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8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3-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家论坛
    中国ERCP的发展及展望
    李文
    2023 (04):  279-28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1
    摘要 ( 430 )   HTML ( 10 )   PDF(838KB) ( 538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一种介入性内镜技术,在内镜和X线成像的引导下对胆胰疾病进行诊治。20世纪70年代始,中国开始引进ERCP技术。90年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改进,ERCP在中国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展ERCP。2000年后,中国的ERCP技术和设备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许多大型医院开始设立ERCP中心。同时,学术交流和培训也促进了ERCP技术的教学和实践,培养了更多的专业人才。近年来,中国的ERCP水平不断提高,且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迭代。目前,ERCP已经成为中国内镜领域重要的技术之一,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ERCP的蓬勃发展归功于医学科学的进步、技术的改进以及几代ERCP专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CP在慢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
    张玲, 邹多武
    2023 (04):  283-287.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2
    摘要 ( 162 )   HTML ( 2 )   PDF(876KB) ( 85 )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不同程度影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较好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介入治疗已成为慢性胰腺炎的一线治疗手段,除胰管结石、胰管狭窄外,还可用于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良性疾病的内镜诊治
    王震宇
    2023 (04):  288-29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3
    摘要 ( 75 )   HTML ( 1 )   PDF(887KB) ( 96 )  

    胰腺良性疾病包括炎症及其并发症、解剖及结构异常、良性肿瘤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超声在胰腺疾病诊治中应用广泛,各具优势和适应证,并常配合应用。胆胰管镜发展迅速,其诊治价值还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类型胰腺良性疾病中,均已开展内镜诊断和治疗。内镜技术展现出微创、安全、有效、可重复等优势,已成为主要的诊治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肠镜ERCP在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良性狭窄中的应用体会
    翁明哲, 王雪峰
    2023 (04):  296-29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4
    摘要 ( 112 )   HTML ( 3 )   PDF(3765KB) ( 70 )  

    胆肠吻合术后良性狭窄是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棘手。小肠镜ERCP在治疗方面具有可重复、微创、符合正常生理结构等优势。分享本中心小肠镜ERCP在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良性狭窄中的操作技巧与经验,希望有助于提高进镜和治疗成功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内镜介入治疗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侯森林, 于廷廷, 刘鹏翔, 张立超
    2023 (04):  300-30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5
    摘要 ( 112 )   HTML ( 8 )   PDF(968KB) ( 137 )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技术不仅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得到长足发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及配件设备的不断革新,超声内镜引导下的介入治疗也取得重要突破,尤其是在难治性胆胰疾病方面表现出突出优势。本文将结合最新的文献研究和工作经验,对EUS引导下的胆管引流术、胆囊引流术、胰管引流术、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胰腺肿瘤治疗等相关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胰疾病消化内镜介入策略
    董元航, 陈洁
    2023 (04):  307-30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6
    摘要 ( 89 )   HTML ( 0 )   PDF(893KB) ( 68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与胆胰管疾病相关的并发症有吻合口狭窄、胆/胰管结石、胆/胰管炎、肿瘤复发所致梗阻性黄疸等。因手术操作复杂、切除部位涉及多器官、并需消化道重建等因素,使术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面临巨大挑战。现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消化内镜介入策略(通过消化道经胆/胰肠吻合口逆行或使用超声内镜经食管壁、胃壁或空肠壁穿刺进入胆/胰管),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聂海行, 王帆, 王红玲, 赵秋
    2023 (04):  310-31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7
    摘要 ( 145 )   HTML ( 2 )   PDF(872KB) ( 124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胆胰疾病诊断的主要操作技术之一。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重症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了解PEP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PEP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PEP危险因素包括病人自身的和ERCP操作相关的。根据这些危险因素,予以相关的术前、术中、术后干预可有效降低PEP的发生率。本文总结阐述目前常见的PEP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镜下光动力治疗不可切除肝外胆管癌及壶腹癌的现状与展望
    张洪战, 张锎
    2023 (04):  316-32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8
    摘要 ( 108 )   HTML ( 1 )   PDF(907KB) ( 109 )  

    不可切除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目前主要的姑息性治疗为胆道内引流或外引流术,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但对肿瘤本身无治疗作用。内镜下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微创治疗胆道肿瘤的新技术,可局部杀灭肿瘤细胞并引发全身免疫反应,可延长病人生存期,临床应用前景广阔。随着PDT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的联合应用,内镜下PDT在杀灭原发肿瘤、肿瘤降期及复发肿瘤的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就内镜下PDT不可切除肝外胆管癌及壶腹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争鸣
    胆囊疾病的内镜处理
    张建国
    2023 (04):  321-32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9
    摘要 ( 107 )   HTML ( 3 )   PDF(910KB) ( 138 )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胆囊疾病内镜诊疗技术与方法不断涌现,展现出独特优势、勃勃生机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预见未来胆囊疾病的诊疗手段将更丰富、更趋微创,诊疗策略将更突出个体化诊疗而非“一刀切”。内镜胆囊技术有望成为腹腔镜胆囊手术时代之后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甚至是里程碑式的方法。尽管当前胆囊内镜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无论如何这一趋势似乎不可阻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共识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解读及瑞金实践
    严超, 陆晟, 燕敏, 朱正纲
    2023 (04):  326-35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0
    摘要 ( 907 )   HTML ( 23 )   PDF(4954KB) ( 2061 )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一直是日本乃至全球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临床意义重大。2023年1月发表的英文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诊疗方法,包括手术、内镜切除、化疗、随访等;第二部分为临床问题,包括对临床热点问题的建议和解释。本文将对该版指南进行中文解读,并对我院胃癌诊治的临床实践作简要介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ERCP在原发性肝癌围术期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
    叶枫, 龚笑勇, 任家俊, 蔡强, 陈胜
    2023 (04):  355-36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1
    摘要 ( 100 )   HTML ( 2 )   PDF(940KB) ( 59 )  

    目的:回顾本中心应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原发性肝癌围术期胆道并发症临床诊治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6月我院原发性肝癌诊治过程中围术期因胆道并发症行ERCP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胆道并发症行ERCP的指征,病例分为胆管癌栓组、胆管狭窄组和胆漏组。统计分析原发性肝癌围术期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病人的基线资料、ERCP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治疗转归等数据。结果:总计25例行25例次ERCP,其中23例插管成功,成功率92.0%。胆管狭窄14例次,主要行胆道球囊扩张、探条扩张、支架植入、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漏6例次,主要行支架植入、鼻胆管引流治疗;胆管癌栓5例次,主要行网篮及气囊取栓、支架植入、鼻胆管引流治疗。ERCP治疗后病人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平均血淀粉酶(85.0±69.4)(21~306) U/L。所有病例均无出血、消化道穿孔、胰腺炎及其他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原发性肝癌围术期胆道并发症以胆管狭窄最为常见。对于有胆道并发症的原发性肝癌围术期病人,行ERCP治疗安全、有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口胆道镜SpyGlass在肝门部不明原因胆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胡贤荣, 杨档档, 吴军, 赵毅, 陈萃, 张婷, 胡冰
    2023 (04):  361-36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2
    摘要 ( 118 )   HTML ( 2 )   PDF(2105KB) ( 81 )  

    目的:探讨SpyGlass胆道镜系统对肝门部不明原因胆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SpyGlass检查的肝门部不明原因胆管狭窄,记录SpyGlass下对病灶的视觉印象、直视下活检病理检查、常规细胞刷检等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合长期随访结果,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共纳入146例,操作成功145例(99.3%),平均操作时间为(51.5±16.9) min。SpyGlass视觉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3%、84%和83%,优于细胞刷检的47%、100%和52%。视觉诊断联合SpyBite活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为91%、63%、85%。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为24.7%,均为临床轻型。结论:SpyGlass经口胆道镜对于诊断肝门部不明原因胆管狭窄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改善的有效性研究
    孙祺, 黄文博, 何炳良, 刘畅, 徐宇航, 赵伟
    2023 (04):  366-37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3
    摘要 ( 450 )   HTML ( 0 )   PDF(889KB) ( 65 )  

    目的:探讨术后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对临床分期为cT3-4NxM0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人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0例接受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cT3-4NxM0)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接受预防性HIPEC的病人纳入HIPEC组(n=30),未接受预防性HIPEC的病人纳入对照组(n=30),两组病人均进行术后常规辅助系统化疗。通过随访比较两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和总生存率,分析影响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HIPE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51.0个月(95% CI: 40.7~61.3),高于对照组的30.0个月(95% CI: 16.3~43.7)。HIPEC组的3年和5年总生存率(66.7%、53.3%)均高于对照组(56.7%、43.3%)(P=0.019)。预防性HIPEC是影响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病人预后的保护因素(P=0.021)。结论:对于cT3-4NxM0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人,预防性HIPEC能够延长病人根治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提高总生存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III期三阴性乳腺癌病人接受保乳手术或乳房切除术的预后分析
    朱巧俐, 苗伊鸣, 陈小松
    2023 (04):  371-377.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4
    摘要 ( 108 )   HTML ( 1 )   PDF(1370KB) ( 131 )  

    目的:探讨Ⅰ~Ⅲ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病人接受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BCS)或乳房切除术(mastectomy, M)对病人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844例可手术Ⅰ~Ⅲ期TNBC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BCS组和M组。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病人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式对病人DFS和OS的影响。进一步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病人间存在的基线特征差异,评估两组手术的预后差异。结果:533例(63.15%)接受M,311例(36.85%)接受BCS。与M组相比,年轻、肿瘤小、淋巴结阴性、HER2表达缺失(HER2-0)的病人更多接受BCS。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多因素分析表明,M组病人的OS率低于BCS组病人(HR=2.02,95% CI: 1.04~3.91,P=0.038),但两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42,95% CI: 0.94~2.15, P=0.100)。将病人T分期、N分期(pN)和年龄等因素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后,BCS组和M组病人OS率(P=0.114)和DFS率(P=0.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Ⅰ~Ⅲ期TNBC病人中,年轻、肿瘤小、淋巴结阴性和HER2-0病人更多选择BCS。匹配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后,TNBC病人接受BCS或M手术方式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MRI检查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杨奕, 杨兴霞, 金思励, 张旭, 朱娟英, 陈小松
    2023 (04):  378-38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5
    摘要 ( 72 )   HTML ( 0 )   PDF(967KB) ( 50 )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病人术前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与保乳手术成功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病历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保乳手术的DCIS病人。将术前接受MRI检查的病人组定义为MRI组,未接受MRI检查的为非MRI组。结果:共纳入210例DCIS病人,MRI组和非MRI组分别有167例和43例。MRI与非MRI组接受保乳手术的首次手术切缘阴性率相似(91.0%比97.7%,P=0.142)。最终保乳手术的成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95.2%比100.0%,P=0.143)。在预后方面,MRI与非MRI组10年局部区域复发(4.8%比2.3%,P=0.426)和乳腺癌相关死亡率(0.9%比0.5%,P=0.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IS病人术前乳腺MRI检查对保乳手术切缘阴性率、保乳成功率及预后均无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术中发现气管憩室2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贺文, 顾建华, 邢戌健, 翁子毅, 费健
    2023 (04):  383-387.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6
    摘要 ( 105 )   HTML ( 2 )   PDF(2334KB) ( 78 )  

    分析甲状腺肿瘤相关诊疗中气管憩室易漏诊或误诊的原因,加强对该疾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检索国内、外近20年相关文献,分析类似病例中发生误诊、漏诊的原因,并就解剖学、鉴别诊断、检查方式进一步剖析。同时对近期2例在术中发现的气管憩室临床病例与其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气管憩室易与甲状腺肿物相混淆,被误诊的原因如下:气管憩室在大多数病人中并无症状;有症状的气管憩室与甲状腺结节也有着类似的临床症状;许多气管憩室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普外科医师应提高对气管憩室的认知、提高临床工作的警惕性;应将颈部CT列为甲状腺腺叶切除相关手术术前的常规检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近端胃切除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
    孙强, 姚骏, 张鑫, 杜杉珊, 王伟军
    2023 (04):  388-393.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7
    摘要 ( 104 )   HTML ( 1 )   PDF(6296KB) ( 45 )  

    近端胃癌在中国及部分亚洲国家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是该疾病最有效、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传统全胃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根治效果,但术后难以避免营养代谢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并发症发生。近年来临床开展的近端胃切除术在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保留部分胃组织,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然而近端胃切除术中破坏食管括约肌和His角,引起残胃反酸、反流,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同样也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解决反流的问题,临床医师探索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目前有报道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很多,各有优劣。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临床新进展,列举目前常用消化道重建方法,总结其术后生活质量、生存结局相关文献资料,以供临床医师参考和选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脾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
    Chang Jessica, 陈旭晓, 陈拥军
    2023 (04):  394-398.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8
    摘要 ( 89 )   HTML ( 6 )   PDF(906KB) ( 94 )  

    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可通过门静脉系统影响肝脏的免疫微环境。肝癌病人往往因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而出现脾功能亢进(脾亢)和脾肿大。脾脏功能失调不仅诱发肝脏纤维化,还改变肝脏的免疫调节,加速肝硬化和抑制肝脏再生能力,且使肝内微环境和免疫系统趋向“促肿瘤生成”与“肿瘤耐受”的状态。脾脏切除术已被证实在术后短期内可改善肝癌病人的一般状态、肝功能,甚至免疫力。因此,脾脏切除术可能提高肝癌病人术后抗癌治疗的耐受性。但对于合并门静脉高压和脾亢的肝癌病人选择进行肝脾联合切除是否存在远期效益或提高生存率仍有争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