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6): 158-167.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6.014
出版日期:
2024-12-28
发布日期:
2024-12-04
作者简介:
孙延永,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冲绳文学。电子邮箱:sunyanyong0729@163.com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12-28
Published:
2024-12-04
摘要:
在战后冲绳文学中,冲绳作家通过自身的创作进行了反日本国家意识的尝试。理清这些反日本国家意识的尝试对解读战后冲绳文学至关重要,也可为中国民众国家意识的提升提供启示,但这方面的内容尚未在冲绳文学的研究中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战后冲绳文学中的冲绳方言、冲绳传统文化和冲绳战的战争体验与战争记忆三个维度对战后冲绳文学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冲绳作家让冲绳方言、冲绳传统文化、冲绳战的战争体验与战争记忆进入冲绳文学冲击了冲绳民众对日本的国家认同,是其反日本国家意识的重要尝试。战后冲绳文学中的反日本国家意识是冲绳作家在文学上为冲绳民众摆脱受日本本土歧视地位、确立自身自主性的重要尝试。
中图分类号:
孙延永. 战后冲绳文学中冲绳作家的反日本国家意识尝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6): 158-167.
SUN Yanyong. The Attempt of Okinawa Writers’ Anti-Japanes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Post-war Okinawa Literature[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6): 158-167.
[1] | 田場美津子. 1990. 仮眠室[M]. 东京: 株式会社国書刊行会. |
[2] | 又吉荣喜. 2006. 猪的报应(董炳月译)[J]. 世界文学(1):135-206. |
[3] | 目取真俊. 2002a. 水滴(林涛译)[J]. 外国文学.(5):17-27. |
[4] | 目取真俊. 2002b. 叫魂(王成译)[J]. 外国文学.(5):28-37. |
[5] | 常芬. 2020. 中日两国冲绳文学研究现状综述——以大城立裕文学研究为中心[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1):57-69. |
[6] | 陈世华. 2019. “国家意识”的徒劳—《棒兵队》中冲绳人的境遇与国家认识[J]. 当代外国文学(2):98-104. |
[7] | 丁跃斌. 2020. 战后冲绳文学的创伤书写[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
[8] | 关立丹. 2020. 冲绳战背景下的传统叙事——读大城立裕的《龟甲墓》[J]. 世界文学(2):135-143. |
[9] | 郭建锋、 刘海英. 2008. 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探微[J]. 中国高教研究.(9):88-89. |
[10] | 黄英、 牛加花. 2018. 大城立裕巫女题材作品初探——以《无明的祭祀》、《迷路》为研究对象[J]. 中国外语研究 5(1):37-42,116. |
[11] | 刘永辉. 2009. 论日本冲绳方言与“冲绳日语”的形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117-119. |
[12] | 牛加花. 2016. 论大城立裕《迷路》的身份认同——以“巫女(ユタ)”的形象分析为主[J]. 长江丛刊(25):65-67. |
[13] |
孙延永. 2023. 战后冲绳文学中冲绳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J]. 当代外语研究(6):90-9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6.009 |
[14] | 杨枫. 2022. 国家意识的外语教育话语实践[J]. 当代外语研究(2):1-2. |
[15] | 于海. 2004. 民族精神意涵: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J]. 思想理论教育(12):3-9. |
[16] | 王浩宇. 2019. 民族交融视域下的语言使用与身份认同[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9(4):16-22. |
[17] | 王志松. 2023. 日本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国别及区域文学研究[J]. 东方学术(2):52-72. |
[1] | 陈世华, 柳田田. 生命·生态·生存:论《蕨野行》中的现代危机反思[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6): 125-133. |
[2] | 车思琪, 陈静凡, 蒋昭瑜.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国家意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73-82. |
[3] | 韩淑芹. 马建忠翻译教育构想的国家意识解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32-39. |
[4] | 房洁.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三维考察——基于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共轭培养的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70-80. |
[5] | 林玉珍. 数据库平台驱动下的翻译实践课程思政与国家意识强化[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58-69. |
[6] | 孙延永. 战后冲绳文学中冲绳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90-96. |
[7] | 李昀, 周娉娣. 于美美与共中求大同:外国文学教育与国家意识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97-105. |
[8] | 薛荷仙, 李昀. 回归国家意识的价值教育和课程思政本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11-19. |
[9] | 王俊菊, 魏鲁鸿. 外语教育视野下的国家意识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68-75. |
[10] | 曲卫国. 国家意识与学科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8-26. |
[11] | 王靖潭. 国家话语能力视阈下外语学科国家意识教材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93-102. |
[12] | 王银泉.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学科跨学科融合发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27-46. |
[13] | 潘艳艳. 国家翻译实践视角下的国家意识及其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67-72. |
[14] | 徐斌.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中的国家意识培育[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35-41. |
[15] | 刘爽. 国家意识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体系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4): 29-3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