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7-23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小儿整形专题
    新生儿期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文显,高阳,杨伊帆,薛磊,李芳芳,曹敏娜
    2017 (5):  241-24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01
    摘要 ( 379 )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期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新生儿期接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均明确诊断为婴幼儿血管瘤,并且接受至少一次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拍照及超声检查。根据患儿血管瘤消退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共112例患儿在新生儿时期进行了217次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79例。疗效评估认为,其中疗效不佳患儿5例,效果一般13例,效果良好27例,优秀67例。95.54%的患儿治疗有效,83.93%的患儿获得了良好及以上的治疗效果。6例患儿治疗后发生水泡,1例出现局部破溃。12例患儿在病灶完全消失后遗留局部色素沉着。结论 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在新生儿期进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罗莫司治疗婴幼儿难治性卡-梅综合症的可行性分析
    单禹华,褚珺,胡明,徐敏,陈其民
    2017 (5):  244-247.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02
    摘要 ( 438 )  
    目的 探索西罗莫司治疗婴幼儿难治性卡-梅综合症(KMS)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从2013年初至2016年底确诊的卡-梅综合症患儿15例。所有患儿起病后常规运用激素冲击,血小板输注治疗,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13例患儿加用西罗莫司。结果 使用西罗莫司的13例患儿中,1例出现严重感染后停药;12例血象均回升,其中11例肿瘤体积明显缩小,1例肿瘤维持原体积不变;9例停药后未出现再次加重。单纯使用西罗莫司与加用普萘洛尔的患儿在血象恢复、DIC纠正、肿瘤消退方面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患儿病程早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其对西罗莫司的应答情况,对其后肿瘤的消退情况有提示作用(Pearson相关系数为-0.629,P<0.05)。结论 西罗莫司配合激素应作为治疗难治性KMS的一线手段,可有效纠正血小板减少,对于逆转肿瘤生长也有显著效果。效果持久不易反复,在治疗稳定后尝试停药是安全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SA 引导下半导体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观察
    张文显,高阳,薛磊,杨伊帆,杜雅,刘琪,张蕴珍
    2017 (5):  248-251.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03
    摘要 ( 373 )  
    目的 评价在DSA引导下联合应用940 nm半导体激光和聚多卡醇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采用94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治疗静脉畸形患儿57例。所有患儿均在DSA影像引导下接受至少1次的联合治疗。术后3个月MRI复查,依据病灶的消退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57例静脉畸形患儿共进行了89次的联合硬化治疗(平均为1.56±0.12次)。治愈12例,有效42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21.05%,总有效率为94.74%。24例患儿在治疗后出现治疗部位肿胀,未给予特殊处理,术后2周内自行消退。17例患儿出现治疗部位疼痛感,术后24 h内消失。3例患儿治疗后局部出现水泡,2例在2周内吸收,1例出现局部破溃,局部换药2周后愈合,遗留局部浅表瘢痕。结论 DSA引导下半导体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治疗儿童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特别对于具有引流静脉的病灶,通过半导体激光精确阻断,使其转换为局限型病灶后,再行进一步的联合治疗,能够增强单次治疗效果,减少治疗次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剥脱性激光治疗儿童眼睑及眼周先天性黑色素痣的中期疗效
    顾逸飞,陈辉,马刚,胡丽,王咏莹,朱佳芳,林晓曦
    2017 (5):  252-25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04
    摘要 ( 433 )  
    目的 探索剥脱性激光治疗儿童眼睑及眼周先天性黑色素痣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22例眼睑及眼周先天性黑色素痣患儿接受剥脱性激光治疗,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或铒激光,治疗间隔1个月,随访6个月以上。依据治疗前后的照片,统计病灶清除率(5级)。结果 22名患儿平均治疗7.4次,平均随访23个月。9例疗效差,4例疗效一般,5例疗效较好,2例疗效极好,2例病灶清除,总有效率为41%。3例患者出现色素脱失。结论 剥脱性激光治疗儿童眼睑及眼周黑色素痣是安全有效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回植结合负压辅助闭合技术治疗儿童皮肤脱套伤42例临床分析
    朱振洪,殷炜,胡官鸿,黄志见,马周瑞
    2017 (5):  256-25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05
    摘要 ( 384 )  
    目的 探讨皮肤回植结合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治疗儿童皮肤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共收治42例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患儿,其中四肢32例,躯干部8例,头皮2例,清创后削薄皮肤并原位回植,VAC装置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 d后拆除VAC材料,观察皮片成活情况。结果 42例中,回植皮片全部存活29例(69.05%);皮片成活面积大于75%的7例(16.67%),多呈局灶性散在皮片坏死,换药后创面全部愈合;成活面积大于50%且小于75%的6例(14.29%),换药后Ⅱ期植皮创面愈合。结论 皮肤回植结合VAC治疗是治疗儿童皮肤脱套伤的有效方法,回植皮肤成活率高,再次手术率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并趾分离术后发生瘢痕疙瘩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朱伟,田晓菲,陈伟
    2017 (5):  259-26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06
    摘要 ( 430 )  
    目的 分析术前并连足趾形态、并连程度、手术方式、术后切口愈合等情况与术后瘢痕疙瘩发生的相关性,以探讨并趾分离术后发生瘢痕疙瘩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科行并趾分离术的2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调查患儿术前足趾形态、并连程度、手术方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瘢痕情况,分析这些情况与术后瘢痕疙瘩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发生瘢痕疙瘩共8例,均为并连足趾肥大且完全性并趾者,术中均有植皮。并连足趾肥大的患儿术后瘢痕疙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并趾但足趾形态正常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并趾术后瘢痕疙瘩的发生率高于不完全性并趾患儿,差异显著(P<0.05);术中植皮的患儿瘢痕疙瘩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植皮患儿,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切口一期愈合与延迟愈合的患儿间,瘢痕疙瘩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并趾分离术后瘢痕疙瘩的发生,与术前并连足趾肥大存在高度相关性,与完全性并趾和术中植皮亦有相关性,并连足趾肥大可能是导致术后发生瘢痕疙瘩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瘢痕的综合治疗
    梁奕敏,王丹茹
    2017 (5):  263-27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07
    摘要 ( 411 )  
    瘢痕会给患儿带来容貌和功能损伤,并可能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多毛症、汗腺分泌障碍、疼痛、瘙痒、感觉迟钝等,亦可能影响受累部位的发育。目前,治疗瘢痕的方法很多,但尚无针对儿童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但是,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可能使瘢痕患儿得到更好地治疗,如瘢痕综合疗法、自体脂肪移植、剥脱性点阵激光等。我们对目前比较前沿的与儿童相关的瘢痕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脉管异常相关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徐媛,袁斯明
    2017 (5):  268-27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08
    摘要 ( 722 )  
    脉管异常(Vascular anomalies)是全部血管和淋巴管异常疾病的统称。脉管异常的临床症状繁杂、涵盖病种广泛,很多类型的脉管异常会合并其他异常而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形成各种脉管异常相关的临床综合征(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anomalies)。本文对几种典型的脉管异常相关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性唇裂的治疗进展
    石冰,王永前
    2017 (5):  273-27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09
    摘要 ( 383 )  
    隐性唇裂是唇裂中最轻微的一种类型,其病理基础是口轮匝肌的断裂和移位、鼻唇肌肉张力带的破坏。隐性唇裂的修复重点是口轮匝肌连续性的恢复和唇鼻肌肉张力带的重建。传统的开放式隐性唇裂修复术留下的上唇部瘢痕影响美观,目前的手术已趋向于采用口内切口。隐性唇裂的个性化修复逐渐成为主流,既要完成功能性修复,又要避免遗留明显的上唇瘢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唇裂一期修复的回顾与进展
    成琦,周启星,韩崑,杨文,张勇
    2017 (5):  276-27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10
    摘要 ( 351 )  
    先天性双侧唇裂是严重的口腔颌面畸形之一,因其畸形特点和解剖结构异常,一期修复的手术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后期的面容发育、口鼻生理功能及二期修复,故双侧唇裂一期修复应尽可能降低术后唇鼻畸形的发生率及畸形程度。本文对与双侧唇裂一期修复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回顾,总结先天性双侧唇裂的一期修复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的进展
    刘冰,陈文
    2017 (5):  279-28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11
    摘要 ( 332 )  
    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上较为常见,多由于上睑提肌发育不良,或支配上睑提肌的中枢、周围神经缺陷,造成上睑上提功能障碍而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外观,严重者可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影响视功能。因此,及时矫治至关重要。上睑下垂矫正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睑裂高度,摆脱下垂上睑对视轴的干扰,在恢复生理功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外形的恢复。本文对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时机选择及手术方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重组Periostin蛋白对TWIST1+/-小鼠颅缝细胞增殖以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白珊珊,李俊宪,李东,徐梁,段惠川,俞哲元,袁捷,韦敏
    2017 (5):  283-286.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12
    摘要 ( 310 )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Periostin重组蛋白对体外培养的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培养传代后随机分成4组,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Periostin蛋白(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进行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该蛋白对颅缝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LP的分泌;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成骨分化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分别培养1、3、5、7 d后,颅缝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分别成骨诱导培养10 d后,ALP活性被抑制,表达量下降(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成骨诱导培养21 d后,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颅缝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因子OCN、OPN、BSP、COL-1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不同浓度(50μg/L、100μg/L、200μg/L)的重组Periostin蛋白对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增殖、分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趋化因子SDF-1促进基于内源性干细胞归巢的初步研究
    黄晓,陈晖,刘玉健,汪俊
    2017 (5):  287-29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13
    摘要 ( 375 )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SDF1对BMSC体外趋化作用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DF1对BMSC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将负载SDF1的无纺聚羟基乙酸植入裸鼠皮下,检测SDF1的体内趋化活性。结果10 ng/m L、50 ng/m L、100 ng/m L、200 ng/m L SDF1组体外趋化BMSC数目均较对照组增加,其中100 ng/m L SDF1组趋化细胞数目最高。10 ng/m L、50 ng/m L、100 ng/m L SDF1对BMSC细胞活性无影响,200 ng/m L SDF1可降低BMSC细胞活性。100 ng/m L SDF1可促进体内细胞募集。结论100 ng/m L SDF1可有效促进细胞趋化且对细胞活性无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驼峰鼻伴歪鼻畸形的临床治疗
    周栩,欧杨雪,李崇照,程琳,李孔盈
    2017 (5):  291-293.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14
    摘要 ( 332 )  
    目的 探讨驼峰鼻合并歪鼻畸形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手术效果评价方法。方法 通过多平面鼻部截骨复位,以及鼻中隔软骨的移植,重建驼峰鼻合并歪鼻患者的鼻部外形轮廓,同时改善鼻腔通气功能。手术前后分别运用鼻阻力测定(RM)和鼻声反射测量法(AR)检测鼻腔通气效果的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4~8个月,16例驼峰鼻伴歪鼻畸形患者均对术后外观效果表示满意;除1例自觉通气状况无明显改变外,其余患者均自觉通气功能改善。本组无复发和并发症患者。根据RM和AR检测结果,患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MCA)、鼻腔容积(NV)、鼻阻力(NR)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驼峰鼻合并歪鼻畸形患者的治疗包含鼻部外形轮廓的修复和鼻腔通气功能的重建。鼻阻力测定和鼻声反射测量法的检测可以客观评价鼻腔通气功能的改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导体激光治疗顽固性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张小红,沈干
    2017 (5):  294-295.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15
    摘要 ( 449 )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面部顽固性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6年12月,对105例面部顽固性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用光纤980 nm半导体激光进行皮下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皮肤表面光洁、平整,无复发。皮肤状况在光导激光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顽固性激素依赖性皮炎可获得很好的效果,操作简单,无复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严建锋,李强,杨宗华,李萌
    2017 (5):  296-298.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16
    摘要 ( 278 )  
    目的 比较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1例,分为单髁置换组(n=26)与全膝关节置换组(n=3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单髁置换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和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全膝关节置换组(P<0.05);单髁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纯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相似,但单髁置换术治疗的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料分析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潘娴,钟斌,干季良
    2017 (5):  299-302.  DOI: 10.3969/j.issn.1673-0364.2017.05.017
    摘要 ( 272 )  
    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选取《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7至2015年发表的论文,对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论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科技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的因素,为科技期刊编辑部的选题策划、审稿组稿提供参考,以提高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影响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