御    2024, 7 (5): 18-27.  
    摘要183)      PDF(pc) (1667KB)(160)    收藏
    针对固体姿轨控发动机数字化研发需求,解决数字样机技术在固体姿轨控发动机领域的应用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知识规则的固体姿轨控发动机几何建模方法,建立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固体姿轨控发动机内流场高精度仿真模型,提出固体姿轨控发动机性能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开展固体姿轨控发动机多层级数字化模型集成与验证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固体姿轨控发动机数字样机压强和推力稳态性能偏差分别为4%和3.6%,推力连续调节过程数字样机压强和推力性能偏差分别为4.98%和6%,表明固体姿轨控发动机数字样机具有较高的性能预示精度,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发动机总体方案设计和方案性能快速评估,以期推动我国固体姿轨控发动机研发模式变革,促进固体发动机设计技术创新发展,带动固体发动机行业整体实力跃升,为未来智能化固体发动机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在线办公  
作者中心 编辑中心
专家中心 主编中心
 
友情链接
沪ICP备15013849号-1
版权所有 © 2017《空天防御》编辑部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