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3): 140-149.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3.014
出版日期:
2024-06-28
发布日期:
2024-07-01
通讯作者:
许玉军
E-mail:1764434804@qq.com;smileysandy@126.com
作者简介:
林祁,博士,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电子邮箱:1764434804@qq.com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6-28
Published:
2024-07-01
Contact:
XU Yujun
E-mail:1764434804@qq.com;smileysandy@126.com
摘要:
横山悠太的《我似猫》上承夏目漱石《我是猫》的日本近代文学传统,进而杂糅中日双语而创造出崭新的文体,成为当代中日文学关系中的跨界奇作。这是一部与夏目漱石《我是猫》、鲁迅《阿Q日记》一脉相承的批判性杰作, 其“混血性”的别样文体先是在日语界引发热议,继而其中文版“不可翻译”的翻译又一次催生陌生化效果。它不仅具有中日之间的语言“移植”的实践意义,而且对文体创新具有意义。“混血性”与陌生化使语言文学充满生机,使读者在惊奇中获得新鲜的美学感受。
中图分类号:
林祁, 许玉军. 中日双语的“混血性”与“陌生化”——从《我是猫》到《我似猫》[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140-149.
LIN Qi, XU Yujun. Chinese and Japanese Bilingual Hybrid and Defamiliarization: From I am a Cat to I am Like a Cat[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3): 140-149.
[1] | 阿部和重. 2024. 講談社BOOK倶楽部「選考委員激賞」[DB/OL]. [2024-2-18]. http://book-sp.kodansha.co.jp/topics/wagahaiwanekoninaru/. |
[2] | 宫本辉. 2014. 小説部門当選作吾輩ハ猫ニナル横山悠太[J]. 群像(6):4-7. |
[3] | 横山悠太. 2014. 吾輩ハ猫ニナル[M]. 东京: 講談社. |
[4] | 沼野充義. 2014. 横山悠太「吾輩ハ-」·谷崎由依国際友誼[J]. 东京新闻(6):7-21. |
[5] | 横山悠太. 2015. 我似猫(宋刚译)[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6] | 江枫. 2001.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J]. 中国翻译(3):21-26. |
[7] | 罗兰·巴特. 2009. 文之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8] | 徐洁. 2021. 论翻译陌生化[J]. 翻译跨学科研究(1): 31-44. |
[9] | 许渊冲. 2000. 新世纪的新译论[J]. 中国翻译(3):3-7. |
[10] | 杨春时. 2004. 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81-84. |
[1] | 吴颉. 探析《影舞》叙述者对女性人物的叙事视角及其伦理[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130-139. |
[2] | 王玉括, 王萌. 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女性形象[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153-162. |
[3] | 韦丁文. 从《比较文学》的发刊词看美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76-184. |
[4] | 阿婧斯. 语象叙事在口头传统中的应用——以蒙古史诗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85-192. |
[5] | 刘冬霞, 李增. 社会变革与人际关系的转化——以埃奇沃思小说中的仆人形象为分析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51-158. |
[6] | 李海蓉. 近现代日本汉学家的中国体验及其叙事策略[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38-144. |
[7] | 金科尔, 刘国清. 当代英美小说中的互联网书写[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30-137. |
[8] | 陆扬. 但丁《天国篇》的空间想象[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5-11. |
[9] | 吴盛博. 《夜半撞车》中的社会身份建构与日常生活批判[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101-108. |
[10] | 谢文玉, 李柔. 菲利普·罗斯作品的经典化与“再经典化”[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91-100. |
[11] | 鲁杨泰. 日本战国武人派汉诗特征探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1): 111-118. |
[12] | 许芳芳, 崔艳秋. 互为镜像的悲剧人生:契诃夫《不必要的胜利故事》与拉康理论之互文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4): 106-108. |
[13] | 娜奥米·龙·马吉特, 罗良. 美国黑人艺术运动以外——娜奥米·龙·马吉特访谈录[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7): 58-63. |
[14] | 开一心. 光滑思维下身份认同的流动——论谭恩美的自传小说《接骨师的女儿》[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7): 64-71. |
[15] | 吴素贞. 论《亲缘》中的“语言”诉求[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7): 72-7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