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8-01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载姜黄素电纺膜包裹模式维持干细胞再生软骨体内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胡豆豆, 徐勇, 贾维
    2023 (4):  329-335. 
    摘要 ( 89 )   PDF(1500KB) ( 56 )  
    目的 探索载姜黄素电纺膜包裹模式用于维持干细胞再生软骨体内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 将具有抗血管
    化作用的姜黄素与聚 L- 丙交酯 - 己内酯(PLCL)混合,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姜黄素 PLCL 电纺膜,以单纯
    PLCL 电纺膜作为对照组,行大体观及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随后在体外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 6 h,
    以探究载姜黄素 PLCL 电纺膜抗血管生成能力。另外,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接种于明胶多孔支架,经
    体外成软骨诱导培养 3 周后,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测以验证再生软骨组织。最后,将载姜黄素 PLCL 电纺膜紧密封装
    BMSC 再生软骨组织,并植入裸鼠皮下培养 6 周后,行大体观察、Micro-CT 及组织学检测,观察 BMSC 再生软骨的
    骨化及稳定软骨表型情况。结果 有别于白色的 PLCL 电纺膜,载姜黄素 PLCL 电纺膜呈黄色大体观,但两者具有
    相似的纳米纤维样结构。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表明,相较于 PLCL 电纺膜,载姜黄素 PLCL 电纺膜具有显著的抗血管
    生成能力。体外成软骨诱导实验表明,BMSC- 明胶支架呈软骨样大体观,HE 染色显示软骨陷窝结构及软骨特异性
    细胞外基质分泌,番红 O 染色证实有蛋白聚糖基质产生。裸鼠体内实验表明,PLCL 组出现明显的血管入侵,而载
    姜黄素 PLCL 组无肉眼可见的血管入侵。Micro-CT 图像显示 PLCL 组出现大量骨小梁组织,而载姜黄素 PLCL 组仅
    出现极少的骨小梁结构。HE 及番红 - 固绿染色进一步证实 PLCL 组具有大量典型的骨小梁结构和典型骨特异性细胞
    外基质,而载姜黄素 PLCL 组为典型的陷窝结构及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结论 载姜黄素电纺膜包裹模式可以有
    效维持干细胞再生软骨的体内稳定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层皮肤损伤的原位打印修复与毛囊重建
    黎行宙, 陈骁俊, 孙梦哲, 等
    2023 (4):  336. 
    摘要 ( 52 )   PDF(1132KB) ( 92 )  
     目的 利用原位打印的方式修复裸鼠背部皮肤缺损,实现损伤的原位修复和毛囊重建。方法 在裸鼠背部
    构建直径 7 mm 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并覆盖海藻酸钙 / 氧化纳米细菌纤维素(CA/BC),将新生 C57 小鼠表皮 / 真皮
    来源原代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每个创面植入 5×105 个细胞 :实验组在 CA/BC 内原位打印 10 个高浓度细胞墨点 ;对
    照组以 1 mL 注射器手工注射。术后 4 周观察创面恢复及毛发生长情况,通过 HE 染色检查新生毛囊结构。结果 皮
    肤缺损实验组创面恢复良好,毛发生长旺盛、均匀,而对照组毛发稀疏、不均匀甚至没有毛发生长。组织学观察证实,
    实验组新生皮肤内存在完整的毛囊结构,而对照组几乎没有毛囊形成。结论 初步验证了原位打印技术在皮肤缺损
    原位修复和毛囊重建中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机制研究
    付文, 王向臣, 王延桂, 等
    2023 (4):  342. 
    摘要 ( 83 )   PDF(2604KB) ( 107 )  
    目的 探究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ADSC-Exo)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
    法 分离并鉴定 hADSC 与 hADSC-Exo。将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s)分为对照组、200 μg/L 重组人表皮生长
    因子处理的阳性对照组与 100 μg/mL hADSC-Exo 处理的 hADSC-Exo 组,通过 CCK-8、划痕实验、血管形成实验,
    检测 hMECs 增殖、迁移与血管形成能力。60 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hADSC 组与 hADSC-Exo 组,每
    组 15 只。所有大鼠于背部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组分别于大鼠尾静脉注射 200 μL 1×PBS、100 μg/kg 重组人
    表皮生长因子、200 μL 约含 1×106 个 hADSC 的 1×PBS、200 μL 含 200 μg hADSC-Exo 的 1×PBS。每组随机保留 3
    只大鼠,分别于 0、3、7、10、12 d 拍摄创面图像并计算创面面积。每组其余大鼠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3 只,分别
    于 3、7、10、12 d 采集未愈合创面组织并制成石蜡切片,HE、Masson 染色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炎症
    与创面愈合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hADSC-Exo 组细胞增殖活性、
    细胞迁移率升高(P<0.05),管腔长度与分支点数量增加(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hADSC-Exo 组细胞增殖活
    性、细胞迁移率进一步升高(P<0.05),管腔长度与分支点数量进一步增加(P<0.05)。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
    组相比,阳性对照组、hADSC 组与 hADSC-Exo 组皮肤创面愈合率、CD206、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Collagen Ⅲ、
    水通道蛋白 3(AQP3)表达水平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CD68、角蛋白
    1(KRT1)表达水平与 Collagen Ⅰ /Collagen Ⅲ比例下降(P<0.05),新生表皮组织更为完整,厚度增加,表皮下可
    见成纤维细胞增殖,创面新生胶原沉积明显增加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hADSC 组与 hADSC-Exo 组 CD206、Collagen
    Ⅰ、Collagen Ⅲ、AQP3 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TNF-α、IL-6、CD68、KRT1 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
    结论 hADSC-Exo 能够增强 hMECs 增殖、迁移、血管生成能力,降低创面炎症反应水平,促进创面细胞增殖、胶
    原重塑,加速创面愈合,具有成为皮肤创伤治疗药物的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差异表达 microRNA 的初步筛选分析

    徐万林, 吴一凡, 杨雯君
    2023 (4):  352. 
    摘要 ( 46 )   PDF(1375KB) ( 89 )  
     目的 通过高通量 RNA 测序(RNA-seq)技术,筛选面神经挤压性损伤修复过程(3 d、14 d)中差异表达
    的 microRNA,并对其中部分 microRNA 的表达进行验证。方法 建立大鼠面神经挤压性损伤模型,通过面容观测、
    组织学观察评价神经修复过程 ;收集挤压后 3 d、14 d 的标本各 3 例,进行 microRNA 测序分析,筛选具有显著性差
    异的 microRNA,并通过 qPCR 验证上、下调最为显著的 4 个 microRNA 在不同时期的神经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挤压大鼠面神经后成功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术后即出现面瘫表现,面容观测及组织学结果均提示术后 14 d 面神
    经损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RNA 测序结果提示共有 96 个 microRNA 的表达显著上调,115 个 microRNA 的表达显
    著下调。挑选上、下调最明显的 4 个 microRNA 进行 qPCR 验证,结果提示其表达与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相较
    于术后 3 d,术后 14 d 标本中 miR-200a-3p 表达显著上调(P<0.01),miR-300-5p 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在面神经损伤后的不同阶段,microRNA 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异常表达的 microRNA(如 miR-200a-3p、miR-
    300-5p 等)可能为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克曼嗜黏液菌外膜蛋白 1100 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林崴仪, 戈成旺, 唐枭伟, 等
    2023 (4):  358. 
    摘要 ( 82 )   PDF(2047KB) ( 103 )  
     目的 探究阿克曼嗜黏液菌外膜蛋白 1100(Amuc_1100)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炎症及胶原纤维合成的影响。
    方法 20 只雄性 SD 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为糖尿病大鼠,构建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并分为 2 组 :对
    照组及 Amuc_1100 组。Amuc_1100 组在创面局部多点注射 300 μL 浓度为 333 μg/mL 的 Amuc_1100 溶液,对照组注
    射等量生理盐水。第 0、3、7、10、14 天创面拍照比较创面愈合率。第 7、14 天每组各处死 5 只大鼠并创面取材,
    HE 染色评估创面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学形态 ;Masson 染色评估创面胶原纤维沉积情况 ;RT-PCR 比较肿瘤坏死因
    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10(IL-10)、胶原纤维 1A1(Col1A1)、胶原纤维 3A1(Col3A1)
    mRNA 相对表达量。结果 造模后第 3、7、10、14 天,Amuc_1100 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HE 染色
    显示 Amuc_1100 组创面组织中炎症细胞聚集更少,胶原纤维沉积更多 ;Masson 染色显示 Amuc_1100 组创面胶原更
    为粗大、深染,排列更为致密;RT-PCR 显示 Amuc_1100 组创面内 TNF-α、IL-6 mRNA 相对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
    IL-10、Col1A1、Col3A1 mRNA 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 Amuc_1100 能够提升糖尿病大鼠创面
    愈合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局部炎症反应,增加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瘢痕性隐耳的治疗及耳周瘢痕组织瓣的利用
    董立维, 唐银科, 楚菲菲, 等
    2023 (4):  366. 
    摘要 ( 54 )   PDF(1758KB) ( 43 )  
    目的 探讨瘢痕性隐耳畸形的治疗及耳周瘢痕组织瓣的利用。方法 2014 至 2018 年,共收治瘢痕性隐耳
    畸形患者 12 人,通过松解耳廓上极瘢痕粘连、矫正变形的耳软骨,重塑对耳轮形态;同时,利用瘢痕组织瓣局部转移,
    重塑颅耳沟形态,并修复耳廓上极、耳廓背侧皮肤缺损。结果 经合理松解瘢痕、耳软骨塑形及瘢痕组织瓣修复,
    所有患者瘢痕性隐耳均得到矫正。术后随访 3 个月至 4 年,耳廓形态明显改善,矫正效果稳定。结论 瘢痕松解结
    合耳软骨塑形,以及耳周瘢痕组织瓣的应用,可作为瘢痕性隐耳畸形矫正的可靠方法,在不增加额外损伤的前提下
    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顺行和逆行足背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创面

    杜轩宇, 陈勇, 王倩, 等
    2023 (4):  371. 
    摘要 ( 55 )   PDF(1269KB) ( 144 )  
    目的 探讨应用顺行和逆行足背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创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采用足背皮瓣修复的软组织缺损病例 14 例,其中 9 例采用顺行皮瓣,5 例采用逆行皮瓣。供瓣区直接
    植皮修复,或用人工真皮支架覆盖 2~3 周后植皮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存活,一期愈合。供区植皮大部分存活,少
    部分皮片成活不佳,换药后愈合。随访皮瓣外观良好,直接植皮修复的供区外观欠佳,应用人工真皮支架 + 二期植
    皮修复的供区外观明显改善,足部功能正常。结论 足背皮瓣是修复下肢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选择,应用人工
    真皮支架覆盖供区 + 二期植皮能明显提高供区植皮成活率并改善外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脾祛湿方治疗痰湿湿热体质患者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唐人彦, 夏玲玲, 曹振东, 等
    2023 (4):  376-379. 
    摘要 ( 164 )   PDF(889KB) ( 105 )  
    目的 观察健脾祛湿方口服煎剂治疗痰湿 / 湿热体质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瘢痕疙瘩的整体中医治 疗方案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方法 25 例经过中医体质判定为痰湿 / 湿热体质的瘢痕疙瘩患者,予健脾祛湿方水煎 服,每日 1 剂,2 次分服,4 周一个疗程。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体质评分,瘢痕局部疼痛、瘙痒症状的变化,以及温 哥华评分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体质评分、瘢痕局部疼痛和瘙痒症状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 而瘢痕温哥华评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健脾祛湿方能有效减轻痰湿 / 湿热体质的瘢痕疙瘩患者的症状, 但对改善瘢痕外观和质地作用有限,需要与外科局部治疗相结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效率的Meta 分析

    赵燕, 张元杰, 郭智霖
    2023 (4):  380. 
    摘要 ( 51 )   PDF(1185KB) ( 46 )  
    目的 系统评价视神经减压术(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OND)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
    ropathy,TON)的有效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和 Web of Science 等网站中,从建库
    到 2023 年 2 月 7日的,关于 OND 治疗 TON 的回顾性研究。由两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
    筛选、提取,使用纽卡斯尔 - 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定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结局指标为视神
    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有效率,区间估计使用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采用 Stata 16.0
    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42 篇文献,共 3 579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OND 治疗 TON
    的总体有效率为 54.2%(95%CI 49.2%~59.2%)。以不同手术入路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经眶、神经内镜经鼻和经颅
    入路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 56.0%(95%CI 46.2%~65.7%)、52.8%(95%CI 45.1%~60.5%)和 50.0%(95%CI 36.1%~63.9%)。
    伤后≤ 7 d 和 >7 d 手术减压有效率分别为 69.5%(95%CI 55.0%~82.5%)、28.6%(95%CI 21.4%~36.2%);伤后 1~2 d
    手术和 3~7 d 手术减压有效率分别为 71.5%(95%CI 45.2%~92.3%)、51.2%(95%CI 65.3%~100.0%)。术前有、无光
    感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 79.2%(95%CI 84.6%~100.0%)、36.3%(95%CI 30.2%~42.6%)。切开视神经鞘联合 OND 的总
    体有效率为 40.7%(95%CI 27.0%~55.1%)。结论 OND 是改善 TON 患者视力的有效方法,不同手术方式相差不大,经
    眶手术减压有效率最高;手术时机应尽早,术前有光感患者预后较好,术中切开视神经鞘可能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有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中期随访

    杨光煦, 史法见, 汪海滨, 等
    2023 (4):  391. 
    摘要 ( 43 )   PDF(1086KB) ( 32 )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中期随访分析。方法 选取自 2021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5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5 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零切迹自稳型椎间融合器,对照组采用传统钉板系统内固定融合器。全部患者术后随访 6 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前和术后 3、6 个月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植骨融合率、颈部和上肢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等 ;观察 C2~7 的 Cobb 角和 SVA、T1S 及节段角度等颈椎影像学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及 6 个月随访时的 NDI 评分、JOA 评分、颈部 VAS 评分、上肢 VAS 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均优于术前(P<0.05);但在术前和术后 3、6 个月随访时,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植骨融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 3 个月及 6 个月随访时,C2~7 的 Cobb 角、SVA 和 T1S 及节段角度均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椎前路自稳型融合器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疗效优良,手术时间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 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瘢痕患者颈部功能支架的应用研究

    倪小君, 庄雷岚, 沈蕾, 等
    2023 (4):  397. 
    摘要 ( 69 )   PDF(826KB) ( 51 )  
     目的 探讨 3D 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瘢痕患者颈部功能支架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1年 8 月在我院进行颈部瘢痕治疗的患者 43 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瘢痕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n=18)使用常规尺寸的颈托进行压力治疗,观察组(n=25)借助 3D 打印技术个性化制作颈部功能支架进行压力治疗。随访 12 个月,通过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以及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达到目标压力值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VSS 评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OSAS 评分多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 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瘢痕患者颈部功能支架,有利于患者维持稳定的压力治疗效果,改善瘢痕治疗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5G 物联网技术构建患者安全智能预警系统在整复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张咏梅, 王萍, 卞薇薇, 等
    2023 (4):  402. 
    摘要 ( 62 )   PDF(857KB) ( 101 )  
     目的 开发基于 5G 物联网技术的患者安全智能预警系统,探讨其在整复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
    法 组建研究开发小组,构建患者安全智能预警系统,利用文献检索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患者安全预警指标,
    构建安全指标智能预警模块,利用 5G 网络将构建的安全指标评估内容及所涉及的物连设备与研发的预警系统相整
    合。人员培训后,患者安全智能预警系统在整复外科病区应用,在系统应用前及应用后 2 个月统计住院患者潜在并
    发症的发现率、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分级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并自行设计问卷对医护人员进行该系统
    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患者安全智能预警系统应用后,患者潜在并发症的发现率显著提高(P<0.05);该系统应用后,
    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该系统应用后分级护理质量得分由 97
    分提高到 99 分 ;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智能预警系统的整体满意度得分为(4.59±0.49)分。结论 基于 5G 物联网
    技术构建的患者安全智能预警系统,可以提高患者潜在并发症的发现率,增强医护对患者安全风险的预见性及安全
    风险管理意识,促进临床干预措施的及时跟进,保障患者安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岳光韧, 王喜梅, 李昱
    2023 (4):  408-413. 
    摘要 ( 157 )   PDF(875KB) ( 286 )  
    软骨缺乏血管和神经滋养,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十分有限。将支架、细胞及活性因子相结合的组织工程技术, 被认为是修复软骨损伤的重要的新方向。支架不仅为细胞提供黏附的支撑位点,还可改善局部微环境,影响细胞的 增殖和分化,在软骨再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架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本文对目前在软 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广泛的材料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OTCH 信号通路与内皮间质转化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
    孙晓婷, 马晓荣
    2023 (4):  414. 
    摘要 ( 76 )   PDF(854KB) ( 112 )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
    阐明,病程呈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残留影响外观或功能的后遗症。NOTCH 信号通路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
    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组织自我更新、肿瘤、炎症的发生及血管功能的调控等多个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皮间质转化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失去原有特征向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转分化,其广泛参与胚胎发育、肿瘤侵袭和纤维化疾病等过程。研究发现,抑制 NOTCH 信号通路可
    加速婴幼儿血管瘤的消退,以及 NOTCH 信号通路可诱导内皮间质转化过程干扰疾病进展。本文就婴幼儿血管瘤的
    NOTCH 信号通路以及内皮间质转化过程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脂肪移植后细胞存活与再生中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
    贾昕宇, 李发成
    2023 (4):  420. 
    摘要 ( 40 )   PDF(821KB) ( 81 )  
     自体脂肪移植现已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但术后体积保留率不稳定仍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原因在于对移植后细胞存活与再生的机制理解不充分。细胞自噬现象在代谢适应、细胞分化、抑制凋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自体脂肪移植中也有诸多研究进展。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自体脂肪移植后脂肪细胞、脂肪干细胞的自噬,及自噬与炎症反应和血管重建的关系。自体脂肪移植后细胞自噬现象与其存活与再生密切相关,适度促进自噬可以提高移植后细胞存活与再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APAS 皮瓣在颜面部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杨吉帆 范金财
    2023 (4):  425. 
    摘要 ( 71 )   PDF(810KB) ( 99 )  

    颞浅动脉蒂耳后反流岛状皮瓣又被称为 TAPAS 皮瓣,是以颞浅动脉为蒂形成耳后岛状皮瓣进行转移修复的技术。岛状 TAPAS 皮瓣从 20 世纪 80 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经不断创新并与预构皮瓣等新技术结合,发展成能同时携带多种组织进行复杂重建的皮瓣,被应用于鼻、眼睑、眶周等的修复。本文就 TAPAS 皮瓣在颜面部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吸训练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康复疗效的研究进展#br#
    李慧, 尹昱, 李春晓, 等
    2023 (4):  430. 
    摘要 ( 71 )   PDF(839KB) ( 103 )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呼吸训练作为一种易操作的训练方案,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患者的淋巴水肿,提高生活质量,可能是 BCRL 的一种潜在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