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重视和规范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
    胡大一, 孙艺红,
    2009 (03):  161-163.  DOI: 10.16138/j.1673-6087.a1514
    摘要 ( 162 )  
    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逐年增加,其带来的医疗支出成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巨大负担。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突然、后果严重等特点。血运重建技术,如溶栓、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成本是固定的,以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从临床证据到临床实践
    何奔,
    2009 (03):  164-170.  DOI: 10.16138/j.1673-6087.a0617
    摘要 ( 224 )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血管闭塞,进而导致心肌坏死。尽快开通梗死的冠脉对于挽救濒死心肌、防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马长生,
    2009 (03):  171-174.  DOI: 10.16138/j.1673-6087.a1354
    摘要 ( 245 )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置入支架已成为常规,但金属裸支架(BMS)置入后的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DES)出现后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DES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远端保护和血栓抽吸装置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颜红兵, 赵汉军,
    2009 (03):  175-179.  DOI: 10.16138/j.1673-6087.a1426
    摘要 ( 248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的再灌注措施,因而是首选的治疗策略[1]。然而,在当今强化抗栓治疗时代,远端栓塞、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发生率可达7%~10%,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择期开通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值得吗?
    霍勇, 龚艳君,
    2009 (03):  180-182.  DOI: 10.16138/j.1673-6087.a1450
    摘要 ( 185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是心血管急症之一。ASTEMI大部分是由于在冠状动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后完全阻塞梗死相关动脉(IRA)。若无足够的侧支循环,15min开始发生心肌坏死,从心内膜向心外膜发展。这一过程可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
    乔志卿, 卜军, 丁嵩, 宋玮, 杜勇平, 沈节艳, 金叔宣, 幺天保, 何奔,
    2009 (03):  183-187.  DOI: 10.16138/j.1673-6087.a0595
    摘要 ( 277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梗)(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PCI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91例患者分为心肌灌注不良组(TMPG0~2级,n=30)和心肌灌注正常组(TMPG3级,n=61),比较2组基本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以及介入结果,并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o回归分析,总结急性心梗急诊PCI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91例患者中男76例,女15例,年龄38~84(62.3±11.8)岁,心肌灌注不良组合并高血压病的比例更高(80.0%比54.1%,P=0.0163),心梗部位以非前壁心梗居多(70.0%比29.5%,P=0.002);造影结果中,心肌灌注不良组梗死相关血管以右冠状动脉(RCA)更多见(63.3%比18.0%,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心脑血管预后的影响
    严子君, 张瑞岩, 左君丽, 初少莉, 张奇, 胡健, 张建盛, 沈卫峰,
    2009 (03):  188-191.  DOI: 10.16138/j.1673-6087.a0713
    摘要 ( 310 )  
    目的:评价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心脑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198例有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将有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120例)和对照组(78例),随访、比较2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Cox回归分析与心脑血管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基线时,AS组平均年龄大(P<0.001)、慢性肾病患者多(P<0.05)、冠心病患者多(P<0.001)、血清肌酐(Scr)水平高(P<0.05)、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平均值大(P<0.001)、颈总动脉内径(C-Di)较高(P<0.05)、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较多(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
    孙瑜, 卜军, 宋玮, 杜勇平, 金叔宣, 沈节艳, 何奔,
    2009 (03):  192-195.  DOI: 10.16138/j.1673-6087.a0621
    摘要 ( 342 )  
    目的:了解对比剂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18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和术后48、72h的血清肌酐,记录其治疗经过和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118例患者中发生CIN(CIN组)28例(23.7%)。CIN组基线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CIN组(均P<0.05),而肌酸激酶(CK)峰值高于非CIN组(P<0.05)。CIN组住院时间比非CIN组长(P<0.01),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VEF3000U/L与CIN的发生有关。结论:CIN是急诊P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增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工作中要积极预防CIN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介入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熊日成, 向定成, 俞宙, 龚志华, 邱健, 洪长江,
    2009 (03):  196-199.  DOI: 10.16138/j.1673-6087.a0602
    摘要 ( 271 )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方法:将接受PCI的416例ACS患者分为非高龄组(A组,年龄0.05)。2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2%和4.0%(P>0.05),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阿司匹林长期维持治疗、氯吡格雷维持治疗时间超过12个月、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ACS患者PCI后长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0.048、5.396、0.181,均P0.05)。结论:75岁以上的高龄ACS患者PCI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发生率与75岁以下人群相比并未明显增加,但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仍需注意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双下肢动脉栓塞1例伴遗传易感性分析
    石川, 金玮, 王玲洁, 璩斌, 张凤如,
    2009 (03):  200-204.  DOI: 10.16138/j.1673-6087.a0618
    摘要 ( 264 )  
    目的:探讨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双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遗传易感性。方法:分析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探究其血栓遗传倾向。结果:该患者为75岁男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均支持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的双下肢动脉栓塞,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后病情好转。遗传易感性分析发现,该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杂合性点突变,但未发现活化蛋白C(APC)抵抗、凝血因子Ⅴ(FⅤ)基因Leiden突变及凝血酶原(FⅡ)基因G20210A突变。结论:动脉栓塞性疾病不仅与获得性病因有关,还与遗传因素有关,易感基因筛查有助于判断血栓栓塞遗传倾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博士后招生简章
    2009 (03):  204.  DOI: 10.16138/j.1673-6087.a1012
    摘要 ( 183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陈竺、王振义、陈赛娟等一大批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现有15个部、市级重点学科、6个市级研究所、2个校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量清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王为幸, 李晓永, 董艳,
    2009 (03):  205-208.  DOI: 10.16138/j.1673-6087.a1165
    摘要 ( 234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MA)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3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合并冠心病组(106例)和不合并冠心病组(236例),测定2组24h尿清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相关指标;比较MA阳性组(139例)和MA阴性组(203例)冠心病的发病率及冠脉造影特点。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MA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冠心病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MA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MA阳性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MA阴性组(42.5%比23.2%,P<0.01);此外,与MA阴性组比较,MA阳性组重度血管狭窄、弥漫性和闭塞性病变更多(P0.05)。结论:MA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伴MA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更严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书——《内科理论与实践》出版
    2009 (03):  208.  DOI: 10.16138/j.1673-6087.a1265
    摘要 ( 176 )  
    《内科理论与实践》一书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由70多所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的近400位著名医师通力合作而成,编写秉着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这一原则。初始几篇概要性地介绍与内科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朱旭莹, 方正龙, 顾国柱, 李超生,
    2009 (03):  209-211.  DOI: 10.16138/j.1673-6087.a1279
    摘要 ( 332 )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脱水剂、阿司匹林及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d。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的GCS和NI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评分的分值在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14d后GCS评分和21d后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值分别为5.58±1.87比6.62±1.67和-4.50±1.29比-5.42±1.67,均P<0.05);经14d治疗,2组ET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NO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可显著影响脑梗死患者ET的下降幅度及NO的上升水平,提高GCS评分,促进患者的意识功能恢复,进一步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NIHSS评分,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使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疗效更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ST段回落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张娴, 戴嘉,
    2009 (03):  212-213.  DOI: 10.16138/j.1673-6087.a0705
    摘要 ( 291 )  
    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是使发生梗死的心肌得以再灌注治疗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1]。然而急诊PCI术使冠脉再通后,仍有不少患者并发无再流或慢再流现象,表现为心肌水平再灌注不良,结果使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OEMS综合征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顿晓熠, 袁振刚, 周帆, 傅卫军, 侯健,
    2009 (03):  214-215.  DOI: 10.16138/j.1673-6087.a0165
    摘要 ( 179 )  
    POEMS综合征又称Crow-Fukase综合征(CFS),是一种与浆细胞异常增生有关的多系统疾病,其命名由5个主要临床表现的英文首字母组成,即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polyneuropathy,P)、脏器肿大(organomegaly,O)、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E)、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胸痛的鉴别
    张瑞岩,
    2009 (03):  216-219.  DOI: 10.16138/j.1673-6087.a0627
    摘要 ( 247 )  
    急性胸痛是患者到医院急诊部就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对于急性胸痛,往往首先想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然而事实上仅15%~25%的急性胸痛患者被明确诊断为ACS[1],其中诊断的难点也就在于如何鉴别ACS与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灌注策略的选择
    张东伟, 王海昌,
    2009 (03):  220-222.  DOI: 10.16138/j.1673-6087.a0603
    摘要 ( 239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不稳定的脂质斑块破裂、出血,造成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最终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ACS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因两者病理生理改变不同,所以其治疗策略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2007~2008年回顾和展望
    乔志卿, 葛恒, 何奔,
    2009 (03):  223-226.  DOI: 10.16138/j.1673-6087.a1353
    摘要 ( 240 )  
    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出现无疑是心血管领域近年最重要的突破之一,DES在降低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和再次血管化治疗发生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效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200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提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现状和进展
    李攀, 秦永文,
    2009 (03):  227-229.  DOI: 10.16138/j.1673-6087.a0735
    摘要 ( 254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方法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血小板聚集引起支架内血栓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预防PCI术后与血小板有关的并发症日益受到重视。目前主要通过长期和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减少PCI术后的急性和亚急性血栓,但是少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通过生化指标判断心肌梗死预后?
    吴士尧, 史春志,
    2009 (03):  230-231.  DOI: 10.16138/j.1673-6087.a0999
    摘要 ( 221 )  
    现今尽管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较前明显增强,但是心肌梗死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一些生化指标能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从而有利于医师判断患者的高危状态并进行相关治疗,还可利用生化标志物检验疗效,降低高危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张奇, 沈卫峰,
    2009 (03):  231-233.  DOI: 10.16138/j.1673-6087.a1528
    摘要 ( 349 )  
    近年,随着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等再灌注治疗手段的应用和普及,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病死率及远期临床预后有了显著改善。但高危患者及急性心梗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特别是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仍极差。研究指出,即使应用早期冠脉介入或外科旁路移植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冠状动脉无复流:识别、预防和处理
    何奔, 卜军,
    2009 (03):  233-234.  DOI: 10.16138/j.1673-6087.a0542
    摘要 ( 620 )  
    一、无复流的定义及分类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no-reflow)是指心外膜冠脉狭窄或闭塞被解除后心肌组织水平无灌注的现象。冠脉无复流最早于1966年通过实验模型提出,之后在1985年心肌梗死再灌注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在导管室,无复流现象是指冠脉诊疗过程中排除了冠脉机械性梗阻(急性闭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何奔, 龚兴荣,
    2009 (03):  234-235.  DOI: 10.16138/j.1673-6087.a1325
    摘要 ( 243 )  
    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首先在血管壁损伤部位黏附、激活,随后通过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使相邻的血小板连在一起,这是血小板聚集的共同最后通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胆固醇不高者如何使用他汀类药物?
    梁伟, 陆国平,
    2009 (03):  235.  DOI: 10.16138/j.1673-6087.a0620
    摘要 ( 293 )  
    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根据中国成人血脂特点,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王鸿利, 王学锋,
    2009 (03):  236-244.  DOI: 10.16138/j.1673-6087.a1328
    摘要 ( 366 )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性联隐性遗传的出血疾病,其临床上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FⅧ)缺陷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FⅨ)缺陷症]2型,分别由FⅧ和FⅨ基因突变所致。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000;所有血友病男性患者中,血友病A占80%~85%,血友病B占15%~20%。而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临床上,血友病以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为特征。该病患者的心身健康终生受到疾病的摧残和折磨,其求学、就业、家庭、婚姻、经济来源和社会活动因病而受到困扰和挫折。血友病患者属社会弱势群体,应受到家庭、社区、学校和单位等全社会的关爱和扶持。作为医护人员,要"尽心、尽力、尽责任"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排忧解难,应熟练掌握血友病的基础知识和规范化诊治手段,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本《共识》包括血友病的规范化诊断、替代治疗、围手术期处理、抑制物的诊治、辅助治疗、预防治疗、康复/物理治疗、护理和教育及凝血因子制品简介等内容。着重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参考国外资料,在诺和诺德血友病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在世界血友病联盟(WFH)的热情指导下,由国内部分血友病专家分工撰写、集体修订和反复定凿,最后达成共识,整理成册,仅供国内同行参考使用。限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不足,文中难免有缺点或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逐渐修改、充实和完善。着重声明,本《共识》不负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