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无人飞行器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综述
    程昊宇, 张硕, 刘泰涞, 徐胜利, 黄汉桥
    空天防御    2024, 7 (1): 6-15.  
    摘要853)      PDF(pc) (994KB)(3903)    收藏
    面向未来高动态、强对抗、强拒止的作战环境,智能化水平成为制约无人飞行器执行任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作战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围绕无人飞行器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这一难度高、发展快、前景广的研究方向,综述了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首先,结合无人飞行器的发展研究历程与现状,指出了开展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对当前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最后,对无人飞行器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国外小型巡飞弹发展分析及其预警系统应对策略研究
    李超, 李浩, 苏号然
    空天防御    2023, 6 (3): 58-65.  
    摘要545)      PDF(pc) (1082KB)(3806)    收藏
    在纳卡冲突和俄乌冲突中,小型巡飞弹的实战应用再次引起了世界各军事强国对巡飞弹的重视。本文以国外小型巡飞弹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巡飞弹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几种典型小型巡飞弹的发展现状及最新作战应用发展动态,并对几款小型巡飞弹性能参数进行了归纳对比。通过分析小型巡飞弹的典型作战应用类型以及作战优势,对未来预警系统应对小型巡飞弹作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预警系统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美军数字化转型发展分析与启示
    张雪
    空天防御    2023, 6 (4): 12-16.  
    摘要1268)      PDF(pc) (639KB)(3222)    收藏
    数字化转型是军备转型的战略需求,也是军事理念变革的重要保证,更是智能化技术条件下打赢未来战争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持续保持战争优势,美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本文分析了美军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发展目标、意义和实施途径,并从标准规范建立、数据模型构建、人员数字化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军队数字化 转型的具体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无人机多模态融合的城市目标检测算法
    王建园, 陈小彤, 张越, 孙俊格, 石东浩, 陈金宝
    空天防御    2024, 7 (1): 32-39.  
    摘要900)      PDF(pc) (1812KB)(3081)    收藏
    城市低空运用小型无人机检测车辆等城市目标正逐渐成为主流手段。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场景中可见光探测易受光照影响、无法夜间工作和红外探测目标边缘模糊,导致单模检测网络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融合和深度学习网络的无人机多模态融合的城市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基于DUT-VTUAV可见光-红外配准数据集和TIF图像融合算法,构建多模态融合数据集;其次,对比了现有YOLO(You Only Look Once)检测系列网络的检测精度、速度及参数量等性能参数,选择出最适合无人机端移动部署的轻量化网络YOLO v5n;最后,综合运用图像融合算法和目标检测模型,形成多模态融合检测算法。在车辆数据集上进行的对比实验表明:相对单模检测,所提出的算法的检测精度得到有效提升,mAP高达99.6%,且该算法可在0.3 s内完成一组可见光-红外图像的融合检测,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面向增材制造的导弹结构优化设计综述
    柯林达, 张小龙, 崔哲, 顾铭峰, 赖彩芳, 刘勇
    空天防御    2023, 6 (2): 28-34.  
    摘要567)      PDF(pc) (1107KB)(2963)    收藏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深入,创新导弹结构设计与增材制造技术的协同融合,必定是导弹研发领域发展突破的重要方向。从静力学设计、动态结构设计、耦合动力学3个方面,探讨了先进增材制造技术在导弹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导弹结构优化涉及动态特性、气动弹性、力热耦合等多个方面,增材制造凭借其独特优势,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和加工瓶颈,进一步实现了航天武器装备结构的轻量化、体积小型化、功能集成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俄乌无人机攻防作战对反无装备发展的启示
    张要一, 李宁
    空天防御    2024, 7 (3): 34-39.  
    摘要800)      PDF(pc) (924KB)(2808)    收藏
    根据俄乌双方在冲突中采用无人机攻防作战的情况,研究未来应对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空中威胁的方法。通过梳理俄乌双方投入的无人机整体概况,总结双方运用各类无人机构建一体化侦察与进攻体系的方法;从应对无人机威胁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双方投入的反无人机装备整体概况,总结双方运用各种软硬杀伤手段构建一体化反无人机体系的方法。基于战争实践经验,并结合美军等强敌对无人机、反无人机装备的发展情况,提出未来反无人机装备发展的若干启示与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装备体系效能评估及支撑技术综述
    苏泓嘉, 罗宇成, 刘飞
    空天防御    2023, 6 (3): 29-38.  
    摘要948)      PDF(pc) (619KB)(2744)    收藏
    效能评估用于评价装备完成特定作战任务目标的能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论证中。本文在简要分析当前该领域的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基于多属性决策、复杂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3类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并分析了上述方向的研究现状;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支撑技术方面,总结了指标约简与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现有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装备体系效能评估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面向联合作战仿真多层次过程模型的层次树构造方法研究
    张明新, 苏炯铭, 张明恩, 李如飞, 钱晓超
    空天防御    0, (): 6-12.  
    摘要291)      PDF(pc) (1041KB)(2648)    收藏
    联合作战仿真实验涉及的模型种类丰富、实验设计和评估分析复杂、实验结果应用场景多样,需要综合运用工程级、交战级、任务级、战役级等各层级的模型及其仿真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分析评估需求。对实体层次性一般采用聚合解聚进行研究,但针对作战过程的层次性目前还缺少合适的描述、分析、集成方法。本文借鉴已有的层次描述和分析方法,采用层次树概念对不同层次的过程模型进行描述,对层次树的构造、操作和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实例给出层次树的具体应用。过程模型的层次树描述可以为多层次联合仿真应用分析、多层次模型管理提供支持,有效提高不同层次模型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精确打击体系智能化的发展
    范晋祥, 刘益吉, 李宁, 柴娟芳
    空天防御    2023, 6 (4): 1-11.  
    摘要613)      PDF(pc) (831KB)(2436)    收藏
    近年来,为了适应作战方式向多域/全域联合作战方向发展,以及武器装备向协同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提升精确打击体系在体系化联合作战及与强敌对抗条件下的打击能力,美国等军事强国基于近十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商用、工业和科学等领域的成功应用经验,大力开展精确打击体系智能化研究和开发,并实现初步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外先进的精确打击体系智能化发展情况,分析了先进精确打击体系对智能化的需求,重点介绍了精确打击体系的信息支持系统智能化与精确交战环节智能化的整体发展情况,并简述了相关关键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及防御体系发展现状
    刘双喜, 刘世俊, 李勇, 闫斌斌, 闫杰
    空天防御    2023, 6 (3): 39-51.  
    摘要581)      PDF(pc) (2112KB)(2241)    收藏
    随着作战模式和高超声速相关技术的变革更新,高超声速飞行器应运而生,其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重大威胁,势必将引发新的战术战法、军事理论的变革。本文系统性地梳理了各军事大国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现阶段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体系装备情况,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全领域信息网络、打造全方位拦截态势、完善全要素指控平台等方面给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策略,以期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国外仿真VV&A标准综述
    王秉珩, 李伟, 张欢, 马萍, 程会川, 张建超, 杨明
    空天防御    2023, 6 (3): 13-24.  
    摘要723)      PDF(pc) (1612KB)(2178)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建模与仿真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而仿真能否代表真实世界成为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仿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VV&A)是保证仿真正确性和可信性的关键,而仿真VV&A标准为VV&A工作的开展、VV&A活动的规范等提供指导。首先对国外仿真VV&A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进而从应用目的、术语定义、设计思路等方面对国外仿真VV&A典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对国内外仿真VV&A标准简要对比的基础上,展望未来仿真VV&A标准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智能感知在防空反导OODA环中的应用
    张迪, 王辉, 安国琛, 顾村锋, 樊田峥
    空天防御    2024, 7 (1): 1-5.  
    摘要757)      PDF(pc) (1016KB)(2067)    收藏
    在未来智能化战争中,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对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的探测感知和指挥决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聚焦智能感知技术赋能未来防空反导作战装备,剖析了智能感知概念及内涵,围绕防空反导“观察、定位、决策、行动”(OODA)环以及典型作战流程,梳理感知对抗形态,主要包括预警与反预警、探测与反探测、跟踪与反跟踪、干扰与反干扰;揭示了智能感知对抗的核心科学问题是特征的隐匿与识别,给出了感知对抗技术在OODA环中的主要应用场景;最后,提出了提高防空反导装备智能感知对抗水平所需的关键技术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面向功能表面的激光仿生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沈洪, 任浩东, 李海东
    空天防御    2023, 6 (2): 12-27.  
    摘要385)      PDF(pc) (3056KB)(2039)    收藏
    为了提升飞行器的综合性能,疏水、防冰、防腐、减阻及吸波等功能表面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激光加工技术由于其材料适用范围广、加工精度高等特点,在材料加工、复杂形貌构建、微纳尺度制造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总结近年来采用激光制造技术在不同材料上制备功能性仿生表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疏水、防冰、综合防腐、抗菌、减阻以及吸波等仿生表面的研究。从仿生制造角度出发,展示了自然界中拥有独特功能特性的生物表面,介绍了其实现具体功能的内在原理,并列举了使用激光加工技术进行仿生表面制造的相关研究,然后对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变体飞行器伸缩翼机构设计与仿真
    许泉, 周丽, 徐胜利, 陆丰玮, 刘思禹, 刘广, 华洲
    空天防御    2023, 6 (2): 35-42.  
    摘要440)      PDF(pc) (974KB)(1891)    收藏
    变体飞行器在不同的飞行任务或者同一任务的不同任务阶段,通过改变其气动外形来达到最优化的飞行效能,是飞行器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伸缩翼设计是飞行器重要的变形方案之一。为了提高变体飞行器伸缩翼面设计的准确性和开发效率,采用联合仿真方法来辅助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方法可以在设计阶段用于验证参数对伸缩翼性能的影响。利用机械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和控制仿真软件Simulink,分别建立飞行器伸缩翼的机械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器模型,对不同材料翼面的影响进行仿真验证。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并为后续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电子侦察干扰一体机及国产化综述
    张文旭, 吴振南, 陆满君, 胡建波
    空天防御    2022, 5 (2): 75-86.  
    摘要817)      PDF(pc) (2476KB)(1886)    收藏
    从电子侦察干扰系统的构架出发,分析了扫频式引导、快速引导式和基于调制带宽转换(modulation wideband converter, MWC)的侦察干扰一体化构架,小型化、模块化、国产化将成为电子侦察干扰一体机的发展趋势。从电子侦察技术、电子干扰技术及电子侦察干扰系统收发隔离技术方面,分析了电子侦察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宽带数字信道化接收与发射、超宽带干扰、分布式干扰以及认知干扰将成为电子侦察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国家对自主国产化应用的迫切需求,研究了电子侦察干扰一体机的国产化发展现状,全新的100%国产化的电子侦察干扰一体机将成为我国国防军事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弹载综合电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发展分析
    石大山, 葛宇航, 孟光韦, 季飚, 蔡克荣
    空天防御    2023, 6 (3): 52-57.  
    摘要601)      PDF(pc) (571KB)(1809)    收藏
    弹载综合电子系统是弹上电子电气设备的发展方向,可以有效地提高导弹电子设备的集成化、模块化和小型化水平,同时降低成本。本文首先介绍了综合电子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以及综合电子研究的意义;然后,综述了国内外综合电子系统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弹载综合电子系统发展趋势和高速串行总线技术、分时分区操作系统技术、微系统技术等关键技术;最后,分析总结了综合电子系统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的相控阵雷达抗干扰能力评估
    苏欣桐, 余海鸣, 赵会娟, 薛磊, 陈文哲
    空天防御    2023, 6 (4): 80-85.  
    摘要316)      PDF(pc) (622KB)(1655)    收藏
    为评估相控阵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能否正常发挥抗干扰性能,建立了抗干扰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首先分析雷达受干扰条件下采用抗干扰措施前后的状态改变,构建抗干扰改善因子、压制系数和抗干扰能力度量3个评估指标,以及下属相控阵体制、频率捷变、重频参差、旁瓣相消4个抗干扰措施。其次通过主客观结合组合赋权法确定更加合理的权重,应用理想点法(TOPSIS)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抗干扰效果的有效性进行求解排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评价结果相较于单纯层次分析法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得出该模型具有更高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国外巡飞防空武器现状及发展研究
    梅志伟, 余慧敏, 刘小磊, 张子伦, 凌丽
    空天防御    2024, 7 (3): 40-45.  
    摘要373)      PDF(pc) (7899KB)(1578)    收藏
    传统巡飞弹主要用于执行对地/海作战任务,而近年来在军事需求和军事技术进步的持续推动下,将巡飞弹用于防空作战得到快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推出了一系列巡飞防空武器演示验证项目,并有部分已形成实战能力,有望成为未来防空装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会深刻改变未来作战样式。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外巡飞防空武器发展现状,梳理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巡飞防空武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美军推进快速采办对我国装备体系发展的启示
    金鹏飞, 孔晓俊, 谢春燕, 梁伟栋, 赖羽
    空天防御    2022, 5 (4): 97-102.  
    摘要393)      PDF(pc) (918KB)(1504)    收藏
    近年来,美军大力推进新型装备的快速采办,以期快速形成“系统簇”的装备形态,反制潜在对手,巩固其军事领先优势。本文介绍了美军新版国防适应性采办框架、快速采办途径及相关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快速采办主动适应未来战场、加速形成装备体系等情况进行了研判。最后,借鉴外军先进发展思路,对我军采办及装备体系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考虑燃面退移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仿真模型生成技术
    任加忍, 魏然
    空天防御    2023, 6 (2): 62-67.  
    摘要420)      PDF(pc) (1200KB)(1501)    收藏
    装药、结构、流场域、声场域等多物理场模型是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重要仿真模型。构建大量不同燃面退移距离下的多物理场模型存在人工操作易错、效率低的问题。为快速批量化地获得不同燃面退移距离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多物理场文件,基于Creo软件平台,采用自上而下的建模理念,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参数化建模,利用装药的特征造型方法,对燃面退移进行追踪;并对Creo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用户输入命令即可实现仿真模型的自动再生、导出等功能。利用所提出的仿真模型生成标准流程以及辅助设计应用程序,为火箭发动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建模思路,简化了烦琐的重复性工作,降低了人工操作错误的可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一体化防空协同组网作战研究
    赖文星, 王创维, 顾村锋, 张青, 徐勇勤, 贾军
    空天防御    2022, 5 (4): 92-96.  
    摘要744)      PDF(pc) (3289KB)(1450)    收藏
    针对当前空袭体系向天空地海网电一体化发展、作战空间向临近空间/外层空间/网电空间拓展的作战背景,阐述了一体化协同组网防空作战的实质内涵和核心内容,分析了国外一体化防空反导组网作战系统研制试验现状,提出了一体化防空组网作战要素组成,重点研究了自适应重构的组网架构、一体化火控网络、分布式无中心指控系统、作战资源入网作战等技术途径,探讨了其作战能力、作战样式和典型场景作战流程,为实现不同体制、不同类型的防空反导装备之间的互连互通互操作的网络化作战能力和建立高精度、全时段、全天候、全高度的一体化空天防御体系提供有益借鉴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未来智能杀伤网构想
    阮开智, 孙学安, 仝云, 梁硕, 徐天洋
    空天防御    2024, 7 (3): 27-33.  
    摘要709)      PDF(pc) (2786KB)(1437)    收藏
    大国战争的战场形态朝着高动态、高烈度的方向发展,单一武器系统或其形成的杀伤链难以适应未来的战争形态。杀伤网作为一种高动态、高弹性的新型作战概念,具有极高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韧性,可以通过极快的反应速度完成作战编组构建和指挥控制,大幅提升决策效率。本文首先针对杀伤网这一作战概念展开研究,然后从杀伤链的产生背景、“链”到“网”的过渡、基本概念、典型案例、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论述,最后结合智能化技术总结了对未来杀伤网智能化的构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关于装备体系韧性的几点思考
    宫琳, 徐任杰
    空天防御    2023, 6 (3): 1-5.  
    摘要733)      PDF(pc) (468KB)(1432)    收藏
    随着分布式和马赛克等作战概念的提出,作战理念越来越强调去中心化,由此可带来体系上整体韧性的增强。装备体系韧性的基本理论认识影响着该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是目前装备体系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装备体系韧性概念内涵;从体系对抗前、中、后分析了装备体系韧性行为;提出了装备体系韧性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强韧性装备体系建设思考,旨在为我军强韧性装备体系的研发与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软件定义系统技术研究综述
    张涛, 张龙, 张国群, 贾桂芬, 孙俊格
    空天防御    2024, 7 (2): 1-7.  
    摘要347)      PDF(pc) (756KB)(1412)    收藏
    导弹武器装备当前呈现技术密集、任务型号多样、功能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面对其高速技术迭代的发展需求,传统上采用单型号独立研制的方式存在研制成本高、技术复用率低、结构紧耦合、系统交联复杂等缺点。为此,针对新兴的软件定义系统技术,分别从开放式软件定义系统架构、模型驱动的软件定义系统开发、软件定义系统应用服务管理框架、面向软件定义的载荷快速接入管理、软件定义弹性网络等分项关键技术开展综述研究,介绍相关技术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不足,分析软件定义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相关技术难题的突破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高超声速变后掠飞行器多变量预设性能控制
    张晓宇, 吕硕, 缑欣怡, 谷晓彤
    空天防御    2023, 6 (3): 95-103.  
    摘要258)      PDF(pc) (1370KB)(1348)    收藏
    本文针对高超声速变后掠飞行器姿态控制,设计了多变量预设性能与滑模相结合的控制器。首先,建立了强耦合非线性的变后掠飞行器模型,绘制了预设性能控制流程框图,并对控制器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然后,针对飞行器的姿态角设计了预设性能函数,对误差进行同胚映射,解决了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存在约束的问题,进而根据转换后的误差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及误差补偿器;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飞行器变后掠过程中姿态控制器的有效性,通过与滑模控制对比验证了控制器的优越性,并在风干扰的条件下验证了控制器的鲁棒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Φ120高超声速风洞流场校测
    荣臻, 胡文杰, 邱云龙, 张玉剑, 王亦庄, 江中正, 陈伟芳
    空天防御    2022, 5 (3): 58-64.  
    摘要406)      PDF(pc) (4794KB)(1319)    收藏
    介绍了浙江大学Φ120高超声速风洞的设计性能参数、流场校测结果以及标模测力结果。Φ120高超声速风洞采用“前吹后吸”的暂冲式直连式布局,喷管出口直径为120 mm,设计运行马赫数为5.0、6.0和7.0,来流总压0.2~2.0 MPa,来流总温400~700 K,运行时间不小于10 s。流场校测结果显示5.0/6.0/7.0喷管的均匀区直径超过90 mm,均匀区平均马赫数分别为5.07、6.05和6.94,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018、0.015和0.023,均匀区轴向马赫数梯度分别为0.021、0.016和0.031,上述关键参数全部达到GJB1179A-2012合格指标,部分参数达到GJB1179A-2012先进指标。AGARD HB-2标模在Φ120高超声速风洞中的气动力测量结果与自研GRAND程序数值计算结果以及GJB4399-2002中的参考值吻合得较好。综上所述,Φ120高超声速风洞参数范围较宽,可用于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教学试验和高超声速复杂流动机理、流动控制降热减阻机制等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一种基于红外图像三维重建效果与精度的评价方法
    陈寂驰, 魏国华, 柴娟芳
    空天防御    2023, 6 (4): 42-50.  
    摘要504)      PDF(pc) (2202KB)(1296)    收藏
    现有的三维重建评价指标多适用于目标可见光图像重建,注重模型整体精度度量而忽略模型局部正确性,因此并不完全适用于红外图像三维重建评价。为此,提出一种复合指标来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重建模型关键特征完整度、相机位姿估计准确性、三维重建评价误差基准距离等指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重建模型评价方法针对不同重建质量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避免单一评价指标无法有效表征红外重建模型重建精度的问题,能够准确量化点云类、含纹理类模型的重建效果。相比现有三维重建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更加全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星链”威胁启示下的新型空天防御技术研究
    顾村锋, 杨阳, 杨博文, 强佳久, 贾宇航
    空天防御    2024, 7 (2): 8-15.  
    摘要481)      PDF(pc) (1781KB)(1282)    收藏
    作为美军布局空天战场的关键支撑,“星链”系统通过渗透“侦、控、打、评、保”等作战环节,将可能颠覆现有作战模式并打破未来大国间的能力平衡。为此,首先介绍了“星链”系统的基本属性、发展现状与能力特点,其次根据俄乌冲突战例研究其未来作战应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星链”对未来空天局势的威胁,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新型空天防御技术,为“星链”影响下的空天安全建设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高速飞行器结构优化及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丁晓红, 张横, 沈洪
    空天防御    2023, 6 (2): 1-11.  
    摘要579)      PDF(pc) (2578KB)(1236)    收藏
    轻质高刚高强结构是实现飞行器高速、远射程/长航程和强机动性的关键。对结构拓扑优化和仿生设计等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为高速飞行器结构设计奠定基础。对高速飞行器结构的设计需求进行分析,从研究方法和分类应用的角度,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在飞行器领域中结构拓扑优化、仿生设计与增材制造技术融合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飞行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近期亟待突破和进一步完善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新一代高速飞行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多无人机协同目标跟踪制导律设计
    罗统, 张民, 梁承宇
    空天防御    2023, 6 (3): 113-118.  
    摘要415)      PDF(pc) (1091KB)(1226)    收藏
    多无人机在协同跟踪地面移动目标上具有鲁棒性强、侦查精度高、任务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具备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了解决传感器信息受限存在的局限性,如何利用尽可能少的目标状态信息实现对目标的稳定跟踪是当前固定翼无人机实现定距盘旋跟踪的主要问题之一。首先,针对地面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距离变化率的无人机定距盘旋跟踪制导律,相比于其他制导律所需的目标信息更容易获取;其次,在跟踪稳定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单无人机可能存在视线被干扰丢失目标的情况,设计了邻机之间相位差相等的多无人机协同制导律,将两个制导律相结合形成的多无人机协同目标跟踪制导律,用以解决多无人机协同目标跟踪制导问题;再次,设计了相应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多无人机协同跟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对变速移动目标的跟踪实验仿真,其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复杂装备系统任务可靠性在役考核评估方法
    李士刚, 王坤云, 袁烨, 诸戈, 王欣
    空天防御    2023, 6 (1): 23-28.  
    摘要295)      PDF(pc) (893KB)(1172)    收藏
    根据面向部队、面向实战的原则,装备可靠性作为重要能力之一贯穿于装备全生命周期试验鉴定工作链路内。考虑到复杂装备系统在交付使用后通常要历经多种任务剖面,并且不同任务之间环境剖面和应力水平千差万别,致使订购方更加关注装备在役考核期间的面向实战条件的任务可靠性。本文给出了一种复杂装备系统多任务可靠性的在役评估方法,把装备在不同任务剖面下的故障率作为分类指标,当多任务剖面下的故障率相同时,利用截尾试验数据和Gamma分布建立可靠性模型;当多任务剖面下的故障率不同时,采用大数定理和解析法进行可靠性建模,并给出相应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最后结合实例验证表明本文给出的方法可为复杂装备任务可靠性的在役考核提供一种合理可行的模型和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超高速流动中气膜冷却技术的研究综述
    戴思明, 许自然, 窦怡彬, 马海腾, 赵如意
    空天防御    2023, 6 (4): 24-30.  
    摘要562)      PDF(pc) (609KB)(1171)    PDF(mobile) (625KB)(6)    收藏
    气膜冷却有长航时、高冷却效率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被认为是天地往返航天器中极有前景的热防护技术。在超声速流动中气膜冷却研究主要集中在切向槽缝射流构型。在超高速流动中,钝头逆向射流气膜冷却研究也已经出现,且相关研究表明该技术有良好的防热减阻效果。在冷却剂物性上,冷却剂分子量、比热、黏度和声速均会影响冷却效率,其中比热的影响较大,模化研究需要注意该因素。在流动条件中,吹风比、激波和边界层状态均会影响气膜冷却效率。对切向气膜冷却来说,激波入射会降低冷却效率,这是因为激波会提高当地绝热壁温,同时加快冷却剂的耗散。然而,激波与交叉射流离散孔气膜冷却相互作用的报道较少,亟须精细化研究探索其作用规律及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基于Simulink和Comsol联合仿真的虚拟热试验系统
    周星光, 王肇喜, 刘博, 梁迪, 柳世灵, 傅烨
    空天防御    2023, 6 (2): 84-87.  
    摘要493)      PDF(pc) (564KB)(1144)    收藏
    通过Simulink和Comsol软件联合仿真搭建虚拟热试验系统,实现热试验的完全虚拟化;利用联合仿真技术,实现对控制系统、电场、热场的综合仿真分析;可一次性直接观测各个观测点数据状态,包括功放输出状态信息、加热器输出状态信息及被试件热热状态信息。虚拟热试验系统对工程热试验具有预示和指导作用,可以实现超出现有热环境地面模拟能力的热环境模拟,为型号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防空导弹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陈雪, 朱龙宇, 薛钦洋, 王柯翔, 韩志林, 罗楚养
    空天防御    2024, 7 (6): 76-95.  
    摘要177)      PDF(pc) (3146KB)(1119)    收藏
    轻量化设计是先进防空导弹武器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而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具有轻质高强、耐高温、耐腐蚀、可设计等优点,在推动防空导弹轻量化设计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梳理总结国内外防空导弹用热固性复合材料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综述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防空导弹典型构件的应用进展与发展前景,以期为防空导弹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及半实物仿真技术发展与展望
    庞博, 李艳红, 田义, 郑国栋
    空天防御    2023, 6 (4): 17-23.  
    摘要370)      PDF(pc) (1489KB)(1115)    收藏
    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半实物仿真已成为复合精确制导装备设计研制和考核鉴定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国外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头研究现状,给出了国内外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半实物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类复合制导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特点。最后展望了复合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仿真系统建设、仿真试验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导弹模型直气复合气动特性研究
    赵忠良, 李浩, 赖江, 杨海泳, 王晓冰, 李玉平
    空天防御    2022, 5 (3): 1-9.  
    摘要550)      PDF(pc) (4676KB)(1064)    收藏
    为实现导弹快速机动转弯或精确制导打击的目的,提出了采用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技术方法。选取某典型布局导弹外形,针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耦合干扰问题,尤其是导弹机动过程中的直接力/气动力干扰问题,综合采用风洞测力试验和非定常数值计算及直接力/气动力操纵响应的风洞验证试验手段,研究了直接力喷流的静态干扰影响特性、俯仰拉起过程的喷流干扰动态效应以及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作用下的飞行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位于导弹后体的直接力喷流产生了有利的气动干扰,俯仰运动过程中的非定常流动对喷口上游分离区范围影响较大,出现气动迟滞特性,且随角速率增加而增强;俯仰大迎角下力矩放大因子受俯仰运动影响更为明显,出现偏离静态的不利结果;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可以提高导弹的拉起速度,实现快速转弯和姿态的精确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巴以冲突中的“非对称”空袭装备及防御体系浅析
    刘杰, 袁学军, 彭灏, 王创维, 贾军, 吴凯
    空天防御    2024, 7 (2): 16-21.  
    摘要401)      PDF(pc) (905KB)(1054)    收藏
    在2023年的巴以冲突中,以火箭弹、无人机为代表的“非对称”空袭武器成为哈马斯“以弱抗强”的重要手段,一度对以色列形成了较大压力;以色列防御体系也在本次冲突中成功抗击多种类、多批次的“非对称”空袭威胁,展示出较高的实战效能。通过公开资料梳理了哈马斯等“抵抗之弧”武装力量在本次冲突中使用的“非对称”空袭武器特性和空袭作战特点,并对以色列参战的防御装备及“非对称”防御体系在本次作战中展现的特点开展分析,以期为未来装备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反辐射导弹发展的挑战、现状及展望
    何永鹏, 杨艺, 程志君, 程洋, 张陆进, 王泉
    空天防御    2024, 7 (4): 38-46.  
    摘要279)      PDF(pc) (8057KB)(1045)    收藏
    当前,一体化防空体系日益成熟、异构防空系统跨域成网,未来压制防空作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电磁环境、能力升级的雷达装备、多样化的对抗方式等现实挑战。本文据此分析国外主要反辐射导弹的最新发展现状,研究反辐射导弹执行压制防空任务的战术演进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反辐射导弹体系化、智能化、多任务、低成本、多模复合制导等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加强建设反辐射导弹装备、提升压制防空作战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面向目标跟踪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综述
    唐胜景, 王太岩, 赵刚练, 郭杰, 李佳丽, 尹航
    空天防御    2024, 7 (4): 18-29.  
    摘要640)      PDF(pc) (1875KB)(1045)    收藏
    随着现代目标跟踪场景的日益复杂化,单一传感器探测系统已无法满足目标跟踪的实际需求,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成为复杂场景下目标跟踪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数据关联和估计融合这两项关键过程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现状,整理了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并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在目标跟踪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基于改进Grey-AHP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罗菁, 张逸楠
    空天防御    2022, 5 (2): 1-7.  
    摘要564)      PDF(pc) (614KB)(1032)    收藏
    针对察打一体无人机装备在鉴定定型阶段对作战效能评估的需求,构建了无人机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无人机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了改进灰色层次分析法(Grey-AHP)的无人机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模型。与传统的灰色层次分析法相比,本文采用的改进灰色层次分析法所求得的权重值更简便、与真实值更加接近。对3种研制方案的无人机装备作战效能进行排序,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在线办公  
作者中心 编辑中心
专家中心 主编中心
 
友情链接
沪ICP备15013849号-1
版权所有 © 2017《空天防御》编辑部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