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6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0-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微创技术给外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郑民华, 乐飞,
    2011 (06):  513-515.  DOI: 10.16139/j.1007-9610.a2764
    摘要 ( 210 )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腹腔镜外科技术,毫无疑问成为了20世纪外科手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外科也因此而进入全新的"微创时代"。本世纪的最初十年里,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手术全面拓展进入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腹腔镜技中图分类号:R61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讨
    余佩武, 赵永亮,
    2011 (06):  516-518.  DOI: 10.16139/j.1007-9610.a2751
    摘要 ( 252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对于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明显的微创优势,因而在全世界逐步得到了开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3]。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器械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适应证已从早期胃癌逐渐扩展到现在的进展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孔腹腔镜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吴硕东, 苏洋,
    2011 (06):  519-521.  DOI: 10.16139/j.1007-9610.a2765
    摘要 ( 254 )  
    单孔腹腔镜技术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微创技术,是外科技术向着微创方向发展的又一进步。在常规的腹腔镜技术基础之上,采用单孔操作方法来完成各种术式,不仅增强了腹腔镜技术的微创优势,同时在术后美观及提高心理满意度等方面充分体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现状与展望
    王平,
    2011 (06):  522-525.  DOI: 10.16139/j.1007-9610.a2772
    摘要 ( 296 )  
    腔镜甲状腺手术可以追溯到1995年11月,美国普外科医师Gagner[1]率先行腔镜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术中进行了甲状腺的分离并针对左侧甲状腺结节进行活检。1996年,意大利普外科医师Hüscher等[2]首次行腔镜下右侧甲状腺腺叶切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人肝切除术:附17例报告
    周宁新, 刘全达, 陈军周, 孙强, 张效东, 谢于, 夏起俊, 许小亚,
    2011 (06):  526-530.  DOI: 10.16139/j.1007-9610.a2773
    摘要 ( 436 )  
    目的:总结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脏切除术应用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于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实施的17例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所行肝切除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机器人肝脏手术病人中男∶女=8:9,平均年龄(55±16)(27~85)岁。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3例;胆管细胞癌3例(Bismuth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1例,肝内胆管囊腺癌2例);转移性肝癌3例;良性肝脏肿瘤4例(肝血管瘤3例,胆管囊腺瘤1例);左肝内胆管结石4例。手术方式: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2例,左肝外叶切除术5例,肝局部或楔形切除7例,亚肝段(s5a)切除术1例,联合其他机器人术式12例。机器人肝切除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80 min,术中出血量为150 mL。术中发生大出血3例,其中2例(11.8%)为巨大肝血管瘤中转开腹切除。采用Pringle法肝切除4例,采用肝实质缝扎和超声刀离断肝实质交替法实施左肝外叶切除4例。机器人肝切除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5~16)d。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11.8%):腹腔内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机器人肝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探索适合机器人手术系统优势的肝切除止血方法等创新性技术将是今后机器人肝切除的重点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孔腹腔镜结肠手术初步经验
    苏洋, 吴硕东, 范莹, 田雨, 孔静,
    2011 (06):  531-533.  DOI: 10.16139/j.1007-9610.a2760
    摘要 ( 323 )  
    目的:总结我院单孔腹腔镜结肠手术的经验,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手术操作技巧进行讨论。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对患有结肠良、恶性疾病的病人施行完全单孔腹腔镜手术共计15例,其中包括结肠癌8例,结肠腺瘤3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结肠淋巴水瘤1例。手术采用脐部约3 cm切口,在腹壁深部腱膜组织上穿刺放置3个穿刺套管,分别放置腹腔镜和两支操作钳,完全利用脐部单一通道完成全部手术游离及吻合操作。切除病灶经脐部切口取出。经脐部切口提出肠管完成吻合,或经肛门进行吻合。施行结肠部分切除3例,右半结肠切除5例,乙状结肠切除3例,全结肠切除4例。收集资料,总结手术体会。结果:15例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2±100)min,术后吻合口漏和肠梗阻各1例,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无术后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手术切口无感染、裂开、疝等并发症。结论:在合理掌握适应证条件下,单孔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病变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更好的微创与美容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研究
    王明亮, 谭玮麟, 臧潞, 马君俊, 陆爱国, 胡伟国, 李健文, 张卓, 冯波, 郑民华,
    2011 (06):  534-537.  DOI: 10.16139/j.1007-9610.a2774
    摘要 ( 201 )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6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等。结果:本组研究68例病人中,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34例(50%),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32例(47.1%),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1.47%),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1.47%)。瘤体平均直径(3.2±1.6)cm,手术平均时间(83.0±27.5)min,术后平均出血量(29.0±23.7)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5±1.4)d。并发症3例(4.4%),随访63例(92.6%),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63例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1例术后其他原因死亡。总生存率98.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胃GIST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下胆管横断伤一期修复:附2例报告
    毛志海, 蒋渝, 郑民华,
    2011 (06):  538-540.  DOI: 10.16139/j.1007-9610.a2761
    摘要 ( 286 )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处理LC术中胆总管横断伤的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及随访结果的总结,探讨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2例LC发生胆总管横断伤,男1例,女1例,均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内置入10 cm输液皮条为内支撑并行胆管端端一期吻合。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100、120 min,术后出现轻度胆漏,经引流好转,分别于术后10、11 d出院,1例于3个月后行ERCP取出胆道内支撑管,1例支撑管自行排出,随访24、36个月无腹部不适,肝功能及B超检查均正常。结论:由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腔镜外科医师在腹腔镜下完成胆管横断伤的修复,可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
    林天龙, 毛志海, 张卓, 王明亮, 郑民华,
    2011 (06):  541-544.  DOI: 10.16139/j.1007-9610.a2762
    摘要 ( 309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层匹配,回顾性分析LC术中及术前行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病例各41例,比较两组病例在手术操作时间、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病人舒适度及住院相关费用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LC术中ERCP与术前ERCP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总体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虽然术中ERCP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其住院时间较短,病人舒适度较好。结论:LC术中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技术在诊治腹部穿透伤中的应用评价
    贺长林, 杨康, 毛志海, 郑民华,
    2011 (06):  545-547.  DOI: 10.16139/j.1007-9610.a2763
    摘要 ( 192 )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腹部穿透伤病人的具体资料,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诊治腹部穿透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部穿透伤142例病人中,3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86例采用腹腔镜探查手术,17例采用开腹探查手术。结果:在86例采用腹腔镜探查手术的病例中,51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止血、修补等治疗;19例因出血迅猛、腹腔污染严重及病变难以处理而中转开腹手术;16例探查阴性。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腹部穿透伤的处理中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作用,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开腹手术,从而取代了很多开腹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管细胞癌酪氨酸激酶激活及其磷酸化酶分布
    邓侠兴, 詹茜, 王以巧, 施源, 沈柏用, 彭承宏,
    2011 (06):  548-552.  DOI: 10.16139/j.1007-9610.a2775
    摘要 ( 244 )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组织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路变化及相关分子情况,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免疫亲和、LC-MS/MS分析识辨胆管癌病人(n=23)750多种不同蛋白质中1 000多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结果:胆管细胞癌在DDR1、EPHA2、EGFR和ROS1表现最高水平酪氨酸激酶磷酸化,高表达DDR1、EPHA2、ROS1酪氨酸激酶活性(n=18,78%),低表达或不表达RTK活性(n=5,22%);癌旁组织EGFR、AXL、EPHB4和PDGFRA表现出最高水平酪氨酸磷酸化;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磷酸化蛋白种类分布类似。结论:胆管细胞癌组织中酪氨酸激酶激活,DDR1、EPHA2、EGFR和ROS1酪氨酸激酶活性比癌旁组织高表达,可能致胆管细胞癌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氧化二砷诱导胆囊癌细胞凋亡涉及CD133表达下调机制的细胞研究
    潘洪涛, 艾志龙, 沈盛, 锁涛, 王越琦, 刘厚宝, 童赛雄,
    2011 (06):  553-556.  DOI: 10.16139/j.1007-9610.a2776
    摘要 ( 217 )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胆囊癌(GBC)细胞凋亡及对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的作用。方法:用Hoechest染色、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研究As2O3诱导GBC细胞凋亡及对CD133+GBC细胞的作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D133蛋白表达,RT-PCR检测CD133 mRNA表达。结果:As2O3能诱导GBC细胞凋亡、减少CD133+GBC细胞的数量,同时能降低GBC细胞CD133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而实现其对体外人GBC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100A9与CCTγ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詹茜, 沈柏用, 施源, 邓侠兴, 祝哲诚, 陈皓, 彭承宏, 李宏为,
    2011 (06):  557-561.  DOI: 10.16139/j.1007-9610.a2750
    摘要 ( 366 )  
    目的:研究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A9,S100A9)与T细胞受体伴侣蛋白1,亚基3(chaperonin containing T-complex protein 1,subunit 3,CCTγ)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对胆管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对40例胆管癌组织和10例非肿瘤组织的S100A9与CCTγ表达情况做对比分析。阳性结果分为4级,*1、1、2和3级分别代表弱阳性、轻度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结果:S100A9在非肿瘤肝组织内无表达或低表达(7例无表达,3例低表达)。在胆管癌病人中,40例中有37例染色阳性。胆管癌病人阳性表达水平为(0.48±0.35),明显高于非肿瘤对照组(0.05±0.1)(P<0.001)。CCTγ也在非肿瘤肝组织中呈现低表达,胆管癌病人的阳性表达水平为(0.72±0.18),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0.43±0.22)(P<0.001)。S100A9和CCT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94(95%CI为0.825~0.962)和0.860(95%CI为0.779~0.942)。结论:S100A9和CCTγ对胆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于血清S100A9和CCTγ的进一步研究可发现对胆管癌有诊断意义的肿瘤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书介绍
    2011 (06):  561.  DOI: 10.16139/j.1007-9610.a2755
    摘要 ( 193 )  
    由江浩教授主编的《骨与关节MRI》第2版己于2011年5月出版。该书对恶性骨肿瘤、骨肿瘤样病变等病种及颞颌、肩、肘、腕关节部分内容作了大量修改和补充。除第十一章骨髓外,其余章节中80%~90%的图片均作替换,第1版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调MicroRNA-21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PTEN表达的影响
    张保贵, 刘炳亚, 燕敏, 陈雪华, 俞焙秦, 朱正纲,
    2011 (06):  562-567.  DOI: 10.16139/j.1007-9610.a2752
    摘要 ( 262 )  
    目的:探讨抑制MicroRNA 21(miR-21)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PTEN表达的影响,并分析miR-21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细胞瞬转的方法将miR-21 inhibitor转染课题组前期试验证实的miR-21高表达胃癌细胞株,应用细胞增殖试验(CCK8方法)、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Ⅴ标记)、Transwell试验检测抑制胃癌细胞株中miR-21表达后,对其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迁移的影响;并用Western印迹技术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技术检测下调miR-21后,胃癌细胞株PTEN表达的变化。结果:体外增殖试验显示,下调miR-21后对胃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P<0.05);体外凋亡试验显示,下调miR-21能增加胃癌细胞株的凋亡(P<0.05);Western印迹试验显示,抑制miR-21表达后胃癌细胞株PTE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下调miR-21的表达对胃癌细胞株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促进其凋亡,能降低其体外迁移能力;下调miR-21后,PTEN活性明显增加;PTEN可能是miR-21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靶标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病人血清CD27及其配体的检测
    袁建明, 刘涛, 沈建康, 郁骁珩, 王天翔,
    2011 (06):  568-570.  DOI: 10.16139/j.1007-9610.a2753
    摘要 ( 248 )  
    目的:检测胃癌病人血清CD27及其配体(CD27L)的含量,探讨其与胃癌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42例胃癌病人血清中CD27和CD27L的含量,并与40例同期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作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CD27和CD27L的浓度与胃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胃癌病人血清CD27和CD27L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静脉结合给药的FLEP法治疗难以切除的晚期胃癌
    陈黎奇, 李国立, 曹建民, 许建, 王绪林, 李宁, 黎介寿,
    2011 (06):  571-575.  DOI: 10.16139/j.1007-9610.a2754
    摘要 ( 394 )  
    目的:为提高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观察动静脉结合的FLEP化疗方法对难以切除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选择30例难以切除的晚期胃癌,以FLEP法化疗。FLEP方案:5-FU 37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20 h,第1~5天;四氢叶酸钙30 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依托泊苷70 mg/(m2.d)与顺铂70 mg/(m2.d),动脉介入注射到癌肿所在部位,第6、20天。每5周重复一次,2、3个疗程后复查,以CT评价有效率。随访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例,总结中位数生存期、1、2、3、5年生存率。结果:30例中CT评价稳定5例,进展3例,均未行手术治疗;部分缓解21例及完全缓解1例,除1例部分缓解者未行手术外,余均行胃次全、全胃或联合脏器切除,淋巴结清扫采取D2、D2加转移淋巴结手术,手术切除率70.0%;CT评价有效率73.3%;中位数生存期18个月,1年生存率为76.7%;2年生存率为33.3%;3年生存率为20.0%;5年生存率为3.3%。结论:动静脉结合的FLEP法可提高晚期胃癌的切除率,使生存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研究
    吴琍, 曹伟红, 陈庆峰, 郑玲莉, 吴艳艳,
    2011 (06):  576-580.  DOI: 10.16139/j.1007-9610.a2766
    摘要 ( 199 )  
    目的:探讨山东半岛地区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及其与mRNA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其BRCA1基因异常的表观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RT-PCR等方法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中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30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甲基化率为43%,BRCA1 mRNA表达下降率为33%。在13例BRCA1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BRCA1 mRNA的表达下降率为55%,而在17例BRCA1未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中,BRCA1 mRNA的表达下降率为18%。在肿瘤分级中,T3分级病人的肿瘤组织中BRCA1甲基化率(74%)和mRNA表达下降率(54%),均分别高于T1+T2分级病人肿瘤组织的BRCA1甲基化率(26%)和mRNA表达下降率(30%);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肿瘤组织中,BRCA1甲基化率(61%)和mRNA表达下降率(46%),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基化率(17%)和mRNA表达下降率(16%)。结论:BRCA1基因表观遗传学改变是其mRNA表达下降乃至失活的重要原因,且与散发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超激光照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纪均, 黄慧敏, 姜虹,
    2011 (06):  581-584.  DOI: 10.16139/j.1007-9610.a2756
    摘要 ( 376 )  
    目的:评估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超激光照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A、B、C 3组,进行为期21 d的治疗。A组单服加巴喷丁900 mg/d;B组除服药外,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周2次;C组联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每周5次。分析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21天病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比较每组病人的补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结束时的总有效率。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VAS明显降低(A组:t=13.1,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杨演清, 林木青, 余强, 江四平,
    2011 (06):  585-586.  DOI: 10.16139/j.1007-9610.a2767
    摘要 ( 147 )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可发生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开腹穿孔修补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胃大部切除术。随着微创外科的深入发展,腹腔镜技术已被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镜下乳头切开与开腹胆道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徐琳, 王峰, 张宇飞, 宣佶,
    2011 (06):  587-588.  DOI: 10.16139/j.1007-9610.a2757
    摘要 ( 291 )  
    肝硬化病人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胆总管结石可致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引起肝功能渐进性损害,对合并肝硬化的病人危害加重,需要手术干预。合并肝硬化的胆总管结石行开腹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远期结石易复发,临床治疗较困难。内镜下乳头切开(EST)治疗胆总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
    王道荣, 赵建国, 鱼海峰, 汪刘华, 蒋国庆, 李永坤, 赵泽坤, 陈杰, 陈平, 罗伟伦,
    2011 (06):  589-591.  DOI: 10.16139/j.1007-9610.a2768
    摘要 ( 271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是常见的并发症[1-2],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超低位(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直肠癌保肛手术成为可能。但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具有与传统手术相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下切除阴道直肠隔胃肠道外间质瘤一例
    蒋奕玫, 赵任,
    2011 (06):  592-593.  DOI: 10.16139/j.1007-9610.a2769
    摘要 ( 263 )  
    病例:女,37岁,孕4产2,月经规律。因下腹坠胀3月余、排便习惯改变近1个月,来我院就诊。阴道直肠双合诊于阴道后壁与直肠前壁之间触及质硬、表面光滑、较固定、无压痛之肿块,无法触及上极;阴道和直肠黏膜光滑,退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尾状叶手术切除方式及径路的最新进展
    任家俊, 金佳斌, 彭承宏,
    2011 (06):  594-597.  DOI: 10.16139/j.1007-9610.a2770
    摘要 ( 214 )  
    最早的肝脏手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有文献报道的首例成功肝脏切除手术是由19世纪末德国人Langenbuch完成的[1]。1957年,法国人Couinard提出的肝脏分段方法被医学界广泛接受,并成为临床肝脏外科最有价值的解剖描述一直沿用至今。肝脏的尾状叶由于其解剖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溶瘤病毒在胰腺癌治疗研究中的进展
    白岳青, 艾开兴,
    2011 (06):  598-600.  DOI: 10.16139/j.1007-9610.a2771
    摘要 ( 216 )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属晚期,且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5%[1],死亡率接近100%,在美国已成为癌症死亡的第四大病因[2]。治疗主要以外科切除为主,但切除率低,只有10%~15%[3]。5-FU、吉西他滨、顺铂等能减缓肿瘤的进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胰腺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共识与争议——记St.Gallen乳腺癌大会(从2009到2011年)
    陈小松, 沈坤炜,
    2011 (06):  601-602.  DOI: 10.16139/j.1007-9610.a2758
    摘要 ( 237 )  
    第12届St.Gallen乳腺癌大会于2011年3月16日至19日在瑞士St.Gallen召开,吸引了来自95个国家的4 200名乳腺疾病的医师及科研人员参加,我国有171名参会者。会上报道了包括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早期诊断、局部治疗、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内的乳腺癌最新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乳腺癌初始治疗的争议领域——2011 St.Gallen专家共识
    孙慎友, 沈坤炜,
    2011 (06):  603-604.  DOI: 10.16139/j.1007-9610.a2759
    摘要 ( 113 )  
    早期乳腺癌初始治疗第12届国际会议于2011年3月16~19日在瑞士St.Gallen召开,我国共有181名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出席。相比往年,本次会议更专注于在分子生物学与实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把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治疗的反应性与复发风险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病人群体与乳腺癌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