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6): 134-146.doi: 10.3969/i.issn.1674-8921.2024.06.012
出版日期:
2024-12-28
发布日期:
2024-12-04
作者简介:
孙艳,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电子邮箱:shmily4560@163.com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12-28
Published:
2024-12-04
摘要:
作家的成长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其文学创作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福克纳成长于美国南方,采用写实手法创建了约克纳帕塔法县,以此为载体来书写美国南方的历史与现实。莫言受到福克纳的启发,构建了“高密东北乡”,包罗世间万象。“高密东北乡” 突出民间色彩,映射了莫言的原乡情怀,为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经验提供了一个文学地理空间,在叙事过程中跨越了历史语境,构建历史与现实的勾连,超越了地域文化,提高了地域文化的书写价值。
中图分类号:
孙艳. 莫言与福克纳的文学地理比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6): 134-146.
SUN Yan. A Literary Geographical Comparison Between Mo Yan and William Faulkner[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6): 134-146.
[1] | 费孝通. 1998.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 | 胡铁生、 夏文静. 2014. 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与莫言的自主创新[J]. 求是学刊(1):126-133. |
[3] | 蒋玉君. 2011. 莫言与胶河[A].莫言研究会. 莫言与高密[C].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89-94. |
[4] | 李陀. 1986. 《透明的红萝卜》[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
[5] | 凌云岚. 2016. 莫言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传统[A]. 张清华.莫言研究年编(2014)[C].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42-152. |
[6] | 苗变丽. 2011. 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 郑州: 河南大学. |
[7] | 莫言. 2000a. 初恋·神嫖[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
[8] | 莫言. 2000b. 莫言散文[M].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
[9] | 莫言. 2002a. 什么气味最美好[M]. 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 |
[10] | 莫言. 2002b. 自述[J]. 小说评论(6):31-35. |
[11] | 莫言. 2012. 檀香刑[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2] | 彭霞媚. 2017. 在喧哗与骚动的世界中寻找意义:福克纳及其作品解读[M]. 北京: 群众出版社. |
[13] | 让·保罗·萨特. 1980. 福克纳评论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4] | 陶洁. 2013. 福克纳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5] | 杨守森. 2012. 读莫言游高密[M].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 |
[16] | 王德威. 1999.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J]. 读书(3):96-102. |
[17] | 朱向前. 2006. 深情于他那方小小的“邮票”——莫言小说漫评[A]. 孔范今、施战军.莫言研究资料[C].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119-123. |
[1] | 孟宇, 王军平, 齐桂芹. 《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译本中的翻译杂合解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4): 90-94. |
[2] | 刘文星. 《搜神记》与日本记纪神话类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3): 48-52. |
[3] | 董勋, 段成. 葛译莫言小说民俗文化英译研究——基于文化传真的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2): 82-87. |
[4] | 安芳. 论莫言小说英译研究中的误读与误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 16(04): 78-87. |
[5] | 周惠, 刘永兵. 英汉学术书评中投射结构的评价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2): 18-23. |
[6] | 李欣然, 赵蓉晖. 美国常春藤高校外语类专业及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9): 48-52. |
[7] | 邵璐. 莫言小说英译中的信息凸显[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2): 48-52. |
[8] | 禤嘉璐, 王雪梅. 两岸三地英语专业博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语言学方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01): 25-30. |
[9] | 刘宓庆;. 富贵于我如浮云[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9): 1-3+79. |
[10] | 高莉敏;. 视野开阔,纵横解读——评《美国文学评论案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08): 73-75. |
[11] | 王祖友;. 跨越时空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威廉·福克纳创作艺术研究》一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1): 57-59. |
[12] | 李方木;宋建福;. 福克纳非线性艺术叙事范式及其审美价值[J]. 当代外语研究, 2010, 10(03): 42-46+6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